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與理想——完美主義是你的終極手段還是權宜之計?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在大眾心理學普及後,許多心理學專有名詞或是性格測驗,經過大眾媒體與社群媒體傳播,感覺非常朗朗上口,似乎每個人都可以說上幾句自己的MBTI是什麼類型,或是自己的性格特質可能有哪些。我們也很常聽到有人說「我很完美主義,所以⋯⋯」,好像把自己安放在完美主義的標籤裡,就可以為自己的某些行為找到合理化的說法。

然而,生活在地球上親眼見證過自然的無情、人類互相殺害兇殘一面的我們,對於「完美」的詮釋似乎都有著自己的想像,而這樣的想像卻無法具體,也無法與他人心中的完美對照。就像是對於藝術、音樂、文學、飲食的評價,每個人都可以說出自己的看法,卻也往往發現自己的看法跟其他人似乎也不完全相同,我們以為共同的標準,好像都有歧異;你的心頭好,往往別人也不太在意;那個放諸四海皆準的「完美」似乎也不存在。

在職場和生活上,「完美主義」好像成為一種自我肯定的標準,標示著自己的與眾不同,以為「完美」是認真、追求極致,以為是「完美」讓自己與眾不同,卻忘了其實「完美」只存在我們自己心裡,別人心中的「完美」往往不是我們想的那樣。

舉例來說,我們或許都曾有種經驗,當自己花了很多時間做出來簡報或是工作成果,送給主管時只得到還可以,甚至不符預期的評價;當自己認為付出很多心力在某些專案上,對於其他人來說只是剛好達到標準。這樣的期待落差,對照著我們心中完美標準的高不可攀,往往會讓人非常挫折。

認識到「完美」在現實世界中的稀有甚至根本不存在,或許就是成長的第一步。那些在雜誌、社群媒體上看起來完美無暇的藝人,背後有多少形象管理團隊在幫忙打理每個曝光的細節;那些看起來喊水會結凍的商業巨賈,走到不熟悉的政治場域,仍需要重新學習鞠躬哈腰,握緊每一雙有選票機會的手。

「完美」與其說是目標,或許更像種持續接近理想狀態的態度。「理想」不同於完美所隱含「應該」跟「必須」的預設,可以協商也可以動態修正,更可以隨著時間遷移而有不同的理想狀態。

想像中「完美」的職業婦女,可能必須要精明能幹、善解人意、溫柔體貼,還要能兼顧工作要求與在家中嗷嗷待哺的三個小孩,還必須保持完美妝容跟維持勻稱的身材。而「理想」的職業婦女,或許可以偶爾請假照顧孩子,或許可以請家裡的長輩或另一半給予支援,或許也可以偶爾發懶不整理家裡,讓自己休個假。「理想」而非「完美」狀態,給予了我們生活更多想像與可能,以及讓身邊重要他人也可以涉入自己決策過程、對共同目標進行溝通協調,並給予適時協助的機會。

或許,我們都該不時重新檢視自己的生命,在「不完美」地活過幾十個年頭後,「完美」真的有那麼重要嗎?或是,我們都可以,透過理解自己的不完美、理解自己的有所不能,跟自己和解,也跟身邊重要他人和解,一起協商出「合理」也可以「具體實踐」,只屬於你獨有的理想生活樣態。



