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建議"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破壞關係的最好方法,就是給建議

前言

我不知道別人有沒有碰到過那種聊沒幾句,就可以滔滔不絕發表高見;或者不論什麼話題,他都可以給出指導的人。你說做滷肉,他馬上告訴你肉要那個部位最好,應該先怎麼處理,然後裡面要加上什麼,要用什麼鍋具…,你說球友好像不將社團當回事,她馬上告訴你她曾遇過什麼樣的人,有多難搞,最後她採取什麼樣的做法,結果那個人……,你說孩子想換工作,她馬上告訴你現在的局勢是怎麼回事?換工作有多難,一定要規勸孩子一動不如一靜…,如果真想換工作一定要把握什麼原則,跟舊同事應該如何道別,如何處理好新舊兩邊的關係……也就是說不管是什麼樣的狀況,她都可以有一套說詞,不管你需不需要,你喜不喜歡,她都可以一股腦的把她的意見灌給你,一次兩次還可以忍受,然後呢?反感之餘,遲早列入拒絕往來戶。

假和煩的類型

球場上也經常碰到類似人士,兩類,一類是粘著你希望你"惠予"指導。這類人的最大特色是貌似謙虛的請教所有人,你剛以為他真心想請你指導,轉個身又聽到他在請教別人了,你知道最有意思的在那裡嗎?他不會聽進任何人的建議,因為他的打法依舊,只是碰上人,他又開口請你指導了…。另一類是不管你願不願意,他都極為熱心的指導……你的站法似乎有瑕疵,應該往前一點,左腳要略為向前;你的拍子拿法,好像太緊了,拇指下壓些會更好;球的碰觸點有些偏…;揮拍的角度不對…。昨天在球場就碰上熱心球友在熱心的指導鄰桌與他對打的球友,看著球友有點無奈的神情,心中暗喜著,因為鄰桌那位球友也是個喜歡指導新手的熱心球友……。

"建議"是破壞關係的最好方法

"建議"是破壞關係的最好方法。因為那表示建議者完全不將對方放在眼裡,只顧著展現自己,而且這個展現還是對方不需要的。問題是當事者卻往往樂此不彼,一犯再犯…,承受者往往不好意思拒絕的苦撐著,既然不好意思拒絕,那就忍著吧…,心裡竊喜著:好在不是我之餘,也在考慮著:如果要拒絕的話,怎麼說較佳呢?

