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03|閱讀時間 ‧ 約 26 分鐘

努力的真相:思維的枷鎖|3個常見迷思


你是否常常覺得自己不夠努力?因為別人的評價而懷疑自己的能力?為了達到某個目標而拼命工作,卻發現結果並不如預期?


我們將來探討三個關於努力的常見迷思。


迷思一:努力就是成功的保證


從小我們就很習慣的被教導,只要付出足夠的努力,就一定能夠達成自己想要的目標。我們覺得,如果沒有成功,那一定是因為沒有努力到位。這種思維會讓人陷入一種無止境的苦幹模式,不斷地增加工作量和壓力,與自我否定與批判,卻忽略了其他影響成功的因素,比如策略、資源、時機、運氣、個人特質等。


真相是:「努力並不等於成功,但不努力就一定會很輕鬆(誤)」。


有時候,你可能會發現,感覺自己在做一些沒有價值或沒有效果的事情,或者在不知道正確與否的方向上浪費時間和精力。


這時候,你需要停下來反思一下,你的目標是否清晰、合理、可衡量?你的方法是否有效、適合、創新?你是否有利用好你的優勢、資源和機會?你是否有適時地調整信念和改進你的計劃?


如果你發現自己在做無用功,那麼你需要重新設定你的目標和策略,或者尋求別人的幫助和建議,甚至需要適時地放棄與止損。

別僵化的執著努力,而是要把它當成眾多選擇中的一種嘗試。

成功不是靠盲目的努力,而是靠明智的選擇。



迷思二:努力就是犧牲


認為努力就意味著要犧牲自己的時間、健康、家庭、興趣等。有些人覺得,只有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工作或學習上,才能證明自己是認真負責的。他們會忽視自己的身心需求,拒絕休息和放鬆,甚至感到內疚和不安。


但其實,努力並不意味著要犧牲自己。如果我們長期處於過度勞累和壓力的狀態,會導致自己的身心靈出現各種問題,比如疲勞、焦慮、抑鬱、失眠、免疫力下降等。


這些問題不僅會影響我們的健康和幸福,也會降低我們的效率和品質,甚至可能造成嚴重的後果,比如工作失誤、人際衝突、家庭破裂等。


所以如果影響到我們的生活,那麼我們需要學會平衡。給自己設定一些合理的期限和界限,盡可能不讓工作或學習佔據我們全部時間和空間。


我們需要定期給自己一些休息和娛樂的時間,讓自己的身心靈得到恢復和放鬆。也需要關注家庭和朋友,與他們保持情感交流,可以互相成為彼此的支持和動力。

努力不是要讓你失去自己,而是要讓你更好地實現自己。


迷思三:努力就是需要很痛苦


有一句話大家一定耳熟能詳:「No pain, no gain」, 指沒有付出和努力,就沒有收穫。


認為努力就是必須忍受痛苦。他們覺得,如果沒有感受到困難、挫折、煎熬,那就不算是真正的努力。他們會把自己的情緒壓抑下來,不敢表達甚至忽略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會把自己的成就貶低下來,不敢接受讚美和肯定,類似於最近常聽到的「冒牌者症候群」。


這並不是要說努力過程中,把吃苦當吃補的心態是有問題的,也不是要說那每次就只需要挑輕鬆的去努力就好。


而是我們需要找到自己努力的動機和意義,明白自己為什麼要做這件事,這件事對我們有什麼價值和意義,甘願去承受這樣的代價,真的是自己所想要或需要的嗎?


最後,因為在集體意識層面上,大多是已經自動化認為成功就是要努力,市面上許多商業成功學的書,可能多是在教怎麼做、如何做,但最容易被忽略的是我們的信念,信念才是最終決定我們如何顯化出想要的情境的關鍵。


所以如果你相信必須要千辛萬苦、痛苦萬份的經歷,才能達成目標,那麼你就會如願以償的顯化這樣的情境來回饋於你。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邊,喜歡的朋友也請幫我按讚訂閱分享,幫助更多人,對我也是最大的支持與鼓勵哦! 下週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