職涯像是不同目的地的旅行,每次路上收盡的風景都是未來人生的養分,願每個人都有自己一段美好的旅程!Bon Voyage!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上了大學離開原生家庭後,每一次與原生家庭的重逢都像是另一種新的學習,學習在彼此生活缺席的那些日子裡,各自又經歷了些什麼,又累積了些什麼。隨著父母年紀越來越大,嘗試習慣與適應小時候心中身為照顧者的他們,也正在經歷人生的衰退與力不從心的時候,彷彿自己也在預期那些人生無可避免也即將經歷的階段。
在職場上夠久或是換過的工作夠多,應該都碰過形形色色、風格不一的直屬主管,或是老闆的老闆。回顧過去的經驗,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老闆,通常也不見得是跟下屬打成一片,或是出手大方常吃飯請客的那種,反而是願意給出以下禮物的老闆,才真的是令人一輩子感念的貴人。 那些好老闆能送你最棒的禮物有哪些呢?
所謂的「外貌協會」常見於在交友當中以對方的面容、外在形象,作為是否交往的依據。其實在找工作當中,這樣的「外貌協會」傾向,也或許可以給我們一些線索,篩選出適合自己工作與發展的公司。
在台灣服務業以客為尊文化具體體現,可見於日常的消費當中,即便是買30、40元的飲料,都可以充分客製化,無論是甜度、冰塊、加料、特調,甚至是最後選擇用哪種支付方式,消費者都可以自行選擇。我們也很習慣在消費的時候,在眾多的選項中選擇自己要的,還會特別要求客製化。
記得小時候曾經上過功文數學,說是上課其實也不太像,通常都是被帶到像是民宅的小空間裡,不斷地練習一本本的數學題目,只要寫完後就拿個兩個老師幫忙對答案。如果該本完成了,就再拿下一本繼續寫。據說功文數學當初的目的就是要讓小朋友習慣數學,並透過熟能生巧的練習,克服對於數學的恐懼感。
我們都有在網路上購買東西的經驗,像是3C電子產品這種外型、規格皆為標準化的產品,消費者只需要比較品牌、功能與價格,通常就可以決定購買。但是換作需要搭配消費者本身身型、膚色、膚質與天生樣態的產品,像是衣服、鞋子、化妝品等,許多人可能都有過照片上Model穿起來很英倫風,但自己買來穿怎麼穿就是制服風
上了大學離開原生家庭後,每一次與原生家庭的重逢都像是另一種新的學習,學習在彼此生活缺席的那些日子裡,各自又經歷了些什麼,又累積了些什麼。隨著父母年紀越來越大,嘗試習慣與適應小時候心中身為照顧者的他們,也正在經歷人生的衰退與力不從心的時候,彷彿自己也在預期那些人生無可避免也即將經歷的階段。
在職場上夠久或是換過的工作夠多,應該都碰過形形色色、風格不一的直屬主管,或是老闆的老闆。回顧過去的經驗,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老闆,通常也不見得是跟下屬打成一片,或是出手大方常吃飯請客的那種,反而是願意給出以下禮物的老闆,才真的是令人一輩子感念的貴人。 那些好老闆能送你最棒的禮物有哪些呢?
所謂的「外貌協會」常見於在交友當中以對方的面容、外在形象,作為是否交往的依據。其實在找工作當中,這樣的「外貌協會」傾向,也或許可以給我們一些線索,篩選出適合自己工作與發展的公司。
在台灣服務業以客為尊文化具體體現,可見於日常的消費當中,即便是買30、40元的飲料,都可以充分客製化,無論是甜度、冰塊、加料、特調,甚至是最後選擇用哪種支付方式,消費者都可以自行選擇。我們也很習慣在消費的時候,在眾多的選項中選擇自己要的,還會特別要求客製化。
記得小時候曾經上過功文數學,說是上課其實也不太像,通常都是被帶到像是民宅的小空間裡,不斷地練習一本本的數學題目,只要寫完後就拿個兩個老師幫忙對答案。如果該本完成了,就再拿下一本繼續寫。據說功文數學當初的目的就是要讓小朋友習慣數學,並透過熟能生巧的練習,克服對於數學的恐懼感。
我們都有在網路上購買東西的經驗,像是3C電子產品這種外型、規格皆為標準化的產品,消費者只需要比較品牌、功能與價格,通常就可以決定購買。但是換作需要搭配消費者本身身型、膚色、膚質與天生樣態的產品,像是衣服、鞋子、化妝品等,許多人可能都有過照片上Model穿起來很英倫風,但自己買來穿怎麼穿就是制服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完美主義常常讓人陷入無止境的追求中,疲憊不堪卻不敢稍作喘息。本文探討了完美主義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以及如何認識到自我價值不必依賴他人的認同。透過個人成長經驗的探討,提醒我們盡管無法掌控生命的一切,但釋放對完美的追求是值得的。最終,我們應該學會和自己的不完美和平共處。
Thumbnail
當人們 #追求完美 時,他們通常將自己或他人設定在一個極高的標準下,不容許有任何錯誤或不足,這種對完美的追求往往超越了現實的範疇,使人陷入一種永無止境的追逐中,似乎永遠無法達到滿足的狀態,就像是一個無法被填滿的洞,長期下來,會使人感到沮喪,因為實現完美是幾乎是不可能的 首先,#完美主義者 通常設定
Thumbnail
自我接納過程中,如何克服對完美的追求與外貌的焦慮。透過個案的紀錄,我們瞭解到真正的自愛來自於接納不完美,以及以真誠和趣味來提升內在的魅力。文章鼓勵讀者專注於有意義的事情,並找到平衡,讓內在的光芒得以散發。
Thumbnail
