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系列#4 歸屬感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 前言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在追尋夢想的道路上,明明找到方向也拼了命努力,卻總是覺得缺乏動力?或者生活過得很順遂,生活品質也人人稱羨,卻還是偶爾感到空虛,覺得好像缺乏什麼?

這剛好是尼爾最近在自我沉澱的時間,不斷在嘗試聆聽自己內心深處感受時,開始思考的問題。

🔍 了解需求

首先,尼爾想要從人的需求去著手。這時候就要提到大家熟悉的馬斯洛需求金字塔了~來人上圖!

Image from Google

Image from Google

一般來說,我們應該大多數的人(或至少會看到此篇文章的人)應該都可以滿足「生理」跟「安全」需求。

但是尼爾觀察並認為,現在的社會環境跟風氣,促使人們更容易以追求「個人的目標」為人生主軸。我們可能會在職場上爭取尊重與肯定,甚至可能在職場或興趣上去達到自我實現。這樣當然很好,但究竟是什麼造成我們的空虛感呢?

我們可以發現到,在金字塔中「社會需求」這塊,在這種資訊爆炸加上後疫情時代,更多的影音串流以及更發達的網路社群,可能讓大家在社交策略上有些許調整。即使有愛情跟友情,我們的行為模式還是或多或少有些被影響,更容易自己宅在家看看動畫看看劇讀讀書,相比過往真的會少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甚至約出去吃飯也不少時候滑著手機。因此,我們可以稍稍來探討,如果是社會需求中的「歸屬感」造成這樣的匱乏感,我們可以如何來應對?

🤔 什麼是歸屬感

釐清一些迷思

在開始尋找歸屬感之前,我們可能要先釐清我們對歸屬感的認知是什麼?是「我」所相處的團體或對象要無條件接受我的一切嗎?還是「我」期待我所身在的團體中,每個人像對待他人一樣對待我?又或者「我」希望關係中不要發生衝突?

當然可能還有其他的想法,但尼爾希望上述這些問題沒有發生在正在觀看的你身上。如果有的話也沒關係,我們可以好好想想「歸屬感」究竟是什麼,以及我們又該如何去獲得以及經營它。

信任

對尼爾來說,歸屬感很大程度跟信任有關。而信任也不是並不能單純的要求他人給「我」安全感,而是「我」需要去信任你跟他們的關係,以及「我」也要信任他人會怎麼樣的對待我,或者不會怎麼樣的對待我。

聽起來很抽象嗎?我們來看個例子:小美是個轉學生,高中二年級才轉入現在的班級,在班上不算是核心的人物,但基本上每天也都會有朋友一起吃午餐、上廁所、去福利社,課程分組也都不太需要擔心沒有人一起。然而小美偶爾還是有種「我不屬於這裡」的心情浮現,而每次這樣的心情出現時,小美總是變得陰沉,不太搭理原先一起玩耍的夥伴們,久而久之原本比較要好的朋友們也逐漸跟別的圈子更熟,這時小美得到了一個結論:「我果然不屬於這裡」。

在這個例子當中,我們可以看到,即使小美是轉學生,但她的朋友們很可能都是真誠對待她,也都已經把她視為一份子了。但她或許是因為過去的經驗或其他因素的影響,對自己的朋友們與對自己都缺乏足夠的「信任」,也因此造就了另外一種結果。

🥺 該怎麼做

外部環境?

我們當然可以透過尋找「可以提供歸屬感」的新環境,畢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在人生很早期就找到志同道合的圈子,或者很互相扶持的朋友。我們在人生的各個階段,都會有不同的需求,原先的朋友不一定會像以往一樣的熱切互動。因此適度的去尋找新的環境或群體是沒有問題的。

心態

但前面有提到「信任」的問題,除了去尋找能夠提供歸屬感的群體或環境,更重要的是去好好認識自己,找到自己跟他人相處的時候,怎麼樣可以更有安全感,更能得到「做自己」跟「讓他人喜歡跟自己相處」的平衡。

還有一個小提醒,建立信任的其中一個要點是「資訊」。想想看你在跟一個新朋友認識的過程,在掌握的資訊不夠的情況下,是不是也比較難建立信任關係?當然這邊尼爾不是要大家去當個控制狂,到處問導致周邊朋友都覺得你很煩。尼爾希望大家有時候覺得在一個群體內找不到歸屬感時,不妨可以嘗試把一些問題講出來,說不定很快會發現那是過多的擔憂呢!

💬 結語

歸屬感這個議題所牽涉的範疇其實好大...在寫這篇會有種越寫越想重寫的感覺,已經嚴重違反自己原本訂下「快速紀錄自己想法」的做法了QQ

總之如果這些小想法們,剛好可以稍微幫助到螢幕前面的你,或者有更棒更有研究/理論基礎的看法,都很歡迎在這篇底下留言跟我尼爾說!如果願意提出你的想法,尼爾會相當感激的!

