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讚他?對其他人不公平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鼓勵那位小孩?我沒辦法!他事情都沒有做好,我稱讚他,對其他小朋友不公平啦!」老師說著。當然不是希望導師沒來由地亂稱讚一通,做錯事也按小孩讚,只是希望,不要只從一個面向看這位小孩,小孩有在努力、有其他的面向或可能性,也正等著我們發現。但這美好的光景,在現實學校生活中,還真的很困難啊...


白紙還是黑紙

我之前聽podcast有聽過一個例子,覺得很有趣(但是一時忘了是哪個頻道)。他說,一張白紙上有一個黑點,我們大部分還是會覺得那是一張白紙,但是換到人身上,當我們發現人的缺點,很難翻轉,很容易覺得他就是一個討厭的人。換到教學現場,當學生出現明顯問題行為時,我們實在很難看見其他的優勢。


有色濾鏡

對導師來說,他或許已經戴上有色濾鏡在看待這位小孩。老師或許不是故意說出這段話,他們只是擅長注意到教室裡該注意的「負面事物」

這讓我想到,〈哈佛最受歡迎的快樂工作學〉這本書,裡面提到:我們的社會鼓勵這樣的訓練,不論在職場或私人生活,我們經常被鼓勵去注意需要解決的問題、應付的壓力及需要糾正的不義行為。

學校制度鼓勵秩序、合群、循規蹈矩,教師們自然需要偵錯,而長期的偵測之下,是否已經讓我們變成個愛找碴的人師了呢?

不只是獎賞,還可以是工具

就像〈哈佛最受歡迎的快樂工作學〉這本書說的,獎賞不僅可以是鼓勵,當然也可以當作是工具。

如果我們可以適當地發現學生不同面向,給予鼓勵,這個鼓勵也可以成為我們教導他的「策略」。利用我們的鼓勵,帶他去正確的方向。

大部分都認為,鼓勵應該是表現「後」的獎賞,但其實,鼓勵可以用在行為表現「前」的介入。

也就說,也可以想成,鼓勵會帶來成功。不一定只能,成功帶來鼓勵。


理想的正向心態

當然,有許多資料也顯示,過度的樂觀,或是強迫自己正向,也是假象,反而導致不好的局面。

但是正向,並非無可救藥的樂觀,而是我們會以正向思考方式及搜尋正向事物為優先。而這樣的優先,往往會贏來比較正面的後續。

回到學校現場,我們應該要帶著大腦主動偵測小孩的好表現,似乎就是最好的開端。


我們可以怎麼做呢

1.成人的發現-感恩日誌

我們常會提醒小孩,要多看見其他人的優點,但我們自己呢?是否有以身作則?我輪流選定小孩,在每節下課前,列舉出2-3點表現好的地方,除了肯定學生之外,也讓我的大腦練習,可以先偵測出小孩的努力。


2.小孩也需要戴濾鏡-偵測好事

學生部分,一樣在課程的一開始或結束前,請他們回憶前一天發生的三件感謝或好的事情,並且將學生說的內容記錄下來,隨時回憶。他們會發現,生活中,並非只有塞滿訂正、責備跟快一點。
大腦會在意我們偵測的事情,當我們努力的、主動的練習找出生活中值得感謝的事情,我們的周遭,自然會環繞著許多好的事物。


3.帶著小孩改變看事情的優先順序

有小孩聽到要多看好表現或好行為,會擴大解釋,歪樓成只看好的。例如:功課沒寫完,大人就應該看見他有努力啊!怎麼還罵人啊!