我想了解如何與完美主義者共處,沒想到卻幫到了我自己,了解自己為什麼總在某些時候裹足不前充滿壓力了! 🔖 #完美主義是____ 讓不完美的自己成為完美;過著防禦模式人生、對身邊的人隱藏每項缺陷、缺點與短處。 作者是研究完美主義的心理與行為科學教授,對完美主義下了一個當頭棒喝的定義,完美
Thumbnail
完美主義者最大的痛苦就是拿不合理的單一標準來看待自己的行為表現,沒有意識到生活裡本身就有許多意外會讓行為無法達到自身的期待,而不完美主義者同樣會採取積極行動,但不把完美當成理所當然的結果。
Thumbnail
沒有人已經完成 在這個世界上,完美是一個常被追求但難以完成的理想。這種觀念不僅提醒我們接受自己的不足,也幫助我們理解並包容他人的缺點。沒有人是完美的,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追求完美,反而應該以此為動力,不斷學習、成長、改進自己。這樣對自己,對他人都有好處。 完美的定義與追尋 所謂“完美”,通
在如今數位媒體蓬勃發展的時代,相信多數人都深受完美主義的信念、想法,所困擾吧!
接受不完美 追求完美往往會帶來焦慮和不安。 完美是一種理想,但在現實生活中往往難以實現。舉例來說,想像一個人工作努力,但卻因為自己無法達到完美的標準而感到沮喪。這個人可能在追求完美的過程中遇到各種挑戰,例如工作壓力、時間限制或者自我懷疑。 如果這個人能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他就能更好地應對這些挑戰
Thumbnail
這篇文章從心理學的角度重新討論看待追求「好」與「夠好」這件事,作者分享了自己的經歷和建議。 文章提出了足夠的自我覺察、將遠焦聚焦回自己身上、閱讀之餘也多和他人聊聊、整理自己努力的足跡等參考作法,來幫助讀者練習成為「夠好」的自己。
Thumbnail
什麼是完整的人? 其實很難有一個真正的定義存在。 但追求「完美」可能是一種習慣,卻不見得是本能。 在工作上、學習上,我們確實一直都在盡可能的追求完美、要求自己要做到最好。 可是什麼是完美?什麼是最好? 在工作上或許能夠被定義,主管認可、客戶滿意,但生活上呢?
Thumbnail
完美主義常常讓人陷入無止境的追求中,疲憊不堪卻不敢稍作喘息。本文探討了完美主義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以及如何認識到自我價值不必依賴他人的認同。透過個人成長經驗的探討,提醒我們盡管無法掌控生命的一切,但釋放對完美的追求是值得的。最終,我們應該學會和自己的不完美和平共處。
Thumbnail
當人們 #追求完美 時,他們通常將自己或他人設定在一個極高的標準下,不容許有任何錯誤或不足,這種對完美的追求往往超越了現實的範疇,使人陷入一種永無止境的追逐中,似乎永遠無法達到滿足的狀態,就像是一個無法被填滿的洞,長期下來,會使人感到沮喪,因為實現完美是幾乎是不可能的 首先,#完美主義者 通常設定
Thumbnail
自我接納過程中,如何克服對完美的追求與外貌的焦慮。透過個案的紀錄,我們瞭解到真正的自愛來自於接納不完美,以及以真誠和趣味來提升內在的魅力。文章鼓勵讀者專注於有意義的事情,並找到平衡,讓內在的光芒得以散發。
Thumbnail
我想了解如何與完美主義者共處,沒想到卻幫到了我自己,了解自己為什麼總在某些時候裹足不前充滿壓力了! 🔖 #完美主義是____ 讓不完美的自己成為完美;過著防禦模式人生、對身邊的人隱藏每項缺陷、缺點與短處。 作者是研究完美主義的心理與行為科學教授,對完美主義下了一個當頭棒喝的定義,完美
Thumbnail
完美主義者最大的痛苦就是拿不合理的單一標準來看待自己的行為表現,沒有意識到生活裡本身就有許多意外會讓行為無法達到自身的期待,而不完美主義者同樣會採取積極行動,但不把完美當成理所當然的結果。
Thumbnail
沒有人已經完成 在這個世界上,完美是一個常被追求但難以完成的理想。這種觀念不僅提醒我們接受自己的不足,也幫助我們理解並包容他人的缺點。沒有人是完美的,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追求完美,反而應該以此為動力,不斷學習、成長、改進自己。這樣對自己,對他人都有好處。 完美的定義與追尋 所謂“完美”,通
在如今數位媒體蓬勃發展的時代,相信多數人都深受完美主義的信念、想法,所困擾吧!
接受不完美 追求完美往往會帶來焦慮和不安。 完美是一種理想,但在現實生活中往往難以實現。舉例來說,想像一個人工作努力,但卻因為自己無法達到完美的標準而感到沮喪。這個人可能在追求完美的過程中遇到各種挑戰,例如工作壓力、時間限制或者自我懷疑。 如果這個人能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他就能更好地應對這些挑戰
Thumbnail
這篇文章從心理學的角度重新討論看待追求「好」與「夠好」這件事,作者分享了自己的經歷和建議。 文章提出了足夠的自我覺察、將遠焦聚焦回自己身上、閱讀之餘也多和他人聊聊、整理自己努力的足跡等參考作法,來幫助讀者練習成為「夠好」的自己。
Thumbnail
什麼是完整的人? 其實很難有一個真正的定義存在。 但追求「完美」可能是一種習慣,卻不見得是本能。 在工作上、學習上,我們確實一直都在盡可能的追求完美、要求自己要做到最好。 可是什麼是完美?什麼是最好? 在工作上或許能夠被定義,主管認可、客戶滿意,但生活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