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性偏見:偏見無所不在,我們如何能夠破除?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什麼是偏見?

以下是ChatGPT提供給我的偏見(bias)定義:

「對於特定事物、人群、觀點或情況的不公平或不客觀的看法或態度。它通常是基於主觀的情感、刻板印象、個人經驗或不正確的資訊而形成的,而不是基於客觀的事實或證據。偏見可以導致不公平或歧視性的行為,並影響人們的決策和態度。可以表現在各種不同的情境中,包括種族、性別、宗教、性取向、文化、政治觀點等方面。」

而《隱性偏見》這本書,特別著重的無意識偏見(unconscious bias),則是再特定指出我們在無意識狀態下,透過文化、社會框架或生活經驗而形成的態度,進而展現某種特定行為或對於特定族群的偏好與厭惡,然而我們自己可能毫無知覺。


分類標籤化就能形成刻板印象

人類天生習得的技能就是對各種人事物進行分類,或許是從演化的角度上,我們必須學會分辨這是敵族還是我族,才能夠持續繁衍生命。

研究發現,即使是年紀很小的小朋友,當幼稚園老師要男生排一列、女生排一列,或是用男孩們、女孩們做為區隔時,小朋友們更容易發展出對於不同性別的刻板印象,因為他們了解到,這樣的分類是有意義的。

作者也提到一個他在法國交換學生時的經驗。某天他在校園裡獨自一人休息時,有一群他不認識的法國學生示意邀請他一起加入,他們在短暫的時間裡說笑與聊天,最後揮手道別。後來,有一個負責接待他的同學告訴他,作者剛剛相處在一起的並不是法國人,而是阿拉伯人。

「阿拉伯人」這個群體標籤,對於當時作為美國青少年的作者來說並沒有特別的意義,但一旦學習到這個分類,被告知這個分類是重要的,才開始注意過去沒有特別留意的各種群體屬性。


Personal insights

無所不在的偏見能夠消除嗎?結論是:不容易,但可以。雖然很困難,但透過各種社會實驗與研究的結果,發現我們可以透過系統性的重新設計、正念冥想、教育訓練來對抗身處在這個社會框架下的無意識偏見,讓這些偏見從「無意識」浮出水面為「有意識」,經過習得的覺察方式,而得以削減它們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

這本書我覺得不是特別好讀,但確實是很扎實的一本書。讓我想起一些大學必修課普通心理學、認知心理學的一些經典研究,例如受到某種線索操弄priming的受試者,所表現出的行為或結果就可能與沒有受到操弄的受試者不同,而且這樣的結果還是有顯著差異的。

