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 職場與電玩 其實差異不大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工作好難、賺錢好累、客戶無法溝通、工廠不講理、供應商不配合、報告不會寫、、、、 老闆,我只是來賺點生活費而已,有必要做到這麼痛苦跟委屈嗎?

這是我今天從一位年輕工程師口中聽到的反饋,而這些感覺或是心情,在我剛入社會時的確也都擁有過,而且還經歷了一段不短的時間我才學會改變心態來面對。

人之所以會在工作中不斷的感到痛苦、不開心、甚至不幸福主要的關鍵是來自於看待事物的心態或是學術一點的名詞叫做價值觀。常常聽到有人說成人的世界沒有一件事是容易的,但也是因為不容易所以做起來才會有趣、有價值、有成就感不是嗎?

身為一個社畜或是打工人,在工作上所處的情境其實就跟打電動非常類似。所有的關卡都相當有挑戰性,遇到了就想辦法一邊破關一邊享受中間的過程。如果成功了當然可以得到破關的喜悅,退一萬步說如果搞砸或失敗了,也跟遊戲中一樣趕緊再想想新的方式讓自己變強。即便主角被魔王咬死了,現實中也不會危及到你的生命(薪水)。身為一個打工者而非創業家,最大的差異便是所需承擔的責任與風險不同,當然在成功時所獲得的獎勵也就有著相當大的差異。今天你決定要在公司工作而非擔任雇主,就是沒有能力或是不願意承擔雇主要面對的風險與責任,換個角度來說你就應該把受雇者的優勢發揮出來。

至於追求高薪這件事其實也是類似的道理,今天如果你只能或只願意待在新手村打稻草人跟史萊姆,那你能夠贏得多少回報呢? 唯有當你有能力並且完成關卡任務時,才能得到相對豐厚的報酬以及經驗值幫助你升等。

在職場跟在電玩世界中一樣,當你能夠樂在其中並且持續享受破關的樂趣時,你的職位與薪資也很容易隨你的提升經驗值及能力逐步攀升。抱著正向心態看待,這樣的正循環便很容易會順著一起啟動。