我的隨思與雜想空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每個人都只對自己感興趣   前言 看了一堆關於溝通的資料,也寫了好幾篇關於溝通的文章,突然想到卡內基,想到學生時期看過的卡內基,特別上網去查到了遠見好讀(2020)所整理的《這就是人性?卡內基的4個觀點:無論是誰,都只關心自己》。裡面提到卡內基對人性抱持的4個觀點,掌握了這4個觀點,人際溝通大
頃讀《擁抱刺蝟孩子:重啟連結,修復情感、給出力量的關鍵陪伴與對話》。這個書名有意思,內中有這樣子的描述「越想靠近孩子,孩子似乎躲得越遠。」「…怎麼轉眼間,熟悉的孩子成了渾身帶刺的刺蝟,碰不得,講不得,一句話不對,隨時引發一場家庭風暴。」為什麼孩子會變得像"刺蝟"一般?當然是因為連結失敗,情感受傷。所
1.  內人的球隊因為八月份要舉辦大型活動,需要先行訂餐,結果負責人告訴她問了兩家自助餐,有間自助餐廳不好吃,另間自助餐廳只能提前十天再告知並確定。內子擔心到時有許多縣級活動同時舉辦,因此商請曾承辦過縣級活動的友人代問並代訂,完成後告知原訂餐的負責人,以為自己幫她解決了訂餐的問題,沒想到負責人卻說
身體病痛馬上處理 有位親戚日前約餐,席間提到這兩年開的兩次刀,一次是頸椎,原因是手會麻,他歷數手麻的狀況和影響,因此特別聽從別人的介紹到台北去找名醫,並歷數找名醫的經過和困難,就診後又聽從名醫的建議,使用自費的較好的材料,花了八十多萬元。剛開刀完的半年內戴著頸箍,頸部無法順利轉動…,現在頭部可以轉
1. 1.「原本以為沒雨,沒想到路上碰到好大一場雨……」 2.「好久沒下雨了,下場雨還不錯。」 3.「臨出門雨正大,我等到沒雨才出門。」 4.「不知道颱風會不會進來?,聽說很大…」 人和人相處,免不了互動溝通,互動時一定會有人先發出一個訊號,然後呢?對方應該要承接住這個訊號,互動才能持
1. 「她說她出車禍需要人幫忙,打了好幾通電話,我為什麼不接,問題是我在跟人談事,根本沒注意到手機在響…。回來後,她痛罵我故意不接,我說我沒聽到,她根本不信……」 打電話沒接到,如果是朋友,你會如何回應?為什麼是親人就被認定是故意的?就是罪大惡極?這中間有什麼邏輯嗎?為什麼對別人比對親人更有禮貌
每個人都只對自己感興趣   前言 看了一堆關於溝通的資料,也寫了好幾篇關於溝通的文章,突然想到卡內基,想到學生時期看過的卡內基,特別上網去查到了遠見好讀(2020)所整理的《這就是人性?卡內基的4個觀點:無論是誰,都只關心自己》。裡面提到卡內基對人性抱持的4個觀點,掌握了這4個觀點,人際溝通大
頃讀《擁抱刺蝟孩子:重啟連結,修復情感、給出力量的關鍵陪伴與對話》。這個書名有意思,內中有這樣子的描述「越想靠近孩子,孩子似乎躲得越遠。」「…怎麼轉眼間,熟悉的孩子成了渾身帶刺的刺蝟,碰不得,講不得,一句話不對,隨時引發一場家庭風暴。」為什麼孩子會變得像"刺蝟"一般?當然是因為連結失敗,情感受傷。所
1.  內人的球隊因為八月份要舉辦大型活動,需要先行訂餐,結果負責人告訴她問了兩家自助餐,有間自助餐廳不好吃,另間自助餐廳只能提前十天再告知並確定。內子擔心到時有許多縣級活動同時舉辦,因此商請曾承辦過縣級活動的友人代問並代訂,完成後告知原訂餐的負責人,以為自己幫她解決了訂餐的問題,沒想到負責人卻說
身體病痛馬上處理 有位親戚日前約餐,席間提到這兩年開的兩次刀,一次是頸椎,原因是手會麻,他歷數手麻的狀況和影響,因此特別聽從別人的介紹到台北去找名醫,並歷數找名醫的經過和困難,就診後又聽從名醫的建議,使用自費的較好的材料,花了八十多萬元。剛開刀完的半年內戴著頸箍,頸部無法順利轉動…,現在頭部可以轉
1. 1.「原本以為沒雨,沒想到路上碰到好大一場雨……」 2.「好久沒下雨了,下場雨還不錯。」 3.「臨出門雨正大,我等到沒雨才出門。」 4.「不知道颱風會不會進來?,聽說很大…」 人和人相處,免不了互動溝通,互動時一定會有人先發出一個訊號,然後呢?對方應該要承接住這個訊號,互動才能持
1. 「她說她出車禍需要人幫忙,打了好幾通電話,我為什麼不接,問題是我在跟人談事,根本沒注意到手機在響…。回來後,她痛罵我故意不接,我說我沒聽到,她根本不信……」 打電話沒接到,如果是朋友,你會如何回應?為什麼是親人就被認定是故意的?就是罪大惡極?這中間有什麼邏輯嗎?為什麼對別人比對親人更有禮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在孩子抱怨無聊時,作為家長的我們應如何應對。透過覺察自己的情緒並實行六元素的練習,能有效改善親子之間的溝通及情緒反應。透過對話,家長可以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渴望,並引導他們找到更健康的表達方式,促進彼此的理解和連結。
