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挑戰引體向上 | 必練的動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多數人再『練引體向上』『滑輪下拉』時,並不知道其實是另外兩個動作的結合,因此出現聳肩與失去擴背感受度等問題。
本篇以大部分解的角度讓大家理解為什麼多數人無法執行引體向上。

成功的關鍵

在上一篇文章前段有提到聳肩以及在動作中肩頸緊繃之問題,
而這些問題都源自於啟動得當下是否能將手肘的位置設至得宜。
因此,若是在啟動階段就明顯感受不到肩頰骨下收與背部發力,
那就代表你沒有將關節角度調整至最適合發力的角度,
也因此需要重新檢視自己的動作。

我們在『改善長期聳肩|享受健康姿勢』這篇文章中有提到,
在練習上聳與下收的第一步必須將手肘的位置至於身體前側

為什麼在下拉或是下收的過程中,必須將手肘至於身體前側呢?
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關節角度影響發力』
因此我們應該避免肩關節活動度超出合適的活動範圍,
同時尋找自己在下拉等動作中,最舒適的關節角度,
這才符合訓練目的。

也因此將手肘至於前的原則,
是讓肩關節角度調整至99%的人都能執行的下拉動作,
而觀察自己的動作指標在下拉系列的訓練中,手肘位置是其中的關鍵。
大家回想一下,當你忙了一天感受到肩頸痠痛時是不是會想動動自己的肩膀,
而動動肩膀的動作是不是把手肘在身旁畫個圈呢?

大家可以試試看,如果我們將右手手肘畫圈的範圍慢慢變大,
並且將左手的手搭在右邊的肩膀上,限制右肩關節不作出聳肩動作。
過程中可能會發現,我們的人體在手肘抬高並作出肩胛下收動作時,
並不利於把手肘放在肩膀的後側,
這也是為什麼頸後拉在『上古時代』出現,爾後漸漸消失的原因。
(因為能繼續訓練的都是肩膀沒爆掉的倖存者)

因此我們為了避免在訓練的過程中,暴露在不穩定以及高受傷風險的環境,
多數時候會建議大家在操作下拉動作的訓練時,
盡量將手肘至於雙耳前側(如圖1),
同時我們也將手肘至於前的原則加入『啟動』的動作中,
那一旦將兩這結合就能明顯的看出自己是否有正確的啟動肩胛下收。

圖1

圖1


常見錯誤動作

  • 肩膀不動手肘動
  • 開手肘並聳肩

優良動作

  • 肩關節自然作動並帶動手肘
  • 嚴格執行手肘至前


最不理想的動作

常見的錯誤動作包含<肩膀不動手肘動>
這樣的下拉動作最大的問題就是『誤以為自己做對了』。

我們可以在這樣的動作中看到,背部的肌肉其實並沒有足夠的收縮,
並且相當的依賴二頭肌。

在這個情況之下,身體自然會將注意力與能量分配在,除了背以外的肌群上,
導致在訓練過程遠離最初訓練背部的目的。

而禍不單行,在失去背部的徵招能力之後,伴隨著不良代償動作的出現,會讓下拉的動作出現最不理想的<開手肘並聳肩>

為什麼說最不理想呢?
因為在這樣的動作之下,身體最傾向使用更多的是後三角肌,
並且因為本能地使用後三角必須將手肘角度打得更開,
伴隨著這樣的動作使肩關節角度相當吃緊,
再加上大腦會誤以為身體正在有效的使用能量,
因此投入更多資源以及專注在這樣的動作中,久而久之壞習慣也就養成了。

因此我們必須要有次序的使用身體的肌肉,
一步一腳印從最簡單的『啟動』作起。

第一步;啟動

首先我們將雙手漸漸放鬆,並以最小的力量扣住器材即可。
接著將『手肘至於前』的原則加入,在雙眼直視前方時,
餘光能略為觀察到兩隻手臂。

詳細動作及原理請參閱『從懸吊開始|啟動引體向上的關鍵』
以下所有訓練動作請嚴格執行並保持輕鬆的身體狀態。

第二步;向『下』收

為什麼要強調下收呢?
那是因為多數人在操作下拉訓練時,最容易與下收搞混的方向為肩胛內夾,
導致過度的挺胸也讓過多的中下斜方肌參與其中。

因此要感受到的是在腋下後側延伸至下背的外側(紅色區塊),
而不是靠近中背以及脊椎(藍色區塊)。

圖2

圖2


在動作中也必須明確地將手臂的功能降至最低,達到只讓肩膀下沉,
同時也要注意視線的位置,至少在初期不要有低頭看地板的動作,
因為這樣的動作會使的頸椎及胸椎向後彎曲,呈現駝背以及更容易聳肩的問題。