至於如果你發現手上的工作內容或職場環境不好玩或玩起來沒有成就感的話,大不了就跟換個遊戲(工作),反正你也不是這個遊戲的發行商或是創辦人不是嗎? XD

raw-image


每天都期待去公司玩耍的科技業小主管日常紀錄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昨晚的Line群組,我們家雷秋又爆炸了! 一個可愛卻又充滿戰鬥力的小女孩,在公司群組中發洩著白天與羅馬人吵架的情緒。這種事情已經發生不少次了,群組內的同仁依舊保持著一貫的冷處理態度。
老闆,您別跟我談工作的理想是什麼? 我的理想就是不工作呀! XD 我忘了這句話是幾年前我在跟工程師聊天時聽到的玩笑話,最近剛好接近年中小紅包發放的期間,最近在藉此議題告知同仁今年的數字以及表達感謝時,有些同仁的反應讓我想起了這句話。
K,是一個認識超過十年的好朋友,過往是供應商的業務,因為相互幫助建立起了不錯的私交,即便他後來換了工作也一直有保持著聯繫,他趁著今天颱風假特地驅車從台北來找我聚聚,花了點時間聊了快兩個小時。但談到某個點時,我忽然腦中像是有個開關被碰到了,整個房間亮了一下!
看到墨榮的一篇關於描述善於交際的文章,讓我聯想到昨天下午與小主管K & 羅馬人發生的實際案例。 昨天下午Y領著下面的團隊K、羅馬人以及模具工程師A跑來找我,於是找了一間會議室,經過了十來分鐘聽著各種片段的資訊,總結來說就是:
印象中我開始記錄每天觀察、留意、或是特別事件的細節與觀點的習慣,應該是從我在義大利求學時養成的。相較於美國,從小在台灣的生長環境中多少可以從影集、書報、電影等資訊知道一些關於文化、建築、生活習慣,歐洲對我來說相對異常的陌生與新奇,也讓我養成當時在無名小站上撰寫部落格集儲存相簿的習慣
今天跟小G聊天時,聽到了一個相當傳統也相當天真的想法,因為類似的問題大約三週前剛報到的工讀生也問過我,我真的覺得有點不可思議。G的觀念對於團隊同仁習慣於上班時間會自在的聚在一起聊天、吃點心、喝飲料,而且聊天的內容9成以上與工作無關,感到不可思議也無法接受
昨晚的Line群組,我們家雷秋又爆炸了! 一個可愛卻又充滿戰鬥力的小女孩,在公司群組中發洩著白天與羅馬人吵架的情緒。這種事情已經發生不少次了,群組內的同仁依舊保持著一貫的冷處理態度。
老闆,您別跟我談工作的理想是什麼? 我的理想就是不工作呀! XD 我忘了這句話是幾年前我在跟工程師聊天時聽到的玩笑話,最近剛好接近年中小紅包發放的期間,最近在藉此議題告知同仁今年的數字以及表達感謝時,有些同仁的反應讓我想起了這句話。
K,是一個認識超過十年的好朋友,過往是供應商的業務,因為相互幫助建立起了不錯的私交,即便他後來換了工作也一直有保持著聯繫,他趁著今天颱風假特地驅車從台北來找我聚聚,花了點時間聊了快兩個小時。但談到某個點時,我忽然腦中像是有個開關被碰到了,整個房間亮了一下!
看到墨榮的一篇關於描述善於交際的文章,讓我聯想到昨天下午與小主管K & 羅馬人發生的實際案例。 昨天下午Y領著下面的團隊K、羅馬人以及模具工程師A跑來找我,於是找了一間會議室,經過了十來分鐘聽著各種片段的資訊,總結來說就是:
印象中我開始記錄每天觀察、留意、或是特別事件的細節與觀點的習慣,應該是從我在義大利求學時養成的。相較於美國,從小在台灣的生長環境中多少可以從影集、書報、電影等資訊知道一些關於文化、建築、生活習慣,歐洲對我來說相對異常的陌生與新奇,也讓我養成當時在無名小站上撰寫部落格集儲存相簿的習慣
今天跟小G聊天時,聽到了一個相當傳統也相當天真的想法,因為類似的問題大約三週前剛報到的工讀生也問過我,我真的覺得有點不可思議。G的觀念對於團隊同仁習慣於上班時間會自在的聚在一起聊天、吃點心、喝飲料,而且聊天的內容9成以上與工作無關,感到不可思議也無法接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充滿挑戰和困境 上過班的人都明白,職場上往往充滿挑戰和困境,無法事事如願、一帆風順。若所有事情都輕鬆完成,這個地方也就不稱之為「職場」。職場,顧名思義,是職業活動的場域,在這裡有許多與你一起工作的同事,或許是平行合作的夥伴,或是上下級關係的管理層,甚至可能是競爭對手。舉例來說,一家房仲公司中,每個
說到遊戲開發,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高薪和炫酷的職位,但身為一個在這行摸爬滾打的從業者,真相卻不那麼光鮮亮麗。遊戲開發行業的確讓人領到好薪水,開發只要接近Senior 前後端大部分是年薪破百萬,但背後的代價卻遠超預期:漫無止境的加班、不斷插入的新需求打亂原本的工作計劃,再加上職場上的種種壓力....
Thumbnail
我的職務是工程人員,在我前期的工程人員是直接現場處理,後來門市數量快速增加,公司人力無法負荷,改委託外部協力廠商第一線處理,工程人員作驗收管理的工作。我是在這個轉換期間人事異動時進來的,進公司第一天到25年後退休的最後一天,原則上我算是做同一職務沒有變過,也沒升遷、輪調過,可見工作能力之不佳^=^。
Thumbnail