謝謝看到這邊的大家,祝福大家都能找到/建立起屬於自己的歸屬感!

這是尼爾想一邊紀錄自己的職涯路徑,一邊也蒐集朋友/同事/前輩/在講職涯的創作者們的經驗與意見。尼爾想用第一人稱讓你代入探索,而非第二人稱視角帶給你職涯上的建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前言 今天我們要討論的是被動技能「執行力」。但是在探討執行力之前,尼爾想先從「追求成功」的角度分析有哪些技能有哪些。撇除特定領域的專業技能外,我們大多數會聽到一些軟實力的部分,例如:領導力、溝通能力、抗壓性等。當然在長期的事業經營路線上,很多的能力都是相當重要甚至到不可或缺的。但執行力是...
🎙前言 尼爾過去是個有「盡可能存錢」以及「降低物慾」傾向的人。而寫這篇文章動機,主要是最近開銷上的提高(不論是物欲提高或者需要進修/工具等),讓尼爾開始思考如何去平衡花錢與存錢。
🎙前言 為什麼尼爾會「觀察」到整形呢?誒這個故事挺有趣的(?),主要是最近稍微關注了一下未來少女這個女團比賽,裏面的舞蹈講評老師奕寬在自己的YouTube影片當中提到(有空可以聽原影片關於那段的全文),提到現在找女團的方向應該是優先找舞蹈底子深厚的,畢竟唱歌可以autotune,外型可以整。
🎙前言 「憑什麼他可以...」「憑什麼決定權在你手上?」相信大家聽到「憑什麼」這句話的時候,總是某個人砲口對外的正在抱怨一件不公的事情。但尼爾今天,應該說好幾天前想到這個題目時,正處於很大程度的多愁善感與自我懷疑(沒有到很糟糕的自我控告,只是反思比較多)。因此這個「憑什麼」比較像是尼爾要問自己的。
爲什麼要吵架? 吵架,大部分的時間想起來都不是一件好事。吵架意味著對話的雙方(痾不然改成至少一方好了)在對話過程中表達不滿的情緒,甚至有越演越烈的情勢。 典型的吵架,也很常伴隨著「問題沒有解決」,雙方的關係「陷入膠著」,不易開啟下一次的溝通,甚至因為在吵架過程中過度渲染自己的情緒,挑起對方更多不
🎙 前言 我回來了 我回來繼續寫了!雖然這些文章主要目的都不是寫給他人看,但還是至少跟自己說一聲「I'm back yo」! 赤裸裸的前情提要 不知道會有誰看到,也不知道要加密到什麼程度才好,但既然選擇努力活出透明人生,在被告(?)之前就先盡可能的掏心掏肺好了(咦這詞這樣用嗎)。
🎙前言 今天我們要討論的是被動技能「執行力」。但是在探討執行力之前,尼爾想先從「追求成功」的角度分析有哪些技能有哪些。撇除特定領域的專業技能外,我們大多數會聽到一些軟實力的部分,例如:領導力、溝通能力、抗壓性等。當然在長期的事業經營路線上,很多的能力都是相當重要甚至到不可或缺的。但執行力是...
🎙前言 尼爾過去是個有「盡可能存錢」以及「降低物慾」傾向的人。而寫這篇文章動機,主要是最近開銷上的提高(不論是物欲提高或者需要進修/工具等),讓尼爾開始思考如何去平衡花錢與存錢。
🎙前言 為什麼尼爾會「觀察」到整形呢?誒這個故事挺有趣的(?),主要是最近稍微關注了一下未來少女這個女團比賽,裏面的舞蹈講評老師奕寬在自己的YouTube影片當中提到(有空可以聽原影片關於那段的全文),提到現在找女團的方向應該是優先找舞蹈底子深厚的,畢竟唱歌可以autotune,外型可以整。
🎙前言 「憑什麼他可以...」「憑什麼決定權在你手上?」相信大家聽到「憑什麼」這句話的時候,總是某個人砲口對外的正在抱怨一件不公的事情。但尼爾今天,應該說好幾天前想到這個題目時,正處於很大程度的多愁善感與自我懷疑(沒有到很糟糕的自我控告,只是反思比較多)。因此這個「憑什麼」比較像是尼爾要問自己的。
爲什麼要吵架? 吵架,大部分的時間想起來都不是一件好事。吵架意味著對話的雙方(痾不然改成至少一方好了)在對話過程中表達不滿的情緒,甚至有越演越烈的情勢。 典型的吵架,也很常伴隨著「問題沒有解決」,雙方的關係「陷入膠著」,不易開啟下一次的溝通,甚至因為在吵架過程中過度渲染自己的情緒,挑起對方更多不
🎙 前言 我回來了 我回來繼續寫了!雖然這些文章主要目的都不是寫給他人看,但還是至少跟自己說一聲「I'm back yo」! 赤裸裸的前情提要 不知道會有誰看到,也不知道要加密到什麼程度才好,但既然選擇努力活出透明人生,在被告(?)之前就先盡可能的掏心掏肺好了(咦這詞這樣用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尋求歸屬感是本能,就像大樹爲了生存而尋找水源一樣。 我渴望這世上能有一些人或一個地方能成爲我的歸屬,但同時我卻在依賴和獨立中掙扎。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日本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中提到,「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有人討厭你,正是你行使自由、依照自己的生活方針過日子的標記。」許多人在意他人眼光,害怕被他人討厭,殊不知這「害怕被討厭」的心態,反成為綑綁自己的枷鎖,而漸漸忘記自己最真實的面貌。 有人認為害怕被討厭源於認為自己不夠好的自卑感,事實上,
