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12|閱讀時間 ‧ 約 1 分鐘

陪伴者是不是應該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

這是來自憂鬱症者的疑問。他提出了我不曾思考過的面向,覺得有趣的同時我也仔細反思自己的狀態。「你指的是什麼面向呢?」我先確認了對方的意思,免得對方受話癆之災又沒得到答案(XD)。

「我是指工作或是理想的生活。」對方說。

仔細想想,我對工作與理想生活滿有想像的。有些想法讓現在的我鮮少對生活或是工作有不清楚的疑問。不知道這樣算不算你問題裡的「知道」呢?

例如:我認為事情是中性的。

在產出(或說是工作)上,想要以這樣的基調帶來善的循環。在 vocus 分享文章很大的動因是「不想改變他人價值觀,只期望在生活淤塞不前時提供一點靈感」。主觀上算是理解自己的性格與喜歡的事:提問、對話、強留一些小事。

例如:我認為擁有生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一個沒有心理諮商背景的普通人,陪伴女友直面她口中的「憂鬱」。搭著她的肩,並對著它說:「嗨,憂鬱!這是我女友。」 期望能帶給陪伴者們一點小小的靈感。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