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17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給想接受心理諮商/治療的親朋好友一點都不短的長資訊

回來的第一篇就是苦口婆心的呼籲長文,希望不會讓大家壓力大XD

這幾天又有某長年知名心靈成長課程被控訴欺騙消費者錢財的負面新聞,
爬了文,還發現原來2010年時就有人在PTT發文質疑相關課程的合理性。

因為今年聽到太多被踢爆無照執行心理治療或諮詢業務的相關新聞,
所以還是覺得需要再加強相關的資訊推廣。

人在接收新東西通常要重複背誦再加上幾次的鮮明記憶才能記住,
可是我知道就算我旋轉跳躍唱蔡依林
默默無名的我也不會帶給人甚麼鮮明記憶,
頂多只會有老闆尾牙表演跳韓舞那種短暫起鬨的效果而已。

所以還是走最土法煉鋼的方式,呼籲呼籲再呼籲!

正文開始
  1. 如果想接受治療/諮商,我要去哪裡找安全性較高的心理治療/諮商資源?

    找合法單位。

    心理治療所/諮商治療所/精神科診所/各大小醫院的身心內科/學校輔導中心/衛生局心理諮詢服務,裡面會有擁有橘橘執照的臨床/諮商心理師,醫院則會有專業的精神科醫師。

  2. 沒有那麼多時間和財力穩定接受治療,所以想先找短期的心靈成長短期課程或自行看書,要怎麼做比較好?

    請記得注意對方的資歷背景。

    是否是心理相關系所的教授、老師?
    是否通過相關治療技術的教學或受訓認證?
    是否擁有正式機構或單位,像是學校、醫院或監獄等有基本員工審核機制單位裡的長年執業經驗?

    要是沒有,可是又真的好想好想上這個課程,也好想好想看這本書,就是自由有理但請拿出識讀能力,可考慮把它當成短暫體驗或參考,並且參與過程請務必聆聽自己的內心感受。

  3. 要是對方說他有相關專業資格,要怎麼確定他真的有?

    保力達B廣告曾經告訴我們,做事不可以只有一張嘴。

    所以,當口說無憑時,我們可以上衛服部網站查詢對方是否有執業資格,或直接要求對方出示明確證明。但要是要求了對方的說明還是不清不楚,或是感覺對方在迴避問題,或是迷湯感太重,那我們就果斷換人沒關係的,畢竟證明專業是否有專業不是民眾的義務。

  4. 對方說他會的那個治療方式很厲害喔,可是我看不懂,要怎麼確定他真的有能力執行?

    確認是否有相關課程受訓或已完成受訓的資格證明。

    治療師若明確提到相關技術,那他本應有告知大概與確認治療者接受程度的責任,如果治療師沒有主動解釋,我們除了可以善用Google先生的協助之外,同時,許多治療技術在台灣會有特定推廣的學會,例如:

    生理回饋治療/神經回饋治療有台灣生理與神經回饋在推廣與認證;
    心理劇有台灣心理劇學會在做推廣與認證;
    遊戲治療有台灣遊戲治療學會在推廣與認證......。

    你可以請對方提供受訓證明或跟相關學會確定事實,但因為要獲得受訓完成的證明通常需要蠻長的時間,有時實務上是有點理想,所以也可以折衷調整成找有持續接觸相關課程(通常類似課程都會有研習證明)且有心理師執照的專業人員,仍舊還是會使人稍微安心一點。

  5. 最重要的一點:

    請相信自己的感受。

    接受治療過程裡,感到被勉強或不舒服時都可以主動喊停,對於大家的照顧與體貼,治療師內心會感到感謝,但其實,治療時不需要過度擔心與照顧治療師的反應,治療師會有能力彈性面對相關的狀況的。

    同時,治療過程裡,尋求治療者難免會曝露出很真實很脆弱的自己,
    這是治療師都會知道、也有義務去保護尋求治療者的地方。
    所以,在這個前提下,
    好的治療師會有端正的心態,
    會願意珍惜對方對治療師的信任度,不會有意識的去讓尋求治療者二度受傷;
    收到對方表達中止治療的意願時,理應會嘗試表達尊重理解而非譴責;
    課程設計或治療計畫會就大眾常態生活狀況納入考量,而不是過度影響尋求治療者原本的睡眠、飲食、經濟或是其它生活平衡。

    當然,有時基於專業判斷,
    治療師仍然可能會提出暫不適合中斷治療的建議與擔憂,
    但我們會盡力善盡告知與解釋義務,
    讓民眾知道治療需延續的原因或討論替代性的方案,
    而不會用威脅利誘的方式,以加深個案的恐懼或內疚感來施壓。
    (尋求治療者也可以主動發問,因為我們有時候腦袋太忙,可能會不小心解釋的比較短)
結語


其實,看到民眾開始願意花心思在自己的身心狀態固然感到開心,
但太多相關的課程與資訊在坊間流傳時,
在決定花錢前,也請你們要記得多花點時間查資料保護自己,再決定是否把錢投進去。

因為,錢跟人都很重要*3遍。

最後,祝福大家在自我探索的路上一切順心。

註1:一直想跟同為療癒者行列的夥伴們說,可能專業人員近期一直衛教澄清相關概念多少會帶來一些不適感,但這並不是要去否認任何人事物的存在價值。
其一,我們知道即使沒有專業證明,許多人說的話語、作品和所做的付出也是有很好的意義和亮點,此外,畢竟我們似乎都對當生命的哲學家或傳遞者有興趣,所以有時候在外看著看著也會默默有點欣賞。可是當選擇去標榜治療/諮商的名稱時,便會需要承擔這個名稱的重量。
其二,民眾對醫療專業的信任真的累積不容易,雖然不敢說有專業就最棒,但我們也有維護精神醫療與諮商教育前輩們長年打下的信任基礎的自我期許。
所以,如果真的對心理專業有興趣,歡迎就讀相關系所,加入我們的行列一起努力,對任何一方都是最有保障的選擇喔。

註2:雖然部落格名稱寫著我是心理師,但很抱歉的是因為我暫時不想曝光真實姓名,所以仍然選擇以隱藏姓名的方式發文。有點擔心可能會造成一些疑慮,對此有疑慮的人,可以不用理會我的文字沒關係喔,可以去看其它有曝光的心理專業人員的文章,有幫助最重要,一起用自己期望的方式努力~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