更新於 2023/08/10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 閱讀摘要 ]《你需要是休息,而不是放棄》讓你學會了解自己的情緒,傾聽自己的心聲

從「心」出發,透過心理學的視角來討論自己與他人,在面對種種難關的時刻,要該如何去應對呢?不論是他者、自己、家庭都有諸多的問題縈繞著我們,有時難免會想放棄,但這本書就要教你如何管理情緒、傾聽內心,在要放棄時好好的休息一下,等準備好了,在重新出發!

圖片取自網路

圖片取自網路

孤單並不等於孤獨

不是只有一個人時才會孤單,有時候即使身處人擠人的場合,但與周遭的人沒有連結,也會有孤單的感受。這也是因為對人而言歸屬感十分重要。

 從史前時代就開始的孤單感,在自然演化的過程中,人生逐漸發展出社交行為,並藉此融入群體,當和人保持聯繫的需求沒有被滿足時,就會感到孤單。孤單並不好受,但它就是生而為人無可避免的共同經驗。

孤單其實是響鈴,為了提醒和促使我們與他人產生連結。如果感到孤單,就試著聆聽背後的需求,就能有機會了解自己,並有動力去接觸別人或試著去改善跟別人的關係。孤單可說是演化留下的禮物,確保我們不會做出孤立的行為而自生自滅。

獨處不等於孤單。可以從以下兩個面向去看:首先要看自己有沒有足夠的社會支持系統、學習與自己相處。唯有獨處,可以自由選擇,不用回應別人的期待,不用在乎別人的眼光,只需正視自己的需求。

高品質的獨處是現代人的必修課,可分為兩部分:

1.試著營造獨處的「體驗」

2.主動設置一些活動「任務」

獨處時,接納自己真實的樣貌,與自己進行真誠的交流,將會發現不管做什麼或不做什麼,這段時光都是很美好的時刻。有時候,人們往往因無法改變孤獨的處境而痛苦,但其實可以透過積極主動安排高品質的獨處,找回自己的主控權。

榮格:「孤獨或孤單,並不是因為身邊沒有人,而是因為無法交流那些最重要的感受。」

認識憂鬱症狀

很多自媒體工作者已經跟明星一樣成為公眾人物,所有行為都會被放大檢視,當他受到檢視或是評價時,如何去調節情緒,就成為非常重要的一環。

假如你今天是在很脆弱的當下,可以找個更安全、共有支持性的環境抒發,而不是毫無保留、赤裸地揭開自身傷疤,千萬別因為覺得那些公眾人物很勇敢,自己也要這麼做。考量自己當下的狀態最為重要,並不是說不應該提起自己的脆弱,而是無適當準備的自我揭露有可能會帶來第二次的傷害,還是要記得先保護好自己。你的挫折與心情,需要留給懂得你的人。

提到憂慮症,大家可能會想到重度憂鬱症的表現,如失去樂趣跟動力,做不了任何事情;只想躺在床上,可能連洗澡、吃飯都有困難,心情非常的低落,甚至反正出現自殺的意念。然而,並非所有憂鬱症都會到這個程度,倘若不嚴重,或持續時間沒有那麼長,醫生可能會診斷為非特定性的憂鬱症。

高功能憂慮症:指的是一群有憂鬱情緒症狀的人,他們花很大的精力執行日常生活的功能,外在表現好像不錯、假裝沒事,內在卻感到相當痛苦。這種症狀比較像持續性憂鬱症或是輕度憂鬱症。

微笑憂鬱:與高功能憂鬱症很類似。但比較強調,這些人成功地將情緒問題隱藏在微笑面具的背後,有點像是用陽光的一面來掩蓋內心的陰影。有部電影《陽光普照》大概就是這類的情況。

自我成長的方法

於匆忙的生活節奏送走每一天,很少有機會往內心探詢自己真實的模樣,也因為一件件的項目或任務,忘了去覺察與辨識自己的情緒來源。人生本來就不簡單,但我們可以學習運用心理學,走過峰谷也度過險岸,做自己最好的陪伴。

