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生活》:是一本自我欺騙的書嗎?|三分鐘點評|灰鴿私塾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理情行為療法是什麼?

raw-image

理情行為療法是美國心理學家亞伯・艾里斯(Albert Ellis)與羅伯特・哈珀(Robert A. Harper)1955年開創至今心理治療方式,不同於一般心理治療方式,理情行為療法主要是改變自我挫敗的行為模式與信念,透過挑戰理性思考下不理性的固化思考模組,進而轉換為理性信念模式。

例如:『參加面試』這件事,理信信念是從不知道能否得到這份工作,我真討厭面試的過程,而且他們有可能會刷掉我。但是我真的想得到這份工作,那麼我應該去參加面試,看看能不能成功錄取我。

相反地,非理性信念是從假如我面試時失敗,又沒得到工作就太慘了,或者是雖然我參加面試也順利就職,結果發現自己能力不足,真是太可怕,我真的是一個失敗者。

其中負面情緒都是自己評價內在信念創造出來,都是思考的產物。

理情行為是主張『去人欲,存天理』的機器人嗎?

理性生活是指透過有意識覺察情緒來源,並且有條不紊進行理性思考,同時擁抱強烈的情緒來過生活,並非是去除所有情緒墮入空無之中。作者研究表示,理性思考通常是阻絕不健康、自我挫敗的情緒。因此人們思考越理性越不可能創造具有破壞性的情緒。

所謂的情緒,是源自於自我偏差與偏見、充滿強烈批判意味的思維;思考則是沈著的態度對情況進行評估,並冷靜分析,最後得出合理的結論。

傷人的話語都不是真的

因為別人的話語感到受傷,其實是自己藉由自我貶抑或自憐創造出的感覺。假設別人說你是騙子,你剛好希望他喜歡你,自然會因為他誤會你說謊而覺得遺憾。進而拼命找出根本不存在的問題,過度解讀與放大自身缺點。如果接納自己,反而會用正面積極態度證明自己不是說謊的人,是他搞錯了什麼。

理情行為的底層邏輯是什麼?

理情行為療法中長不大的彼得潘情節,可以觀看我上一篇《鯨魚老爸》影評。至於理性思考的底層邏輯可以連結《給焦慮世代的哲學處方》中『斯多葛主義』的掌控自己能夠掌握的想法、《多一法則》中『RAS』的隧道視野應用、《零極限:第五真言》夏威夷的荷歐波諾波諾清除無意識下載的資訊、《悉達多-一首流浪者之歌》中沙門修行的真義、《顯化效應》與《吸引力法則》向宇宙下訂單的真偽、《唯識》意識型態究竟從何而來等等,就請有興趣的讀者靜待下週長文分析吧!