不記得是在哪裡看過這個說法,當某人說他沒有任何偏見的時候,本身就是一種偏見,因為你不可能沒有偏見,你可能只是沒有意識到。

偏見難免,但我們若能夠把過去自己無意識的拉升到有意識的層次,就有機會能夠用更寬廣的角度看待這個世界。


延伸閱讀:閱讀前哨站瓦基心得

avatar-img
13會員
32內容數
讀書摘要/推薦書單/想法感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Oceanbaymax 的其他內容
The Peter Principle: Why things always go wrong? 世界上每一個人,在某個地方,都有他不能勝任的職位。只要給他足夠的時間、升遷夠多次,他終究會達到那個職位!
最近Netfilx上線了一部關於發生在華爾街高達650億美金的金融詐騙紀錄片《馬多夫:華爾街吸金惡霸》,紀錄片以相關人物訪談、真實新聞畫面、戲劇模擬穿插,描述主嫌伯納.馬多夫與夥伴們如何隻手遮天,持續長達數十年的龐氏騙局。 你會非常驚訝於如電影情節般的事實,不可思議,心想「怎麼可能」?
曾經發生過的事,塑造了現在的你 《你發生過什麼事》是由美國知名主持人歐普拉與創傷研究專家培里醫生合著,透過兩人的對談形式,從大腦的角度出發,闡述兒童早期經驗如何影響行為模式;面對來自外在環境的壓力,大腦又是如何學會調節(或調節失敗);以及過去經歷過的種種或創傷事件,如何影響我們現在的行為展現。 「你
活在超載失序的世界,如何找到自己舒服自適的生活方式?
當我們發現主管好像每次都在用話術打太極,保證的事情常常沒做到,甚至是說謊時,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如何選對時機向主管表達意見而且比較能夠達到效果?
The Peter Principle: Why things always go wrong? 世界上每一個人,在某個地方,都有他不能勝任的職位。只要給他足夠的時間、升遷夠多次,他終究會達到那個職位!
最近Netfilx上線了一部關於發生在華爾街高達650億美金的金融詐騙紀錄片《馬多夫:華爾街吸金惡霸》,紀錄片以相關人物訪談、真實新聞畫面、戲劇模擬穿插,描述主嫌伯納.馬多夫與夥伴們如何隻手遮天,持續長達數十年的龐氏騙局。 你會非常驚訝於如電影情節般的事實,不可思議,心想「怎麼可能」?
曾經發生過的事,塑造了現在的你 《你發生過什麼事》是由美國知名主持人歐普拉與創傷研究專家培里醫生合著,透過兩人的對談形式,從大腦的角度出發,闡述兒童早期經驗如何影響行為模式;面對來自外在環境的壓力,大腦又是如何學會調節(或調節失敗);以及過去經歷過的種種或創傷事件,如何影響我們現在的行為展現。 「你
活在超載失序的世界,如何找到自己舒服自適的生活方式?
當我們發現主管好像每次都在用話術打太極,保證的事情常常沒做到,甚至是說謊時,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如何選對時機向主管表達意見而且比較能夠達到效果?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經由邏輯導通解析歧視的來源,發現有兩種後,便可以更好得帶來美好,說是帶來,其實只是做自己。 而在發現歧視的表象下,是社會中自由、平等、博愛的不暢通時,也許我們應該做的事,是貫徹價值,而非打擊表象。
Thumbnail
這是一個主觀的世界,你看到的世界,可能與我看到的世界有所不同。你我在不同環境成長,接受不同知識文化滋養,對於同樣事物的詮釋可能會截然不同。因此,外物一切,包含我們日常生活所遭遇到的人,可能都是中性,只是我們透過自己的觀點,給他們貼上了標籤……
Thumbnail
在判斷未知的事物時,我們在潛意識中很難擺脫最初獲得的資訊,經常以此做為標準。
Thumbnail
種族歧視,不是種歧視,而是每個人對於該地的無知,以及他們那不改的觀念。   為何說不改的觀念?倒不如說為何不改!因為“自以為是”又或者因為 年紀大,“自認為”明白所有,所以去限制,去辱罵,以“自已”的那觀點,去認定所有。     何為歧視?只因他與我“不同”所以排擠、辱罵或孤立 ,這講的好像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的性別平等下,我們真的秉棄所有偏見與歧視?或者在性別平等的現狀下是大眾理所當然?觀察身邊從親戚到明星,原來性別偏見無處不在。
偏見(bias)在字典中指的是「因為允許個人意見影響判斷,而以不公平方式去支持或反對特定人事物的行為。」又可以分為「有意識的偏見」(也稱為「顯性偏見」)與「無意識偏見」,其中,無意識偏見潛藏在個人價值觀與信念中,平常我們不會察覺,卻影響著我們做出日常行為、決策與情緒。
Thumbnail
Rule No.1 永遠不要相信任何表面看到的表象! 很不幸的,我天生就是所謂的高敏感人,所以對人與人相處中所產生的任何情緒的敏感度非常的感受深刻,又加上後來透過長時間的修行與大量閱讀,於是後來自己便有了所謂開悟的領悟,也因此更對這個世界上人類的種種行為舉止背後的心理因素可以說是非常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經由邏輯導通解析歧視的來源,發現有兩種後,便可以更好得帶來美好,說是帶來,其實只是做自己。 而在發現歧視的表象下,是社會中自由、平等、博愛的不暢通時,也許我們應該做的事,是貫徹價值,而非打擊表象。
Thumbnail
這是一個主觀的世界,你看到的世界,可能與我看到的世界有所不同。你我在不同環境成長,接受不同知識文化滋養,對於同樣事物的詮釋可能會截然不同。因此,外物一切,包含我們日常生活所遭遇到的人,可能都是中性,只是我們透過自己的觀點,給他們貼上了標籤……
Thumbnail
在判斷未知的事物時,我們在潛意識中很難擺脫最初獲得的資訊,經常以此做為標準。
Thumbnail
種族歧視,不是種歧視,而是每個人對於該地的無知,以及他們那不改的觀念。   為何說不改的觀念?倒不如說為何不改!因為“自以為是”又或者因為 年紀大,“自認為”明白所有,所以去限制,去辱罵,以“自已”的那觀點,去認定所有。     何為歧視?只因他與我“不同”所以排擠、辱罵或孤立 ,這講的好像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的性別平等下,我們真的秉棄所有偏見與歧視?或者在性別平等的現狀下是大眾理所當然?觀察身邊從親戚到明星,原來性別偏見無處不在。
偏見(bias)在字典中指的是「因為允許個人意見影響判斷,而以不公平方式去支持或反對特定人事物的行為。」又可以分為「有意識的偏見」(也稱為「顯性偏見」)與「無意識偏見」,其中,無意識偏見潛藏在個人價值觀與信念中,平常我們不會察覺,卻影響著我們做出日常行為、決策與情緒。
Thumbnail
Rule No.1 永遠不要相信任何表面看到的表象! 很不幸的,我天生就是所謂的高敏感人,所以對人與人相處中所產生的任何情緒的敏感度非常的感受深刻,又加上後來透過長時間的修行與大量閱讀,於是後來自己便有了所謂開悟的領悟,也因此更對這個世界上人類的種種行為舉止背後的心理因素可以說是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