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 太努力不一定是好事!職場上的重點是解決問題,而不是你做了多少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來源:https://www.managertoday.com.tw/articles/view/59299?utm_source=copyshare

©經理人

文中提到

對工作的心態

你是必須做?

還是想要做?

一個是不得已的

一個是找價值的

並提供了五個忠告

1.你不是來交朋友的

2.你不是來證明主管有多蠢,自己有多優秀的

3.職場上的重點在於解決問題,而不是你做了多少

4.記得時時審視自己:我到底為公司做了什麼?

5.如果你自認是顆鑽石,就應該自己先發光,而不是等人千辛萬苦挖掘你

看完這篇蠻有感觸的

當教官的時候

也常常對後進的學弟妹分享文章的後面三點

面對工作的時候

可以多想想下面三件事

第一是認同感

厲害的人能把興趣當工作

好一點的人能在工作中找到樂趣

大部分的人都只是把工作當工作

還有些人是不把工作當工作

前兩類的人

對工作的認同感都很高

展現出來的態度是熱情的、主動的、積極的🔥

相對的也更能樂在其中

面對工作中的困境時

也能比其他人更快突破


第二是付出了什麼

你為工作(公司)付出的

是功勞?

還是苦勞呢?

之前在課堂上

對那些基層的、剛畢業的軍官跟士官

我也常提醒他們

以前是

“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現在是

“沒有功勞就該死”


有苦勞沒功勞

是能力不足

我也常自嘲

會加班是因為能力不好

絕對不是長官給的工作太多😅😅

但是

我付出的加班時間是為了處理

需要一個人靜靜做的細活

好讓後續的任務能順利推行

(自己找來安慰自己的話⋯⋯🤣🤣)

重點還是在於

你的付出能為公司帶來哪些效益

而不是昨天Gipi老師說的

“只是在消耗辦公室的空氣”


第三是展現自己

雞湯類文章常說

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

什麼狀況是機會?

什麼樣的狀態叫準備好?

其實

不外乎

把握每個可以展現自己的時機

跟主管報事情-問不倒

跟老闆報事情-不怯場

跟客戶報事情-很自然

跟部屬的溝通-很條理

總會有被發現的時機


人才很多

但被發現且被重用的

可能不及10%

韓信夠厲害吧

但是項羽沒有發現

劉邦一開始也沒有發現

是蕭何發現的

再提醒劉邦要重視

才有後來的漢初三傑

暗渡陳倉更是他的代表作


所以要時時充實自己

並保握每一次展現自己的機會喔!