你好,我是灰鴿,希望這裡的文章可以幫助到你。 以下是可以聯繫到我的方式: 電子信箱:a5334788@gmail.com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unF-HkTdiMApy3p0Dk-OuQ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迷失之人尋找救贖,一條與孤獨對話的朝聖之路。來一起看看謝哲青老師所著《因為尋找,所以看見》吧!
《Blue Giant藍色巨星》電影版其實是一封寫給創作者的情書?一起來看看『聽得見的漫畫』搬上大螢幕後有什麼表現吧!
透過線上角色扮演遊戲《魔獸世界》,我竟然學會了卡內基訓練營的人際關係溝通技巧、以及商業模式?觀察遊戲產業的底層邏輯,竟然這麼有趣?如果你也好奇遊戲會有什麼啟發的話,歡迎點進來看看這篇文章吧!
來用心理學聊聊這部《我的鯨魚老爸》奧斯卡大獎電影吧! 《我的鯨魚老爸》是一部上映於2022年12月底的電影,改編自塞繆爾杭特 (Samuel D. Hunter)同名戲劇,並讓老牌影星布蘭登費雪 (Brendan Fraser)一舉拿下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可見其劇本深度以及布蘭登費雪的獨樹一格的詮釋
這次要從『惡童日記』*小說*故事主軸解析作者想要表達的含義,例如故事中為什麼要用『童稚的雙胞胎兄弟』當作主角,把故事背景設定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東歐國家』,雙胞胎兄弟在故事中所遇到的人物、事件都極為殘酷、血腥和獵奇,為什麼他們能表現出『超齡』的反應以及做出『果斷』行動呢?有興趣的朋友不妨進來看看!
你能夠想像有一本兒童文學裡的內容,是充滿戰爭、疾病、偷竊、欺騙的情節,以及各種人與人連結、甚至是人與動物連結的畫面,並且就放在台灣的國民小學裡的圖書館,讓學生隨意借閱嗎?
迷失之人尋找救贖,一條與孤獨對話的朝聖之路。來一起看看謝哲青老師所著《因為尋找,所以看見》吧!
《Blue Giant藍色巨星》電影版其實是一封寫給創作者的情書?一起來看看『聽得見的漫畫』搬上大螢幕後有什麼表現吧!
透過線上角色扮演遊戲《魔獸世界》,我竟然學會了卡內基訓練營的人際關係溝通技巧、以及商業模式?觀察遊戲產業的底層邏輯,竟然這麼有趣?如果你也好奇遊戲會有什麼啟發的話,歡迎點進來看看這篇文章吧!
來用心理學聊聊這部《我的鯨魚老爸》奧斯卡大獎電影吧! 《我的鯨魚老爸》是一部上映於2022年12月底的電影,改編自塞繆爾杭特 (Samuel D. Hunter)同名戲劇,並讓老牌影星布蘭登費雪 (Brendan Fraser)一舉拿下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可見其劇本深度以及布蘭登費雪的獨樹一格的詮釋
這次要從『惡童日記』*小說*故事主軸解析作者想要表達的含義,例如故事中為什麼要用『童稚的雙胞胎兄弟』當作主角,把故事背景設定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東歐國家』,雙胞胎兄弟在故事中所遇到的人物、事件都極為殘酷、血腥和獵奇,為什麼他們能表現出『超齡』的反應以及做出『果斷』行動呢?有興趣的朋友不妨進來看看!
你能夠想像有一本兒童文學裡的內容,是充滿戰爭、疾病、偷竊、欺騙的情節,以及各種人與人連結、甚至是人與動物連結的畫面,並且就放在台灣的國民小學裡的圖書館,讓學生隨意借閱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心理學有一個詞叫「rumination」(縈思),在這裡指人類像反芻食物一樣,不斷地在腦中重播負面事件,沉溺於負面情緒之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縈思的傾向,尤其是負面事件剛發生的時候。但這樣的人並不一定是心理韌性不夠強。我認為的其中一個可能是,我們只是太過認真看待世界,輕易就將自己毫無保留交付出去。
Thumbnail
本文探討美國心理學家Albert Ellis的情緒ABC理論,該理論解釋情緒和行為的關係。文章介紹了非理性信念的特徵及其對情緒的影響,並提供具體範例來說明如何透過理性思考來改善情緒。最後,提出四個步驟幫助讀者自我覺察,有效應對非理性信念,提升心理健康。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深入探討心理學理論,鼓勵人勇於追求自己的價值觀和信念,並探討內在和高級的幸福。本文介紹了阿德勒心理學理論對人際關係的看法及如何實現內在的幸福。
Thumbnail
