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25|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複製人生

你是個先處理情緒再處理問題的人,還是先處理問題再消化情緒?

這幾年很流行一段話: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嬰兒時期只能用哭鬧來表達此刻的感受,也許是餓了、尿布濕了、想要抱抱、想要玩、想要某一樣物品、想要找爸媽,因為我們不懂嬰兒的語言,所以常常對天吶喊你可以不要再哭了嗎?

幼童時期開始摸索該如何與大眾互動,用著稚嫩的聲音咿咿啊啊的表達對與物品的喜好,不論是食物、物品的質地、遊戲、寶寶教學影片、顏色、或是與人之間的互動⋯等等,開始探索所有的可能性。 在這時期或許你也有看過,寶寶跌倒了大人卻是拍打地面或是物品,並說著:地板壞壞害我們寶寶跌倒或是書本、玩具壞壞。

看到這你認為是寶寶學到什麼了?本該引導寶寶什麼是危險,該如何避免危險的大人,順從了寶寶的情緒,並教育他不是你的錯都是這些東西的錯,所以才害你犯錯受傷的。大人教育了他你能用情緒控制一切,卻沒引導他慢慢的接受為什麼會跌倒受傷這件事。

別再說你不是恐龍家長,你本身就是個恐龍。

在如此環境下的浸染,慢慢的從單純的思維裡,衍生了以後我只要哭鬧、大聲疾呼,搶先一步呼天搶地的發脾氣,就會有人以百米衝刺之姿來安慰我,並告訴我這不是我的錯。成長的過程中,漸漸的從小吵小鬧到與朋友、同事間的相處,慢慢的被發現他就是個只會意氣用事之人,沒人願意再跟他深交談心,而他卻仍會沾沾自喜的唯我獨尊劃地為王。

悉心照料的人最後仍是個巨嬰你知道嗎?有想過這是你造就的嗎?為什麼你能比因為這樣受傷的人還要能以受害者自居?

醒醒!你是個加害者,是個只會情緒勒索的加害者。

感性從來不是讓你們拿來說嘴的理由,別再將自己包裝成受害者,用著冠冕堂皇的藉口來搪塞自己的所作所為。

生活的週遭有時難免會遇到這類的人,而你能做的選擇一:先把問題處理好了,再來好好好的宣洩情緒,並遠離這類人。 選擇二:跟著隨之起舞,耗費心力安撫對方情緒,再來處理事情,但這個選擇你得承受加倍的情緒壓力、時間壓力、人際關係的壓力。

遇到工作場合的問題,理性面對解決問題,冷靜看待情緒問題,才能為自己製造更大的利益,成就自己並為自己建立了更多人脈資源的可能性。

處變不驚,能屈能伸。不須八面玲瓏,卻也能贏得人心。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