我會再次強調,不是只看好的,是先看好的,看完好的部分,也要面對不足的部分。


後記

大部分的老師或家長其實都是賞罰分明,當小孩表現好,不會吝嗇稱讚小孩。怕的就是,在節奏飛快的生活中,一天過一天,每天都在無意識的催趕跟提醒中度過了

我們家則是最近開始在晚餐時間,大家會輪流說出當天一整天發生的好事及待解決的事

。我希望我學生能夠練習偵測好事的同時,當然也希望我自己的小孩,看這世界不會只是充滿抱怨,一點趣味都沒有。

raw-image






avatar-img
49會員
82內容數
我是一位特教老師,透過專題紀錄課程、學生們的烏龍事件、家長以及導師們關心的議題。這個專題也提醒自己,對於周遭發生的事物要更有感、減少麻木不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灰寒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小孩跟媽媽說不想上課,媽媽開始緊張,也擔心不處理會更嚴重,因此循循善誘小孩說出害怕的原因,當小孩說了一個原因後,媽媽開始認為應該還有其他需要幫忙的,於是著手幫忙小孩解讀他自己的心情,也承諾小孩,會幫忙跟學校老師溝通...
最近正在準備三年級自閉症學生的入班宣導資料。在準備過程中,也讓我更加看清了一些事情,例如:他突然情緒起伏大,老師們或許還可以猜出原因,但在小孩眼中只會覺得他很奇怪;他無法遵守班上規定,小孩可能會默默地覺得老師不公平;他有特別喜歡的同學,但卻直接摸他的手,嚇到班上許多同學...
考國語的時候,她總是東張西望,先用一手把自己答案遮住,再不經意的看看別人寫了些什麼,接著不斷修改答案,直到同學發現並舉手告狀...上課的時候,老師邀請她發言,總是會先搖頭,老師給了提示,降低難度後,還是安靜,不敢發言...
我開心的和學生分享著我家養了兩隻流浪貓的事情,這位同學,我就稱他為浮誇哥好了,大聲開口說:「我家也有養貓!養了30隻哦!」大家紛紛驚呼,怎麼可能養這麼多隻啊!接著另一位學生說她家有養過倉鼠,浮誇哥再次大聲說:「我家也有養倉鼠!我們家的其中一個房間都是倉鼠。」
在路上遇到曾經同盟、試著合作要解決學生問題的導師時,都會閒聊一下小孩的近況。「最近那位學生狀況都好嗎?」我問。老師搖著頭說:「其實我只要不理他,就沒事了。」 這句話讓我瞬間勾起許多回憶。
這是個昏昏欲睡的午休,大家懶洋洋的,身體呈現無力軟爛狀態。我自告奮勇查了幾個笑話,準備說給大家聽,提振提振精神,還可以順便跟我的課程掛勾,我請大家在聽笑話的過程記錄下重點,是的,最近我帶著一群自閉症小孩練習:找出重點。
小孩跟媽媽說不想上課,媽媽開始緊張,也擔心不處理會更嚴重,因此循循善誘小孩說出害怕的原因,當小孩說了一個原因後,媽媽開始認為應該還有其他需要幫忙的,於是著手幫忙小孩解讀他自己的心情,也承諾小孩,會幫忙跟學校老師溝通...
最近正在準備三年級自閉症學生的入班宣導資料。在準備過程中,也讓我更加看清了一些事情,例如:他突然情緒起伏大,老師們或許還可以猜出原因,但在小孩眼中只會覺得他很奇怪;他無法遵守班上規定,小孩可能會默默地覺得老師不公平;他有特別喜歡的同學,但卻直接摸他的手,嚇到班上許多同學...
考國語的時候,她總是東張西望,先用一手把自己答案遮住,再不經意的看看別人寫了些什麼,接著不斷修改答案,直到同學發現並舉手告狀...上課的時候,老師邀請她發言,總是會先搖頭,老師給了提示,降低難度後,還是安靜,不敢發言...
我開心的和學生分享著我家養了兩隻流浪貓的事情,這位同學,我就稱他為浮誇哥好了,大聲開口說:「我家也有養貓!養了30隻哦!」大家紛紛驚呼,怎麼可能養這麼多隻啊!接著另一位學生說她家有養過倉鼠,浮誇哥再次大聲說:「我家也有養倉鼠!我們家的其中一個房間都是倉鼠。」
在路上遇到曾經同盟、試著合作要解決學生問題的導師時,都會閒聊一下小孩的近況。「最近那位學生狀況都好嗎?」我問。老師搖著頭說:「其實我只要不理他,就沒事了。」 這句話讓我瞬間勾起許多回憶。
這是個昏昏欲睡的午休,大家懶洋洋的,身體呈現無力軟爛狀態。我自告奮勇查了幾個笑話,準備說給大家聽,提振提振精神,還可以順便跟我的課程掛勾,我請大家在聽笑話的過程記錄下重點,是的,最近我帶著一群自閉症小孩練習:找出重點。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羅恩·克拉克所著的《教出優秀孩子的黃金教養法》一書的核心理念,強調良好教養的重要性及實用技巧,如保護學生隱私、每天完成作業的重要性與學生行為的解釋。文章指出這些方法不僅能夠幫助孩子建立負責任的習慣,也促進師生之間的互動與理解,呼籲大家相信孩子的潛力,讓其在愛與教育中茁壯成長。
Thumbnail
外在獎勵雖然有幫助,但過於頻繁則有可能削弱內在動機。因此,在考慮使用外在獎勵的時候,需要問問自己:我們追求的是眼前的表現,還是長遠的熱情和興趣?鼓勵某種行為時,應尋找激發內在動機的方法,而不僅僅依賴外在獎勵。