avatar-img
27會員
106內容數
學而有用,學以致用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文中提到 作者參與一個「沙漠求生記」的活動 個人成績都很高 但小組成績倒數第二 分析後提供了四點建議 1、團隊要有共同目標與使命感 2、團隊內要互信與尊重 3、要有效溝通與協調 4、團隊的自我主張、價值與信念 我也發現領導者要有三種軟實力 第一要Open 第二要Guide 第三要Lubricant
文中提到 目前的五個世代 這跟之前在Tibame上過的某項課程有點像 職場上的狀況 高管大部分是嬰兒潮世代 中階主管大部分是X世代、Y世代 基層則大部分是Z世代、α世代 之前擔任連長時還曾被小兵叫我大叔😅 這邊提出三點的建議 第一要有共同話題 第二要能換位思考 第三要能包容對方
文中提到 中階主管的四種類型 1.雙面神(janus):關注上下層需求 2.中介人(broker):化解衝突 3.傳音者(conduit):勇於向上傳達下層意見 4.走鋼索者(tightrope walker):保持對上下層的批判思考 就個人經驗 需要具備三種能力 第一:轉化 第二:消化 第三:變化
文中提到 為了提高員工自行解決問題的積極性的三個方法 一、杯麵定律 就像泡麵包裝的步驟 照著做 就能泡出美味的麵 二、果醬法則 不要給太多選擇 避免影響判斷 三、當事人意識 改變問問題的方法 增加員工的思考能力 但是 員工不願思考的原因 可能是下面三點 第一:能力不足 第二:動力不足 第三:多講多錯
文中橋水基金的創辦人瑞·達利歐 發明出兩個工具來管理員工 棒球卡與組合器 棒球卡:用來紀錄所有職員的指標跟特點 組合器:用來分析該職員是否符合某項職務需求 目的就是把人放對位置 我前一篇提到的人物誌 跟他的理念很像 但是人物誌應該不只有員工 個人認為要包含三個部分 第一:對下 第二:對上 第三:對外
文中提到將工作者 以效率跟態度來拆分成四種類型 效率高態度好-讚揚、賦權 效率高態度不好-激勵 效率低態度好-培訓 效率低態度不好-告誡、調整 這四種類型跟人才四象限蠻相近的 相關的文章也頗多 只是當主管的該如何判別? 不同類型的人犯錯又該怎麼處理? 有三點建議 第一:識人 第二:調整 第三:擔責
文中提到 作者參與一個「沙漠求生記」的活動 個人成績都很高 但小組成績倒數第二 分析後提供了四點建議 1、團隊要有共同目標與使命感 2、團隊內要互信與尊重 3、要有效溝通與協調 4、團隊的自我主張、價值與信念 我也發現領導者要有三種軟實力 第一要Open 第二要Guide 第三要Lubricant
文中提到 目前的五個世代 這跟之前在Tibame上過的某項課程有點像 職場上的狀況 高管大部分是嬰兒潮世代 中階主管大部分是X世代、Y世代 基層則大部分是Z世代、α世代 之前擔任連長時還曾被小兵叫我大叔😅 這邊提出三點的建議 第一要有共同話題 第二要能換位思考 第三要能包容對方
文中提到 中階主管的四種類型 1.雙面神(janus):關注上下層需求 2.中介人(broker):化解衝突 3.傳音者(conduit):勇於向上傳達下層意見 4.走鋼索者(tightrope walker):保持對上下層的批判思考 就個人經驗 需要具備三種能力 第一:轉化 第二:消化 第三:變化
文中提到 為了提高員工自行解決問題的積極性的三個方法 一、杯麵定律 就像泡麵包裝的步驟 照著做 就能泡出美味的麵 二、果醬法則 不要給太多選擇 避免影響判斷 三、當事人意識 改變問問題的方法 增加員工的思考能力 但是 員工不願思考的原因 可能是下面三點 第一:能力不足 第二:動力不足 第三:多講多錯
文中橋水基金的創辦人瑞·達利歐 發明出兩個工具來管理員工 棒球卡與組合器 棒球卡:用來紀錄所有職員的指標跟特點 組合器:用來分析該職員是否符合某項職務需求 目的就是把人放對位置 我前一篇提到的人物誌 跟他的理念很像 但是人物誌應該不只有員工 個人認為要包含三個部分 第一:對下 第二:對上 第三:對外
文中提到將工作者 以效率跟態度來拆分成四種類型 效率高態度好-讚揚、賦權 效率高態度不好-激勵 效率低態度好-培訓 效率低態度不好-告誡、調整 這四種類型跟人才四象限蠻相近的 相關的文章也頗多 只是當主管的該如何判別? 不同類型的人犯錯又該怎麼處理? 有三點建議 第一:識人 第二:調整 第三:擔責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你是不是也曾經遇過這種情況: ​ 老闆交代一項任務,你埋頭苦幹,花了整整三天才完成。交出成果時,老闆卻皺著眉頭說:「這不是我要的!」 ​ 這時你心裡一定在想:「我明明很認真在做啊!怎麼會這樣?」 ​ 沒錯,你確實很認真地「做事」了,但你真的有「負責」嗎? ​ 在職場中,「做事」和「負
Thumbnail
這個問題可能要從「自己做得了什麼工作」來討論。
Thumbnail
基層主管是一個薪水還在線性成長,責任卻在指數成長的位置。從原本承接上級指示,變成同時承擔來自上層與基層的「期許/需求」,還要面對自己角色轉換的挑戰。硬著頭皮做,碰的是一鼻子灰。看管理書學,多半離實務操作有距離。 這堂開給主管的工作坊,讓學員帶著經驗來演練,恰恰彌補了學習與實務的落差。