慧根與「會跟」一樣重要﹗這裡的會跟,以跟到「實力者/非指權力者」解釋。 《孟母三遷》(希望是耳熟能詳的故事)裡,孟子的母親為了他,到處搬家—或許就是今日「文教區」是熱門的房地產熱點的起源?﹗目的就是希望他有優質健康的成長環境。剛開始這個故事只是讓我心存懷疑,真是如此嗎?畢竟我是個從小就和「問題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人們對依賴的恐懼,以及現代社會中對獨立的追求。文中提到這種對獨立的追求其實源於人們對依賴的恐懼,這種恐懼來自於對脆弱的害怕以及過去依賴失敗的創傷。文章主張重新學習依賴的重要性,並引用精神分析理論中退行、依賴、成長的概念。
Thumbnail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感到困惑與掙扎,尋找真心與依賴的平衡。當我們遇到困難時,我們需要真心的朋友或家人的支持,但同時也需要學會獨立與自立。這篇文章反映了作者在人際關係中的掙扎與尋找出口的心情。如果您也有類似的困惑,歡迎留言分享您的看法。
Thumbnail
一位有名的心理學家菲利普.梅林(Philipp Mayring)說過 「滿足就是自我認知的結果」 既然這是一個主張自我成長的頻道,或許我們該來談談,幸福和滿足有什麼不同之處了。
Thumbnail
如何辨別和給予認同感的情緒價值,會是社交中最重要的一項超能力。每個人都渴望被理解和接受,而這種渴望往往源自於對認同感的需求,認同感是我們對自己在社會中的位置和價值的認知和感受,它影響著我們的自尊、自信和心理健康。
Thumbnail
不論是求助還是幫助別人,最終還是要回歸初心,認清自己的狀態與意圖。 祝福你我,在人生這條路上獨行之餘,有時也能互相幫扶。
Thumbnail
尋求歸屬感是本能,就像大樹爲了生存而尋找水源一樣。 我渴望這世上能有一些人或一個地方能成爲我的歸屬,但同時我卻在依賴和獨立中掙扎。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日本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中提到,「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有人討厭你,正是你行使自由、依照自己的生活方針過日子的標記。」許多人在意他人眼光,害怕被他人討厭,殊不知這「害怕被討厭」的心態,反成為綑綁自己的枷鎖,而漸漸忘記自己最真實的面貌。 有人認為害怕被討厭源於認為自己不夠好的自卑感,事實上,
慧根與「會跟」一樣重要﹗這裡的會跟,以跟到「實力者/非指權力者」解釋。 《孟母三遷》(希望是耳熟能詳的故事)裡,孟子的母親為了他,到處搬家—或許就是今日「文教區」是熱門的房地產熱點的起源?﹗目的就是希望他有優質健康的成長環境。剛開始這個故事只是讓我心存懷疑,真是如此嗎?畢竟我是個從小就和「問題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人們對依賴的恐懼,以及現代社會中對獨立的追求。文中提到這種對獨立的追求其實源於人們對依賴的恐懼,這種恐懼來自於對脆弱的害怕以及過去依賴失敗的創傷。文章主張重新學習依賴的重要性,並引用精神分析理論中退行、依賴、成長的概念。
Thumbnail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感到困惑與掙扎,尋找真心與依賴的平衡。當我們遇到困難時,我們需要真心的朋友或家人的支持,但同時也需要學會獨立與自立。這篇文章反映了作者在人際關係中的掙扎與尋找出口的心情。如果您也有類似的困惑,歡迎留言分享您的看法。
Thumbnail
一位有名的心理學家菲利普.梅林(Philipp Mayring)說過 「滿足就是自我認知的結果」 既然這是一個主張自我成長的頻道,或許我們該來談談,幸福和滿足有什麼不同之處了。
Thumbnail
如何辨別和給予認同感的情緒價值,會是社交中最重要的一項超能力。每個人都渴望被理解和接受,而這種渴望往往源自於對認同感的需求,認同感是我們對自己在社會中的位置和價值的認知和感受,它影響著我們的自尊、自信和心理健康。
Thumbnail
不論是求助還是幫助別人,最終還是要回歸初心,認清自己的狀態與意圖。 祝福你我,在人生這條路上獨行之餘,有時也能互相幫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