  德雷福斯對這樣先驗理由並不買帳,他認為我們應該要問:「什麼是理性?」,去思考是「理性是必須的」還是「理性應該要是必須的」。也就是說,在實踐活動中,我們並不總是需要去做那些判斷。我們並不總是需要去將經驗體驗為包含有概念內容。去說理性瀰漫於這些活動之中,是一種理性主義者為其添加上去的「哲學責任」。
Thumbnail
【幸運的人做情緒的主人,不幸的人做情緒的奴隸】理情行為治療之父亞伯.艾里斯經典之作,影響力超越佛洛伊德的心理學家
今天在讀諮商理論中的其中的章節:阿德勒心理治療。Adler採用現象學取向,現象學指的是個人的主觀經驗,也就是人們知覺到外在世界的獨特方式,與對經驗的詮釋,對於主觀的現實包含個人的知覺、想法、感受、價值觀、信念、執念與結論等,但往往我們所認為真實的經驗並不一定是真實的,有時候要了解一個人得先進入這個人
人的情緒大略可分成喜怒哀懼憫。基本上,我的想法是人的一切行事動力,都是為解決自己的情緒反應而來,而人為了應付情緒產生的反應,表現出來的,就是我們的外在行為,一連串的行為累積,就是我們的人格表現。 情緒,而非理性,是帶動我們一切行為的動力,理性只是要滿足或解決情緒反應的必需工具。
  詹姆士(William James)相信,整個哲學史很大程度上是幾種不同人類氣質衝突的歷史。這些由氣質帶來的偏見往往比那些理由還要強烈,哲學家想要一個適合他氣質的宇宙,並且去相信那些是和他氣質的證據。當他遇到氣質與他相反的人時,無論對方有多強的辯論能力,他都會打從心底相信對方是哲學的門外漢。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最近這幾天,我一直在研究如何自我療癒身心的狀況。看了幾本書,也聽了幾個心理師的演說,還有心理諮商師的書,以及身心靈方面的書。當然,裡頭也有些特別怪力亂神,或是涉及前世的,這我就比較不走這塊。 今天我發現這些療癒方法,其實可以歸納出一套有系統的自我療癒技術。
Thumbnail
心理學有一個詞叫「rumination」(縈思),在這裡指人類像反芻食物一樣,不斷地在腦中重播負面事件,沉溺於負面情緒之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縈思的傾向,尤其是負面事件剛發生的時候。但這樣的人並不一定是心理韌性不夠強。我認為的其中一個可能是,我們只是太過認真看待世界,輕易就將自己毫無保留交付出去。
Thumbnail
本文探討美國心理學家Albert Ellis的情緒ABC理論,該理論解釋情緒和行為的關係。文章介紹了非理性信念的特徵及其對情緒的影響,並提供具體範例來說明如何透過理性思考來改善情緒。最後,提出四個步驟幫助讀者自我覺察,有效應對非理性信念,提升心理健康。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深入探討心理學理論,鼓勵人勇於追求自己的價值觀和信念,並探討內在和高級的幸福。本文介紹了阿德勒心理學理論對人際關係的看法及如何實現內在的幸福。
Thumbnail
  德雷福斯對這樣先驗理由並不買帳,他認為我們應該要問:「什麼是理性?」,去思考是「理性是必須的」還是「理性應該要是必須的」。也就是說,在實踐活動中,我們並不總是需要去做那些判斷。我們並不總是需要去將經驗體驗為包含有概念內容。去說理性瀰漫於這些活動之中,是一種理性主義者為其添加上去的「哲學責任」。
Thumbnail
【幸運的人做情緒的主人,不幸的人做情緒的奴隸】理情行為治療之父亞伯.艾里斯經典之作,影響力超越佛洛伊德的心理學家
今天在讀諮商理論中的其中的章節:阿德勒心理治療。Adler採用現象學取向,現象學指的是個人的主觀經驗,也就是人們知覺到外在世界的獨特方式,與對經驗的詮釋,對於主觀的現實包含個人的知覺、想法、感受、價值觀、信念、執念與結論等,但往往我們所認為真實的經驗並不一定是真實的,有時候要了解一個人得先進入這個人
人的情緒大略可分成喜怒哀懼憫。基本上,我的想法是人的一切行事動力,都是為解決自己的情緒反應而來,而人為了應付情緒產生的反應,表現出來的,就是我們的外在行為,一連串的行為累積,就是我們的人格表現。 情緒,而非理性,是帶動我們一切行為的動力,理性只是要滿足或解決情緒反應的必需工具。
  詹姆士(William James)相信,整個哲學史很大程度上是幾種不同人類氣質衝突的歷史。這些由氣質帶來的偏見往往比那些理由還要強烈,哲學家想要一個適合他氣質的宇宙,並且去相信那些是和他氣質的證據。當他遇到氣質與他相反的人時,無論對方有多強的辯論能力,他都會打從心底相信對方是哲學的門外漢。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最近這幾天,我一直在研究如何自我療癒身心的狀況。看了幾本書,也聽了幾個心理師的演說,還有心理諮商師的書,以及身心靈方面的書。當然,裡頭也有些特別怪力亂神,或是涉及前世的,這我就比較不走這塊。 今天我發現這些療癒方法,其實可以歸納出一套有系統的自我療癒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