Thumbnail
先問問自己為什麼工作要這麼拼命? 是自我要求? 還是想升官呢? 想被重視光努力還不夠的,要懂得看人!!!! (1)你的優勢不是你的相對優勢 學經歷十分優秀,工作又十分認真,但這又如何呢? 如果這份工作有光環,或者PAY很高,競爭者非常多。此時背景、人脈、靠山、人格特質、向上管理就會
Thumbnail
每個人的工作都有價值,但有些工作成果不容易被看到,你是否也身在其中並感覺不平衡呢? 不同的工作內容要用不同的方式展現價值,運用本文中的思維方法幫助自己發揮職場影響力。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努力與放鬆之間的平衡,並強調了自我價值和生涯發展規劃的重要性。作者建議讀者應該停下來反思自己的努力程度,並且不要忘記對自己的寬容和欣賞。
人生後悔的其中2件事情:工作過於努力,年輕時不夠努力,2者看起來矛盾,其實在於每個人對於工作的態度跟投入程度不一樣,人要誠實的對待自己工作「是否有野心」?
Thumbnail
探討業務同仁「領多少薪水,做多少事」思維,文章指出這種觀念可能忽略工作的內在價值,僅以薪水衡量。薪水是否等同於工作價值,以及這種思維對未來的影響成為討論焦點。提倡超越薪水思維,挑戰傳統觀念,注重工作的滿足感和成就。勇敢探索個人工作價值,使工作不僅是換取薪水的交易,而成為實現夢想和發揮所長的平台。
Thumbnail
年節期間看到很有感覺的一句話: 工作的目標不是謀生,而是讓你的人生有價值。 大學之道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其中並沒有立業或事業,而工作的意義從我認同的觀點來看,其實是用來藉由幫助他人、提供價值藉以提升自身靈魂深度與高度的。
Thumbnail
不傳統人資的職場大小誌主管篇,是來自一個小夥伴的困擾, 主管希望小夥伴能多做一些,而小夥伴困惑在自己明明已經很努力... 職場中常見的主管與員工的分歧,其實還可以這樣去看,那樣去試~ 4點整理自我檢核盤點法,把焦點放回自己,找到工作動力!
Thumbnail
你是不是也曾經遇過這種情況: ​ 老闆交代一項任務,你埋頭苦幹,花了整整三天才完成。交出成果時,老闆卻皺著眉頭說:「這不是我要的!」 ​ 這時你心裡一定在想:「我明明很認真在做啊!怎麼會這樣?」 ​ 沒錯,你確實很認真地「做事」了,但你真的有「負責」嗎? ​ 在職場中,「做事」和「負
Thumbnail
這個問題可能要從「自己做得了什麼工作」來討論。
Thumbnail
基層主管是一個薪水還在線性成長,責任卻在指數成長的位置。從原本承接上級指示,變成同時承擔來自上層與基層的「期許/需求」,還要面對自己角色轉換的挑戰。硬著頭皮做,碰的是一鼻子灰。看管理書學,多半離實務操作有距離。 這堂開給主管的工作坊,讓學員帶著經驗來演練,恰恰彌補了學習與實務的落差。
Thumbnail
先問問自己為什麼工作要這麼拼命? 是自我要求? 還是想升官呢? 想被重視光努力還不夠的,要懂得看人!!!! (1)你的優勢不是你的相對優勢 學經歷十分優秀,工作又十分認真,但這又如何呢? 如果這份工作有光環,或者PAY很高,競爭者非常多。此時背景、人脈、靠山、人格特質、向上管理就會
Thumbnail
每個人的工作都有價值,但有些工作成果不容易被看到,你是否也身在其中並感覺不平衡呢? 不同的工作內容要用不同的方式展現價值,運用本文中的思維方法幫助自己發揮職場影響力。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努力與放鬆之間的平衡,並強調了自我價值和生涯發展規劃的重要性。作者建議讀者應該停下來反思自己的努力程度,並且不要忘記對自己的寬容和欣賞。
人生後悔的其中2件事情:工作過於努力,年輕時不夠努力,2者看起來矛盾,其實在於每個人對於工作的態度跟投入程度不一樣,人要誠實的對待自己工作「是否有野心」?
Thumbnail
探討業務同仁「領多少薪水,做多少事」思維,文章指出這種觀念可能忽略工作的內在價值,僅以薪水衡量。薪水是否等同於工作價值,以及這種思維對未來的影響成為討論焦點。提倡超越薪水思維,挑戰傳統觀念,注重工作的滿足感和成就。勇敢探索個人工作價值,使工作不僅是換取薪水的交易,而成為實現夢想和發揮所長的平台。
Thumbnail
年節期間看到很有感覺的一句話: 工作的目標不是謀生,而是讓你的人生有價值。 大學之道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其中並沒有立業或事業,而工作的意義從我認同的觀點來看,其實是用來藉由幫助他人、提供價值藉以提升自身靈魂深度與高度的。
Thumbnail
不傳統人資的職場大小誌主管篇,是來自一個小夥伴的困擾, 主管希望小夥伴能多做一些,而小夥伴困惑在自己明明已經很努力... 職場中常見的主管與員工的分歧,其實還可以這樣去看,那樣去試~ 4點整理自我檢核盤點法,把焦點放回自己,找到工作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