從認知與行為雙管齊下調整自己

1.理性分析狀況,找出其他原因

2.跳出井底,避免注意力的窄化

3.同理對方的經歷,比較容易放下

4.增加生活中的正向事件,或是執行會讓自己能產生正向情緒的行為

幫助自己度過悲傷的五個方式

1.找尋合適的傾聽者傾訴

2.跟自己對話,內向探索

3.寫下內心想法

4.當你還沒準備好,就讓你悲傷的物品收起來

5.做想做的事

 內疚分成為「理性內疚」和「非理性內疚」

三種方法清除非理性的內疚

1.紀錄跟自己對話的方式,用友善的眼光看待自己

2.問自己:「真的是我的責任嗎?」

3.學習接納自己的情緒

善用自我對話,內心更強大。自我對話與幻聽之間,有一個重要的區別叫做「現實感」。自我對話其實是滿常見的現象,或者可說是一種思緒的語言流。

提升復原力,不怕遇逆境

第一、逆境

第二、回彈的能力

第三、改變適應的方式

我們無法控制人生裡會發生什麼事,唯一能控制的,就是事情發生以後,選擇如何去回應。提升認知彈性,轉威脅為挑戰,幫助自己回應逆流。

 蔡格尼效應是指,如果我們進行了一件事但沒有完成,就會在腦海中盤旋著。所以要開始執行,在未達到目標之前,大腦就會不斷惦記,促使你將它結束。

以下兩項可以避免拖延的方法:

第一、設定多工進行

第二、請外力幫忙

解決拖延的方法當然不只這些,根據每個人的狀況會需要更細緻的設計方案。

學會好好對待自己

學習覺察,辨識情緒。最重要的還是學習接納自己的情緒,面對負面情緒時,可以這樣轉化,就比較容易有向內探索情緒的動機,去思考為什麼現在覺得很難過?這個情緒是想告訴你什麼訊息?如此一來,你就會允許自己接受情緒,而不是覺得自己不該有負面情緒。

 其實,不管大人或是孩子感到茫然、失去方向時,都請先停下腳步,思考自己到底是為了什麼在努力,想要什麼樣的人生。然後,放手探索、用心感受,相信會找到生命的方向與舒服的步調。

家人相處之間的難處就是太過親密,沒有拿捏好距離,反倒日漸遠離。關於父母,我們了解多少?對於孩子,我們又明白多少?聚焦於在一起的每個當下,學習傾聽與關心的藝術,不讓內心創傷因家庭而擴大,直至聲明邁入終章。

 學習自我疼惜。覺察是否自動化地將家長的批判轉化成自我攻擊,透過放下自我苛責,選擇善待自己,才能不再為了尋求父母的認同和愛而被操控。「自我疼惜」是一種對自己好的意圖。雖然自我批評是希望我們改變,但很容易附帶而來傷害,而自我關愛疼惜的聲音卻沒有這樣的副作用。

 當我們思考生老病死與人生無常時,更能意識到要活在當下,把有限的時間和精力聚焦在自己覺得重要或珍貴的人事物上。

並適時的專注於當下,正念其實是一種內心的心智鍛鍊,「正」指的是正在當下,「念」則是念頭,兩個字結合就是把思緒、念頭放在當下,這就正念的含義。其最重要的核心價值就是提高專注力,當我們專注於某一個物體或事件上,就可以發掘更多細節。

學習正念最為人所知的好處就是能夠舒壓、情緒管理變好,這也是卡巴金博士一開始推廣倡導的正念減壓,但為什麼提高注意力就能有助情緒調節呢?關鍵在於,當我常常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就可以越來越覺察到一些細微的改變。

結語

倘若能專心感受情境與情緒變化,專注於當下,而不是懊悔過去與焦慮未來,自然可以在生活中感受到豐富的變化。當你人生面臨到相似的難題,不仿試試看上述的方式,來陪你解鎖人生難題,不論課題有多少,只要一步一腳印,慢慢的人生也會回到該有的軌道上。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Anya 安雅的雜談室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