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八尺門的辯護人"看法律、道德、倫理(無雷)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為什麼說:"判決是為了被告存在",個人的見解是…事實已經產生,判決並不會改變已經發生的事實,判決的存在為的是"對於被告的處罰"。因此即使是相同的罪,相同的事,會因為被告的狀態不同,而產生不同的結果。也因此"可教化,有悔悟",可以得到比較輕的判決,就是這個原因。

取自網路圖片

取自網路圖片


另外,雖然本人不認同,也存在"因為被告本身的缺陷,造成其不足以承擔事件的責任。或是說不該全責,環境和其他人等也有責任的意思。例如爭議最大的"精神問題",當被告無法理解被處罰的意義時,處罰本身便失去的意義。

法律(處罰)的意義,不外乎兩者:"使犯錯者記得錯誤並不再犯"與"使其他人瞭解這個錯誤所帶來的損失"。而死刑最大的爭議點在於:犯錯者沒有修正的機會。也就是說,不存在"使犯錯者記得錯誤並不再犯",取而代之的是"使犯錯者無法再犯"。然而"使其他人瞭解這個錯誤所帶來的損失"的功用,很可能會兩極化,最常被提到的是,當一個已經犯死刑的犯人,將有可能因為反正已經死刑,在未被逮捕前很可能更肆無忌憚。

其實法律並無法解決大多數的問題,所以尚有道德與倫理的存在,然而道德與倫理,有太大的模糊空間,也有太多的不合時宜。不同立場,不同文化,不同觀點,造就了相同事件的不同結果。然而相同的問題,卻會產生不同的結果時,問題便無法被有效解決(產生不公)。

我相信多數人是二元論(是非、善惡),因為這樣可以更輕鬆,人們只需要去判斷這個是好的、不好的,就可以決定事情該怎麼做,真而可惜的是,很多事並沒有對錯,就如同劇中的結局,相信每個人心中有不同的答案。

這也讓我想起了一個有趣的主題:《正義:一場思辨之旅》,那是一本書的書名,網路上也有哈佛大學政治哲學教授麥可·桑德爾的上課影片可以看。答案真的重要嗎?或許有些時候,思考比結果還要來的重要,然而多數人只想快速的得到單純的答案。

法律對我個人來說,其實只是告訴我某些事件的發生條件,以及相關罰則。而道德對我來說,其實沒有太大的感覺。若要講道德,我只有一個基本原則:就是單一標準,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以要求別人的相同條件要求自己,以要求自己的條件要求別人。至於倫理,對我來說則是完全無視吧!我只講道理(邏輯),不講倫理。倫理有太多窠臼,太多過時,或是不符合當下現實環境,更有甚者,倫理是既得利益者將自己的行為合理化的工具。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當然每個人會有不同的需求,我在乎的不一定是別人在乎的,我不在乎的也不見的別人就不在乎。這在很多時候,就變成是利益問題,我可以用我不在乎的,去交換我在乎的,很多時候,需要溝通,不正是因為這樣嗎?所以人與人相處,當雙方不在乎的更多(可以付出的更多),在乎的更少(需求的更少),那麼就是可以契合的人,相反狀況下,則表示兩個人的性向不合。也就如此,沒有對錯問題。因此我不覺得這造成了道德上的問題。

倫理上舉例子來說:醫學倫理可以幫助確保患者的權利得到尊重,並保護他們免受不必要的危害。但其實在法律上已有規定,特別是權利的部份,當然不該受到侵犯。然而除了規定以外,更多個案需要額外評估,這也只關係到執行者(醫生)本身的想法和個人原則,很多時候,並沒有絕對的答案不是嗎?甚至其實有很多所謂的倫理,已經跨越了法律的界線,卻很容易被倫理這個虛假的規則所蒙蔽。