最近對於職涯的一個深刻體悟是如何區分「職涯」與「工作」, 用英文來做區別的話就是Different between Job and Career。 我大學畢業四年左右,在過往找工作的道路上,我從來沒想過「職涯」,眼前只有所謂的「工作」。 因此每次我應徵到了一份新的工作時,我總是抱持著我只是來這裡
Thumbnail
這個問題可能要從「自己做得了什麼工作」來討論。
工作盡管有各式各樣,我依舊把它分成行商座賈兩類。這跟工作內容無關,只是方式問題。一樣的仲介,有人喜歡到處跑,有人喜歡在固定的地方接待不同的案件!就好像工廠的生產工人,有人是某個廠的編制內,有人喜歡去人力派遣公司。 從十八歲就工讀到正式工作,我的年代沒有勞基法,而勞保不是根本,是員工福利!這不是要談
Thumbnail
從十幾歲就開始出社會工作到現在,見過太多不公平的事情,記得剛出來工作的時候,因為年紀小個性又直接,吃了不少暗虧,更嚴重的還有金錢損失,早就已經數不清楚為了掙一口飯吃要掉多少委屈的眼淚,有時候想想真的是身在江湖由不得自己,直到有一次因緣際會下.......
Thumbnail
從打工仔開始,接著到公司行號上班, 後來跑去嘗試創業,最後又回到公司上班一邊做副業。 就這樣經過了好幾個年頭,每件事情都有留下不同的感受。 打工族 首先從打工開始說起, 打工並沒有不好,但幾乎比較偏向勞力的部分。 也要看看行業別,有些老闆或客人會覺得是打工的並不太尊重你。 曾經我去過一個展覽,
Thumbnail
探討業務同仁「領多少薪水,做多少事」思維,文章指出這種觀念可能忽略工作的內在價值,僅以薪水衡量。薪水是否等同於工作價值,以及這種思維對未來的影響成為討論焦點。提倡超越薪水思維,挑戰傳統觀念,注重工作的滿足感和成就。勇敢探索個人工作價值,使工作不僅是換取薪水的交易,而成為實現夢想和發揮所長的平台。
Thumbnail
打工者必須釐清打工不是打雜,而是培養職場競爭力的過程。對工作的態度決定生活質量和人生的層次,隧道視野效應理論描述視野越小,能力提升越受限。
Thumbnail
充滿挑戰和困境 上過班的人都明白,職場上往往充滿挑戰和困境,無法事事如願、一帆風順。若所有事情都輕鬆完成,這個地方也就不稱之為「職場」。職場,顧名思義,是職業活動的場域,在這裡有許多與你一起工作的同事,或許是平行合作的夥伴,或是上下級關係的管理層,甚至可能是競爭對手。舉例來說,一家房仲公司中,每個
說到遊戲開發,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高薪和炫酷的職位,但身為一個在這行摸爬滾打的從業者,真相卻不那麼光鮮亮麗。遊戲開發行業的確讓人領到好薪水,開發只要接近Senior 前後端大部分是年薪破百萬,但背後的代價卻遠超預期:漫無止境的加班、不斷插入的新需求打亂原本的工作計劃,再加上職場上的種種壓力....
Thumbnail
我的職務是工程人員,在我前期的工程人員是直接現場處理,後來門市數量快速增加,公司人力無法負荷,改委託外部協力廠商第一線處理,工程人員作驗收管理的工作。我是在這個轉換期間人事異動時進來的,進公司第一天到25年後退休的最後一天,原則上我算是做同一職務沒有變過,也沒升遷、輪調過,可見工作能力之不佳^=^。
Thumbnail
最近對於職涯的一個深刻體悟是如何區分「職涯」與「工作」, 用英文來做區別的話就是Different between Job and Career。 我大學畢業四年左右,在過往找工作的道路上,我從來沒想過「職涯」,眼前只有所謂的「工作」。 因此每次我應徵到了一份新的工作時,我總是抱持著我只是來這裡
Thumbnail
這個問題可能要從「自己做得了什麼工作」來討論。
工作盡管有各式各樣,我依舊把它分成行商座賈兩類。這跟工作內容無關,只是方式問題。一樣的仲介,有人喜歡到處跑,有人喜歡在固定的地方接待不同的案件!就好像工廠的生產工人,有人是某個廠的編制內,有人喜歡去人力派遣公司。 從十八歲就工讀到正式工作,我的年代沒有勞基法,而勞保不是根本,是員工福利!這不是要談
Thumbnail
從十幾歲就開始出社會工作到現在,見過太多不公平的事情,記得剛出來工作的時候,因為年紀小個性又直接,吃了不少暗虧,更嚴重的還有金錢損失,早就已經數不清楚為了掙一口飯吃要掉多少委屈的眼淚,有時候想想真的是身在江湖由不得自己,直到有一次因緣際會下.......
Thumbnail
從打工仔開始,接著到公司行號上班, 後來跑去嘗試創業,最後又回到公司上班一邊做副業。 就這樣經過了好幾個年頭,每件事情都有留下不同的感受。 打工族 首先從打工開始說起, 打工並沒有不好,但幾乎比較偏向勞力的部分。 也要看看行業別,有些老闆或客人會覺得是打工的並不太尊重你。 曾經我去過一個展覽,
Thumbnail
探討業務同仁「領多少薪水,做多少事」思維,文章指出這種觀念可能忽略工作的內在價值,僅以薪水衡量。薪水是否等同於工作價值,以及這種思維對未來的影響成為討論焦點。提倡超越薪水思維,挑戰傳統觀念,注重工作的滿足感和成就。勇敢探索個人工作價值,使工作不僅是換取薪水的交易,而成為實現夢想和發揮所長的平台。
Thumbnail
打工者必須釐清打工不是打雜,而是培養職場競爭力的過程。對工作的態度決定生活質量和人生的層次,隧道視野效應理論描述視野越小,能力提升越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