第三步;下拉

這部分的動作相對前段的動作來說非常簡單,
但許多新手卻在這時出現許多不良的動作,

原因是在這個階段我們必須同時兼顧肩胛骨的位置,
同時關心手肘與力線的方向,
很多時候新手們在下拉的同時,會逐漸失去原來已下收完整的肩胛位置,
呈現手肘越是向下拉肩胛越往上提,形成下拉時聳肩的問題。

雖然這些不良動作都能靠重新啟動來緩解,但想要根除這些問題,
我認為改善的方法是將下拉與下收力量結合。

結合一切

大家在練習啟動時應該會發現,
當我們將肩胛下收到一定程度時,手肘會自然的彎曲,
而時機點剛好是在啟動時將肩胛收到最深的那一瞬間,
會有這樣的現象是因為人體的擴背肌末端連接點在肱骨內側,
(也就是上手臂內側)
而擴背的下拉動作也在肩胛下收完整之後,才能明顯的感受到。

也就是說,我們必須先讓肩胛下收才能下拉,
並且肩胛下收的越完整,擴背就越能發揮他的潛力。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成功執行引體向上與滑輪下拉的訓練者幾乎不會聳肩,
或者說盡力完成肩胛下收,因為我們的身體知道要如此才能真正發揮它應有的力量。

思考時間

  1. 在動作中力線應該切於何處?
  2. 下拉的時機點在什麼時候出現?
  3. 向『下拉』與向『上放』的動作順序如何分配?