至於道理,其實如果要正確來說,應該說是邏輯,而邏輯是可以驗証的,產生矛盾,或發散的結果,那就表示不正確,如果導向單一結果,那便是正確,其實也不難。

avatar-img
36會員
95內容數
現在資訊流通速度越來越快,雖然有很多資訊來源,但是如果仔細閱讀文章的人,一定不難發現,很多時候,即使是大型資訊網站,也常是抄來抄去,而許多鬼扯的內容也跟著被抄來抄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龍阿迪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今天拜讀了一篇關於ChatGPT 翻譯的文章,讓我若有所思,不同的語言之間轉換的問題,該如何轉換才是最好的? 其實語言具有生命,因為他會成長、會繁衍、會適應環境。好吧!我承認這是詭辯,但不可否認語言的特殊性。 就以英文來說,記得小時候,都會被教:液體是不可數,因此必需要加上容器做為單位,例如:a
因為只有拼命打壓台灣,才能降低美國霸權走衰的壓力,為何台積電在美國設廠屢屢受挫?因為美國製造不具競爭力: 自己想輕鬆過日子,卻來怪別人太努力! 高估自己的價值,卻來批評別人是廉價勞工! 自己能力不足,卻來嫌棄公司不懂管理! 自己無法配合工作,卻來怪公司制度有問題。
當孩子開始善用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時,該阻止他嗎?這麼問很蠢對吧?但是如果他所解決的“問題”,是家長的“規範”呢? 擅長探索的孩子,在幼年時這是一個很讓人感到困擾的問題,其實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特質,也應該是大多數孩子都具備的特質,然而卻通常在家長層層封鎖下,慢慢的消耗殆盡…
這次不是廢文!今天有看到一篇文章,是的,就是這個標題,裡面提到 當代重量級物理學家、弦理論先驅加來道雄近期在《CNN》的節目上公開指出AI 只是「二創產物」,下一代技術將由「量子電腦」引領人類文明! 我不確定其本人是怎麼說的,或是記者自行斷章取義…
是的,又是個打問號的標題,而且還慢了一個多星期,就是一篇廢文… 今天來挑戰超短廢文! 就在8月14、15日,大批媒體開始發表,起因為印度的《Analytics India Magazine》這個媒體在8/10發表了一篇文章,雖然文章中有舉出許多支持標題的觀點,但是就如同:這部車再不轉彎,就會撞上道
為什麼要給電動車加上"假變速箱" 是使用者無法割捨那種舊有的感覺,還是老車廠自以為是? 老車廠表示,為了避免使用者不習慣,所以加入模擬變速,這樣開起來可以感覺到和油車相似的感覺。其實我不覺得這個現像反應人們的情感或是對於變化的恐懼,更大的原因來自於老車廠的自以為是,他們覺得使用者無法割捨,其實…
今天拜讀了一篇關於ChatGPT 翻譯的文章,讓我若有所思,不同的語言之間轉換的問題,該如何轉換才是最好的? 其實語言具有生命,因為他會成長、會繁衍、會適應環境。好吧!我承認這是詭辯,但不可否認語言的特殊性。 就以英文來說,記得小時候,都會被教:液體是不可數,因此必需要加上容器做為單位,例如:a
因為只有拼命打壓台灣,才能降低美國霸權走衰的壓力,為何台積電在美國設廠屢屢受挫?因為美國製造不具競爭力: 自己想輕鬆過日子,卻來怪別人太努力! 高估自己的價值,卻來批評別人是廉價勞工! 自己能力不足,卻來嫌棄公司不懂管理! 自己無法配合工作,卻來怪公司制度有問題。
當孩子開始善用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時,該阻止他嗎?這麼問很蠢對吧?但是如果他所解決的“問題”,是家長的“規範”呢? 擅長探索的孩子,在幼年時這是一個很讓人感到困擾的問題,其實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特質,也應該是大多數孩子都具備的特質,然而卻通常在家長層層封鎖下,慢慢的消耗殆盡…
這次不是廢文!今天有看到一篇文章,是的,就是這個標題,裡面提到 當代重量級物理學家、弦理論先驅加來道雄近期在《CNN》的節目上公開指出AI 只是「二創產物」,下一代技術將由「量子電腦」引領人類文明! 我不確定其本人是怎麼說的,或是記者自行斷章取義…
是的,又是個打問號的標題,而且還慢了一個多星期,就是一篇廢文… 今天來挑戰超短廢文! 就在8月14、15日,大批媒體開始發表,起因為印度的《Analytics India Magazine》這個媒體在8/10發表了一篇文章,雖然文章中有舉出許多支持標題的觀點,但是就如同:這部車再不轉彎,就會撞上道
為什麼要給電動車加上"假變速箱" 是使用者無法割捨那種舊有的感覺,還是老車廠自以為是? 老車廠表示,為了避免使用者不習慣,所以加入模擬變速,這樣開起來可以感覺到和油車相似的感覺。其實我不覺得這個現像反應人們的情感或是對於變化的恐懼,更大的原因來自於老車廠的自以為是,他們覺得使用者無法割捨,其實…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道德的最低底線,就是不管這人適不適合留待社會都一率給我活著,這樣嗎。