Thumbnail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可能學會用批評的方式來回饋他人,而這種習慣不僅傷害了別人,也讓自己承受痛苦。藉由反思與探索,我學會了以建設性的方式來回應他人,而非以牙還牙。這篇文章分享了我的體悟與實踐,希望打破批評的循環,促進一個更有愛的社會。
當好人就要幸福快樂過一生,不輕易讓壞人從自己身上拿走該有的利益,相反地,要以最輕鬆、省力的方式,為自己爭取最高利益。
Thumbnail
剛進學校交朋友時,都會想說快點跟同學變熟,就可以馬上交到朋友了。 因為在學校時,很快交到朋友會是一種生存之道,因為學校是團體生活,快點交到朋友代表你擁有更多的資源,所以我們會盡量用任何親和、熱情以及善於跟人打成一片來交朋友。 但是在後來的成人世界中,反而發現,”與人為善”這件事不一定會讓你得到好
Thumbnail
比起說話直接,我覺得語言只是中性的,我們更能感受到的是對方的態度。
Thumbnail
在面對朋友或家人的傾訴時,給予建議和陪伴都同樣重要。然而,錯誤的「勸告」可能對關係造成傷害。三個步驟可以幫助有效勸告,包括多問開放式問題、描述感受以及關注對方面臨的困境。
Thumbnail
其實,多數人對於自己的想法與決斷是充滿信心的,他們從來都沒有要聽別人的意見,只是希望被認可,或者透過比較,獲得「我其實也沒那麼差」的感覺。 這些敘述通常是一個故事,透過徵詢你的意見或看法來包裝期待獲得認同的意圖……
Thumbnail
人與人之間肯定存在著歧異,但造成人際關係的紛爭多半是「表達方式」出了問題,雖說我們時常說「說者無意、聽者有心」,但有沒有可能盡量在表達的時候避免他人誤解或感到不舒服呢? 《換個方式說,壞事也能變好事》這本書便直指「表達技巧」中最重要的是顧慮對方的感受。無論是拒絕、建議、提問或是讚美,其實都
Thumbnail
「非暴力溝通」一直都是學習表達的很大一塊訴求,我們提出了理由、後果和風氣三方面的分析。通過此篇文章可以明確瞭解,非暴力溝通的重要性以及對於解決衝突的好處。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在孩子抱怨無聊時,作為家長的我們應如何應對。透過覺察自己的情緒並實行六元素的練習,能有效改善親子之間的溝通及情緒反應。透過對話,家長可以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渴望,並引導他們找到更健康的表達方式,促進彼此的理解和連結。
Thumbnail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可能學會用批評的方式來回饋他人,而這種習慣不僅傷害了別人,也讓自己承受痛苦。藉由反思與探索,我學會了以建設性的方式來回應他人,而非以牙還牙。這篇文章分享了我的體悟與實踐,希望打破批評的循環,促進一個更有愛的社會。
當好人就要幸福快樂過一生,不輕易讓壞人從自己身上拿走該有的利益,相反地,要以最輕鬆、省力的方式,為自己爭取最高利益。
Thumbnail
剛進學校交朋友時,都會想說快點跟同學變熟,就可以馬上交到朋友了。 因為在學校時,很快交到朋友會是一種生存之道,因為學校是團體生活,快點交到朋友代表你擁有更多的資源,所以我們會盡量用任何親和、熱情以及善於跟人打成一片來交朋友。 但是在後來的成人世界中,反而發現,”與人為善”這件事不一定會讓你得到好
Thumbnail
比起說話直接,我覺得語言只是中性的,我們更能感受到的是對方的態度。
Thumbnail
在面對朋友或家人的傾訴時,給予建議和陪伴都同樣重要。然而,錯誤的「勸告」可能對關係造成傷害。三個步驟可以幫助有效勸告,包括多問開放式問題、描述感受以及關注對方面臨的困境。
Thumbnail
其實,多數人對於自己的想法與決斷是充滿信心的,他們從來都沒有要聽別人的意見,只是希望被認可,或者透過比較,獲得「我其實也沒那麼差」的感覺。 這些敘述通常是一個故事,透過徵詢你的意見或看法來包裝期待獲得認同的意圖……
Thumbnail
人與人之間肯定存在著歧異,但造成人際關係的紛爭多半是「表達方式」出了問題,雖說我們時常說「說者無意、聽者有心」,但有沒有可能盡量在表達的時候避免他人誤解或感到不舒服呢? 《換個方式說,壞事也能變好事》這本書便直指「表達技巧」中最重要的是顧慮對方的感受。無論是拒絕、建議、提問或是讚美,其實都
Thumbnail
「非暴力溝通」一直都是學習表達的很大一塊訴求,我們提出了理由、後果和風氣三方面的分析。通過此篇文章可以明確瞭解,非暴力溝通的重要性以及對於解決衝突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