思考過這三個問題你一定可以做出最適合你的引體向上,
答案會在下一篇文章的最後為各位解答,
也可以將問題留言和大家憶起討論,或是到我的IG私訊為各位解答。

平時我也會在IG上分享我在日常中的『健身』與『格鬥』
歡迎大家來看看我最近與踢拳國手對戰的短影片喔。



ZJJasper |格鬥 X 健身 X 思維|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篇會以事先排除干擾的角度引導大家,讓各位在學習得初期就能避免養成壞習慣,並開始訓練。
如何改善聳肩與改善圓背? 用一套菜單,從辦公室肩頸運動到重量訓練都有效。#聳肩 #圓背 #辦公室 #重訓 #徒手訓練 #駝背
肌肉的次序性之偏力線 就如同文字上所表達的,肌肉的使用是有順序的,但必須先知道力線是什麼,此篇文章是我學習力線的運用及分享。
雖然自我感知與內在察覺聽起來很深奧, 但所有競技運動中包刮的重量訓練與技術訓練,都有傳達這項概念,換句話說,如果你有在求學過程中出席過任何一堂體育課,其實就有機會習得這項技能,而這些方法的共通點便是 清晰的想像力
我知道這對多數人來說並不容易,因此我也自己摸索兩年,而現在大家提前知道了這項技能,為何不試試看呢?
這是健身新手在初期最大的挑戰。
本篇會以事先排除干擾的角度引導大家,讓各位在學習得初期就能避免養成壞習慣,並開始訓練。
如何改善聳肩與改善圓背? 用一套菜單,從辦公室肩頸運動到重量訓練都有效。#聳肩 #圓背 #辦公室 #重訓 #徒手訓練 #駝背
肌肉的次序性之偏力線 就如同文字上所表達的,肌肉的使用是有順序的,但必須先知道力線是什麼,此篇文章是我學習力線的運用及分享。
雖然自我感知與內在察覺聽起來很深奧, 但所有競技運動中包刮的重量訓練與技術訓練,都有傳達這項概念,換句話說,如果你有在求學過程中出席過任何一堂體育課,其實就有機會習得這項技能,而這些方法的共通點便是 清晰的想像力
我知道這對多數人來說並不容易,因此我也自己摸索兩年,而現在大家提前知道了這項技能,為何不試試看呢?
這是健身新手在初期最大的挑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許多人誤以為肩頸不適源於聳肩,實際上,肩胛骨的過度下壓可能是另一個潛在因素。 本文探討了肩胛骨後收下壓的正確姿勢及其可能造成的問題,包括肩膀活動受限、前鋸肌抑制以及神經壓迫。 透過簡單的自我檢測,讀者能瞭解自己是否需要調整肩胛骨的姿勢。動態穩定才是真正的穩定!
Thumbnail
要完成這個動作 承重腳的肌群需要穩定力;後抬腳的肌群則要保持彈性,才能拉開足夠的角度 上身向前推,脊椎要延伸拉長,才不會有過多的壓力堆積在頸椎或腰椎 頸肩不能代償用力,才能往前畫出完美的弧形而不是縮短,頸肩的小肌群才不會緊繃 動作的同時,還要控制適當的吸吐,吐納才順暢
Thumbnail
有兩個層面的思考。 簡單的思考: 如果出現駝背,那就要練反向的動作,脊椎的伸展,就像瑜伽的一些後彎,訓練背側的肌肉。 如果圓肩,那可能是肩胛骨的位置不對,我們可能要訓練肩胛下沉並保持貼緊肋骨的動作,甚至練習肩膀大手臂外轉(瑜伽常見的口令)等動作。 同時也可以搭配一些伸展。
Thumbnail
本文章分享臥推動作的注意事項,包括身體姿勢、槓的位置及手臂旋轉角度等,並介紹阿茗教練一對一教學招生訊息。
Thumbnail
聽到拉筋應該很多人會立刻皺起眉頭,因為拉筋運動對柔軟度差的人來說可謂是痛不欲生。其實拉筋對身體可是好處多多,但你知道拉筋不是拉愈久愈好嗎?
肩頸僵硬是現代人常見的健康問題之一,而撥筋技巧作為一種有效的康復方式,對於預防和緩解肩頸僵硬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將探討撥筋技巧在肩頸僵硬預防中的應用,幫助讀者更好地了解這一技巧的原理和效果。 撥筋技巧是一種源於中國傳統醫學的康復技術,通過特殊的手法和工具對肌肉和筋膜進行刺激和按摩,從而達到疏通經絡、
Thumbnail
  肩關節如果以骨骼模型來看,就是一個很大的球放在很小的盤子上,很容易傾倒不穩,所以需要周遭的肌肉強力協助抓穩肩膀,這些穩定肩膀的肌肉很多,包括棘上肌、棘下肌與肩胛下肌等等控制肩膀旋轉的肌肉,所以當你跌倒手去撐地板時,肩膀一受到比較大的衝擊力,這些肌肉就是受害者,因為他們要更努力的抓
Thumbnail