讀了篇與裁判有關的時評—刑事無罪,民事重判千萬:只能說當我是法律門外漢時,會以為刑事無「罪」,民事何「罰(誤)/賠(正)」之有? 現在多少是懂點皮毛的三腳猫了,知道刑事其實是人民有「犯法」之嫌,檢察官行偵查「訴追」,法官依證據「判決定罪」。也就是說刑事與人民「違反」了「刑法」中的「規則」,才會
Thumbnail
前陣子看完這本不完美的正義,作者是一位長期為了死刑、量刑過重、少年犯,特別是那些貧窮、黑人、婦女、孩童等弱勢提供法律支持的辯護律師。 這本書內容提到了許多有關美國司法體制的狀況,作者的工作內容,主要在為死刑犯辯護,對於作者來說看待的角度不是:「犯人該不該為了自己所做的事情而附上死亡的代價?」,而是
廢死的爭議尚未落幕,想想法律的手段很有限? 也許是我的法律常識很有限。 殺人未必償命之外,其他傷害呢? 打人不可以打回去,傷害,法律也不可以傷害施暴者的身體。 財產,也沒有叫掠奪者或詐騙者賠。 更不要說騷擾、性侵,總不可能以牙還牙。 法律的刑罰幾乎都是賠錢或拘禁,由法官視罪行輕重
Thumbnail
為什麼我支持私刑正義,你正義不還給我們一公道當然才會出現私刑正義猖狂的現象 (壞人都不會死,死都是好人在死)司法公平不會有私刑正義,司法不公私刑正義就會出現
Thumbnail
今天聯合報A2版,刊登以「大法官廢死表忠」作標題的社論。作者閱讀整篇內容,願純粹從「法」的角度,針對死刑釋憲問題,表達個人觀點。
Thumbnail
憲法法庭23日死刑釋憲案言詞辯論,半數認為符合應報並罪有應得,憲法追求所有人的正義,應合憲,半數學者認侵犯人性尊嚴、剝奪生命權而違憲。 顏厥安:刑罰論須引進分配正義觀點,在個人責任外考量社會責任,那就不可能有死刑。因國家不能對社會也要承擔起部分責任的犯人施以終極刑罰,這是民主國家政治權力的起碼界線。
Thumbnail
  「台有有將近七成的人對司法的公平性缺乏信心,將近八成認為窮人比有錢人更容易被判死刑,卻有八成五的民眾支持死刑。」   此為劇中引述廢死聯盟公布的數據,卻也存在民眾對死刑的矛盾,既對司法公平缺乏信心,又支持死刑判決。或者說,對司法缺乏信心的不是不公平,而是沒有符合民眾對公平的想像。本
Thumbnail
目前台灣刑法還存有死刑,但是要判死刑需要具備哪些必要條件呢?律師又該如何為其辯護呢?這本《與死刑拔河─死刑的辯護經驗與建議》是上個月在台北公共冊所書店,NGO團體舉辦的公民書展時買的,除了因為是廢死聯盟出版的、又剛好有特價之外,最讓我感興趣的,是法官到底需要依據哪些條件、證據,最後有「理由」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道德的最低底線,就是不管這人適不適合留待社會都一率給我活著,這樣嗎。
讀了篇與裁判有關的時評—刑事無罪,民事重判千萬:只能說當我是法律門外漢時,會以為刑事無「罪」,民事何「罰(誤)/賠(正)」之有? 現在多少是懂點皮毛的三腳猫了,知道刑事其實是人民有「犯法」之嫌,檢察官行偵查「訴追」,法官依證據「判決定罪」。也就是說刑事與人民「違反」了「刑法」中的「規則」,才會
Thumbnail
前陣子看完這本不完美的正義,作者是一位長期為了死刑、量刑過重、少年犯,特別是那些貧窮、黑人、婦女、孩童等弱勢提供法律支持的辯護律師。 這本書內容提到了許多有關美國司法體制的狀況,作者的工作內容,主要在為死刑犯辯護,對於作者來說看待的角度不是:「犯人該不該為了自己所做的事情而附上死亡的代價?」,而是
廢死的爭議尚未落幕,想想法律的手段很有限? 也許是我的法律常識很有限。 殺人未必償命之外,其他傷害呢? 打人不可以打回去,傷害,法律也不可以傷害施暴者的身體。 財產,也沒有叫掠奪者或詐騙者賠。 更不要說騷擾、性侵,總不可能以牙還牙。 法律的刑罰幾乎都是賠錢或拘禁,由法官視罪行輕重
Thumbnail
為什麼我支持私刑正義,你正義不還給我們一公道當然才會出現私刑正義猖狂的現象 (壞人都不會死,死都是好人在死)司法公平不會有私刑正義,司法不公私刑正義就會出現
Thumbnail
今天聯合報A2版,刊登以「大法官廢死表忠」作標題的社論。作者閱讀整篇內容,願純粹從「法」的角度,針對死刑釋憲問題,表達個人觀點。
Thumbnail
憲法法庭23日死刑釋憲案言詞辯論,半數認為符合應報並罪有應得,憲法追求所有人的正義,應合憲,半數學者認侵犯人性尊嚴、剝奪生命權而違憲。 顏厥安:刑罰論須引進分配正義觀點,在個人責任外考量社會責任,那就不可能有死刑。因國家不能對社會也要承擔起部分責任的犯人施以終極刑罰,這是民主國家政治權力的起碼界線。
Thumbnail
  「台有有將近七成的人對司法的公平性缺乏信心,將近八成認為窮人比有錢人更容易被判死刑,卻有八成五的民眾支持死刑。」   此為劇中引述廢死聯盟公布的數據,卻也存在民眾對死刑的矛盾,既對司法公平缺乏信心,又支持死刑判決。或者說,對司法缺乏信心的不是不公平,而是沒有符合民眾對公平的想像。本
Thumbnail
目前台灣刑法還存有死刑,但是要判死刑需要具備哪些必要條件呢?律師又該如何為其辯護呢?這本《與死刑拔河─死刑的辯護經驗與建議》是上個月在台北公共冊所書店,NGO團體舉辦的公民書展時買的,除了因為是廢死聯盟出版的、又剛好有特價之外,最讓我感興趣的,是法官到底需要依據哪些條件、證據,最後有「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