去年暑假時出了一份自由研究作業,其中有一個孩子是要研究老師。研究內容如下: 我的老師是個很好的老師,會講故事給我們聽也會跟我們玩,大家都很喜歡他個性幽默、溫柔,下課很多人都要去跟他玩。只是如果老師兇起來很可怕都一定要有心理準備,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大吼,會嚇到抖一下的那種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了亞洲教育文化中鼓勵的問題,父母如何用更好的方式鼓勵孩子,建立孩子的自信及價值感。文章提供了關於「威信型教育輔導」的四大關鍵要素和技巧,以及如何成為被信任的大人和正確鼓勵的運作方式等實用建議。
看朋友分享有感,「好老師」與「好人老師」的差別。有些好人老師,對家長總是報喜不報憂,隱藏孩子真正的問題,高年級導師,如果接到這樣的孩子,除了要面對孩子未及時解決的問題,還得面對家長質疑:我的孩子為什麼以前不會這樣? 我們會在不同的情境下界定「好」:好老師、好學生、好客人、好投手……等,只要行為上符
Thumbnail
如果你是家長和老師,推薦閱讀夥伴欣恩詳盡地分享 如果你是新手老師,推薦閱讀夥伴雙雙的情境分享   外在獎勵和內在成就 Outer achievement vs. inner achievement 是這個很難走進內心的孩子,開啟我使用獎勵驅動學習動機的一年,面對這個被分數和名次定義的學生,我
Thumbnail
在學校環境中掙扎了一年,偶有老師肯定或是寫卷順利,那天,就能看到孩子開朗的笑容。可惜的是,那笑容總是很罕見,慢慢的就不見了。學習,怎麼會變成唯一肯定自己的方式,從提升自我變成評價自己的工具?不該是這樣的!
Thumbnail
在一次的輔導研習中,我向講師(精神科醫師)提出了一個問題: 「 我們應該在孩子犯錯之後,給他什麼處罰才不會傷害到孩子、又能達到處罰的目的? 」
Thumbnail
在上一集的節目我們提到「沒有壞小孩,只有好跟不好的行為」是正向教養這個理論的基本原則。今天我們將分享了解正向教養的特點~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羅恩·克拉克所著的《教出優秀孩子的黃金教養法》一書的核心理念,強調良好教養的重要性及實用技巧,如保護學生隱私、每天完成作業的重要性與學生行為的解釋。文章指出這些方法不僅能夠幫助孩子建立負責任的習慣,也促進師生之間的互動與理解,呼籲大家相信孩子的潛力,讓其在愛與教育中茁壯成長。
Thumbnail
外在獎勵雖然有幫助,但過於頻繁則有可能削弱內在動機。因此,在考慮使用外在獎勵的時候,需要問問自己:我們追求的是眼前的表現,還是長遠的熱情和興趣?鼓勵某種行為時,應尋找激發內在動機的方法,而不僅僅依賴外在獎勵。
去年暑假時出了一份自由研究作業,其中有一個孩子是要研究老師。研究內容如下: 我的老師是個很好的老師,會講故事給我們聽也會跟我們玩,大家都很喜歡他個性幽默、溫柔,下課很多人都要去跟他玩。只是如果老師兇起來很可怕都一定要有心理準備,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大吼,會嚇到抖一下的那種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了亞洲教育文化中鼓勵的問題,父母如何用更好的方式鼓勵孩子,建立孩子的自信及價值感。文章提供了關於「威信型教育輔導」的四大關鍵要素和技巧,以及如何成為被信任的大人和正確鼓勵的運作方式等實用建議。
看朋友分享有感,「好老師」與「好人老師」的差別。有些好人老師,對家長總是報喜不報憂,隱藏孩子真正的問題,高年級導師,如果接到這樣的孩子,除了要面對孩子未及時解決的問題,還得面對家長質疑:我的孩子為什麼以前不會這樣? 我們會在不同的情境下界定「好」:好老師、好學生、好客人、好投手……等,只要行為上符
Thumbnail
如果你是家長和老師,推薦閱讀夥伴欣恩詳盡地分享 如果你是新手老師,推薦閱讀夥伴雙雙的情境分享   外在獎勵和內在成就 Outer achievement vs. inner achievement 是這個很難走進內心的孩子,開啟我使用獎勵驅動學習動機的一年,面對這個被分數和名次定義的學生,我
Thumbnail
在學校環境中掙扎了一年,偶有老師肯定或是寫卷順利,那天,就能看到孩子開朗的笑容。可惜的是,那笑容總是很罕見,慢慢的就不見了。學習,怎麼會變成唯一肯定自己的方式,從提升自我變成評價自己的工具?不該是這樣的!
Thumbnail
在一次的輔導研習中,我向講師(精神科醫師)提出了一個問題: 「 我們應該在孩子犯錯之後,給他什麼處罰才不會傷害到孩子、又能達到處罰的目的? 」
Thumbnail
在上一集的節目我們提到「沒有壞小孩,只有好跟不好的行為」是正向教養這個理論的基本原則。今天我們將分享了解正向教養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