這條肌肉跟先前提過的棘下肌與小圓肌一同協助手臂抬高時,肩關節能夠好好的被抓住,跟闊背肌與大圓肌一樣,在游泳、投球、將重物抬到頭頂、摔倒時手撐地板時容易引起疲勞疼痛 。 它是一條跟肩胛骨穩定有關的肌肉,當有症狀時,關節角度嚴重受限,常被診斷為冰凍肩、黏連性關節囊炎或是投手臂,患者有時腕部也會
Thumbnail
斜角肌是我們頸部連結胸腔的重要肌肉,我們正常的呼吸模式會使用肚子與胸腔出力來將空氣吸進體內,但成年人不知為何,慢慢忘記原本的呼吸模式,可能是生活緊張,也可能是生活習慣的改變,很多人會使用脖子的肌肉呼吸,常常就使我們脖子的斜角肌變得過度疲勞。 據作者描述,在他的理療課程中的學員,有一半的人斜角肌有潛
Thumbnail
提肩胛肌 顧名思義就是可以提起你的肩胛骨的肌肉 一項研究發現200名正常年輕人中有1/5的人提肩胛肌有潛在問題,也就是他蓄勢待發,只要你的身體稍有狀況,它就會讓你產生肩膀痠痛,甚至發生落枕,讓你無法轉頭。 常見引發肌肉酸痛的原因是你在日常生活中無意識地產生高低肩的狀況,像是爺爺奶奶的拐杖太長,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許多人誤以為肩頸不適源於聳肩,實際上,肩胛骨的過度下壓可能是另一個潛在因素。 本文探討了肩胛骨後收下壓的正確姿勢及其可能造成的問題,包括肩膀活動受限、前鋸肌抑制以及神經壓迫。 透過簡單的自我檢測,讀者能瞭解自己是否需要調整肩胛骨的姿勢。動態穩定才是真正的穩定!
Thumbnail
要完成這個動作 承重腳的肌群需要穩定力;後抬腳的肌群則要保持彈性,才能拉開足夠的角度 上身向前推,脊椎要延伸拉長,才不會有過多的壓力堆積在頸椎或腰椎 頸肩不能代償用力,才能往前畫出完美的弧形而不是縮短,頸肩的小肌群才不會緊繃 動作的同時,還要控制適當的吸吐,吐納才順暢
Thumbnail
有兩個層面的思考。 簡單的思考: 如果出現駝背,那就要練反向的動作,脊椎的伸展,就像瑜伽的一些後彎,訓練背側的肌肉。 如果圓肩,那可能是肩胛骨的位置不對,我們可能要訓練肩胛下沉並保持貼緊肋骨的動作,甚至練習肩膀大手臂外轉(瑜伽常見的口令)等動作。 同時也可以搭配一些伸展。
Thumbnail
本文章分享臥推動作的注意事項,包括身體姿勢、槓的位置及手臂旋轉角度等,並介紹阿茗教練一對一教學招生訊息。
Thumbnail
聽到拉筋應該很多人會立刻皺起眉頭,因為拉筋運動對柔軟度差的人來說可謂是痛不欲生。其實拉筋對身體可是好處多多,但你知道拉筋不是拉愈久愈好嗎?
肩頸僵硬是現代人常見的健康問題之一,而撥筋技巧作為一種有效的康復方式,對於預防和緩解肩頸僵硬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將探討撥筋技巧在肩頸僵硬預防中的應用,幫助讀者更好地了解這一技巧的原理和效果。 撥筋技巧是一種源於中國傳統醫學的康復技術,通過特殊的手法和工具對肌肉和筋膜進行刺激和按摩,從而達到疏通經絡、
Thumbnail
  肩關節如果以骨骼模型來看,就是一個很大的球放在很小的盤子上,很容易傾倒不穩,所以需要周遭的肌肉強力協助抓穩肩膀,這些穩定肩膀的肌肉很多,包括棘上肌、棘下肌與肩胛下肌等等控制肩膀旋轉的肌肉,所以當你跌倒手去撐地板時,肩膀一受到比較大的衝擊力,這些肌肉就是受害者,因為他們要更努力的抓
Thumbnail
這條肌肉跟先前提過的棘下肌與小圓肌一同協助手臂抬高時,肩關節能夠好好的被抓住,跟闊背肌與大圓肌一樣,在游泳、投球、將重物抬到頭頂、摔倒時手撐地板時容易引起疲勞疼痛 。 它是一條跟肩胛骨穩定有關的肌肉,當有症狀時,關節角度嚴重受限,常被診斷為冰凍肩、黏連性關節囊炎或是投手臂,患者有時腕部也會
Thumbnail
斜角肌是我們頸部連結胸腔的重要肌肉,我們正常的呼吸模式會使用肚子與胸腔出力來將空氣吸進體內,但成年人不知為何,慢慢忘記原本的呼吸模式,可能是生活緊張,也可能是生活習慣的改變,很多人會使用脖子的肌肉呼吸,常常就使我們脖子的斜角肌變得過度疲勞。 據作者描述,在他的理療課程中的學員,有一半的人斜角肌有潛
Thumbnail
提肩胛肌 顧名思義就是可以提起你的肩胛骨的肌肉 一項研究發現200名正常年輕人中有1/5的人提肩胛肌有潛在問題,也就是他蓄勢待發,只要你的身體稍有狀況,它就會讓你產生肩膀痠痛,甚至發生落枕,讓你無法轉頭。 常見引發肌肉酸痛的原因是你在日常生活中無意識地產生高低肩的狀況,像是爺爺奶奶的拐杖太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