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這裡是生之道專欄。上期我們談到學習的長期意義與價值,這次則要談談學習的具體作法了。
首先,當我們談到知識的學習時,腦海中第一印象會想到什麼呢?或許是熬夜苦讀、挑燈夜戰,這些很辛苦的印象,抑或是死記硬背、公式連篇,較為負面的觀感的呢?對於我來說,這些其實都是我自身對於學習的第一印象,所以初始我自身對於「學習」二字的感受其實是不舒服的,甚至有些無方向的迷惘感。因此,在學生初期我的學習成效多半不好。
然而,有幸讀到了吳軍老師在《閱讀與寫作通識講義》中談到的內容,吳軍在書中談到其實很多人學習成效不彰,倒不是因為天賦與智力的問題,而是因為閱讀與理解能力的不足,導致了無法順利理解內容。因此,此篇文章我們來探討其中狀況,並搭配我個人實踐的讀書經驗想法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夠改善讀書的心態與提升讀書效率。
在談及提高讀書效率之前,我們需要談談為什麼閱讀與理解是學習的主軸呢?讓我們回想一下你上次讀書的過程,是否就是書籍翻開,之後一字一句開始讀呢?以我的例子而言,以前的我讀書就是如此,並且讀完了也不知道自己讀了什麼,隨著時間過去,之前學的也很快就忘了。這些情景是否歷歷在目呢?
在《閱讀與寫作通識講義》這本書中談到了,其實所謂的學習就是了解自己與他人的想法邏輯。因此,讀書之中不妨先問問自己:「為何作者要談及這些內容?」、「這些知識放在這個部分有哪些意義呢?」
我們也可以知道,學習成效不好很大的原因就是不了解書中作者的邏輯想法,或是沒有奠基基本核心知識能力、越級上課,導致不能理解更深的內容,反而就跟不上了。所以,閱讀理解的能力會大大影響資訊、知識的處理,在學習上扮演者很重要的地位。那麼,我們要如何強化閱讀與理解能力呢?具體在「閱讀書籍」上又該怎麼做呢?以下,我將透過實際的讀書過程分享提升閱讀理解能力的下手處。
【 接收:提升速度與挑「金子」】
首先是接收資訊的部分。在接收方面,我們可以分為兩個步驟。第一是閱讀速度。閱讀書的速度可以不用一目10行這麼快,但也不可以太慢,太慢反而會影響進度。因此,可以開始先漸漸訓練自己閱讀速度,從一個個字慢慢讀,到訓練自己的眼睛直接滑過去一行(要確保理解內容),這時候可以試試看將書拿遠些,並且用手一行行的指過去。如此眼睛的收視界會擴大,閱讀的速度也會快許多。
而第二點是挑選書中的「金子」。書是傳遞知識和經驗的媒介,但學海無涯,因此我們就挑選我們想要的「金子」,而過濾掉那些我們不需要的「沙子」。
那要如何挑選金子呢?書的重點就在「目錄」與「序」。書的目錄,可以先了解這本書要講的內容和架構,而看序可以了解作者作這本書的初衷。進而,搭配自己的閱讀目的和序言作者著重的內容,在目錄中選出自己要讀的部分。
【 消化與輸出:用自己的話表達】
再來我們來說說閱讀的消化與輸出。什麼是消化與輸出呢?簡單而言就是「摘要」與「簡化」內容。看完一個段落資訊後,問問自己:「這篇或這段資訊講的是什麼?」、「要對我傳遞什麼訊息?」 並且依照這些問題,用簡短的字寫到目前讀到的段落上面,以此摘要一下自己目前讀到的部分。
以上就是談及如何 「閱讀」的方法,如果能活用這些步驟,相信在閱讀書籍、材料、論文上面都漸漸可以得心應手。當然,閱讀能力不會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段時間對「腦袋的思維訓練」。當遇到讀書速度會很慢、很想睡覺時,洗個臉、聽音樂、走一走或者小睡10分鐘,精神抖擻之後再來重新奮戰吧。
當然關於學習的具體落實,我們不可能濃縮在一篇講完,閱讀理解也只是其中的一個環節。凡是學習知識內容,閱讀與理解的層次與能力是大前提,而非做題目、讀多少量的種種枝微末節。有時候學習並非全然看聰明才智或天賦,而是有方法有跡可循、強化訓練的。下一篇的內容,我們來談談如何透過「上課」來完成整個課堂知識建構的系統化作法。
我們下一篇再見。
祝 秋安。
---
1. 真正的閱讀,不在白紙黑字的知識 | Bryan 姚詩豪 | TEDxNC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