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明14要點教育版 10.消除口號和說教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升學成績不佳、課程品質不好,大部分的原因來自系統,想改變結果就要改變系統。

我們通常認為,老師如果能「不忘初衷」,同時肯好好努力;也就是說,大家都能正視自己的使命,同時負起責任;那麼學校就沒問題了!

所以我們常用「沒有一個落後!」、「學習者中心」、「用生命感動生命」....等等標語和口號來激勵老師。

不過這些類似「電擊」的作法,只能引起短暫的「振奮」,卻難以改變現狀。基本上老師如果做得到,就不用口號;而如果老師做不到,口號只是讓他更沮喪!

更大的危機是,這種作法是只看到個體成員的責任,而沒有看到整體系統的問題。

戴明博士說:「人人天生都有自我向上的本質。」所以每個老師也一定都有教育良知,都想樂在工作與樂在學習,領導者的責任就是為他們去除困難與障礙。

但如果在老師「不會與不敢」時,我們就一味認定他們是「不想與不願」;在他們需要「技術與環境」時,我們反而是給予更多的「口號與說教」,那麼「結果」一定會改變~變得更糟!

尤其一個新的課程要開始跑,那也是一連串問題的開始。所以我們當初設了「課程經理」,每個課程搭配一位行政同仁去照顧,現場問題立即提到當週行政會報會診與解決。為了新課程的發展,我們也建構了一個課程支持系統。

這樣做都還有很多課程跑得有氣無力,何況是放任各課程自立自強!

尤其新課程會帶來新內容、新教法、新學習、新評量,都是在走沒人走過的路,難免有學生反彈、家長反對,甚至被投訴、上報、網攻;如果學校立即偃兵息鼓,或者要老師自己面對,甚至要上校事會議或懲處;就會斷了師生向上創新之路。

校長大多是教師出身,我們過去帶校外教學時,比較常在「前頭領導」與「後頭催陣」,卻少了中間的陪伴與同行。天天在忙「WHAT」的老師,需要的不是校長再一直講「WHY」,他們需要的是「HOW」,更好的環境、技術、資源與同儕!




avatar-img
77會員
9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惠銘AM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目標管理」很容易讓各門競逐自己的KPI,而忘了組織的總體利益。經過兩百年,我們現在知道:「競爭」是可以提升一些績效,但遠比不上「合作」所能創造的偉大成就。 這個道理人盡皆知,不過「穀倉效應」仍然到處可見。在學校裡,處室之間除了「各管各的」,更嚴重的是「各不管各的」。
教育不是「高危行業」,卻是「高難度」的工作;校長和老師都要在「不落人後」以及「不強出頭」之間,拿捏到剛剛好。 這種為難主要是來自於恐懼。組織如果存在恐懼,大家就不敢不向前;但又怕太向前。 鼓勵大家爭著向前,組織當然可以獲益;所以我們一直深信「競爭可以帶來進步」,但競爭同時也帶來恐懼,造成組織更
當同仁不懂「領導」,你只能「管理」他們;只有大家都懂「領導」~從組織領導到自我領導,組織才能真正「以領導取代管理」。 「領導」是一門深奧的學問,並且隨著所據的理論知識不同,有著千變萬化的樣貌。從古老的「權變」、「僕人」、「空間」到最新的「量子領導」;未來預期還會有「AI領導」、「生成式領導」...
台積電會用兩個資深工程師去帶一位新進同仁,相較於同業都是用一個資深帶兩個新進,台積電的成功有其獨到之處。 學校普遍不夠重視「新人育成」,通常是一天的「新進教師研習」後就變資深,無差別地和所有同仁參加一樣的會議、負責一樣的課程研發、教學實施、命題閱卷等。
這條原文是:持續改進產品與服務。 對於一般的產品:洗碗精、汽車、手機......,可以一直改進;但每個人的國小、國中、高中都不能重來,事後才改進,學生就已經畢業了! 所以「教育」不能說做完了再來做評鑑,然後發現問題做改進;而是要致力讓系統絕少出問題。所以就把標題改為更積極的:事前保證重於事後改進
這一條的原文是:「停止最低價得標的採購方式。」 1980年代,戴明在福特汽車擔任顧問時,提出一個令高層驚嚇度破百的政策:「單一供應商」。 在此之前,幾乎全世界的產業都是先任由供應商彼此削價競爭,然後再向最低價者採購,來獲取利潤。 戴明認為,為了這種短期、可見、微薄的獲利,公司可能會賠上長遠而鉅
「目標管理」很容易讓各門競逐自己的KPI,而忘了組織的總體利益。經過兩百年,我們現在知道:「競爭」是可以提升一些績效,但遠比不上「合作」所能創造的偉大成就。 這個道理人盡皆知,不過「穀倉效應」仍然到處可見。在學校裡,處室之間除了「各管各的」,更嚴重的是「各不管各的」。
教育不是「高危行業」,卻是「高難度」的工作;校長和老師都要在「不落人後」以及「不強出頭」之間,拿捏到剛剛好。 這種為難主要是來自於恐懼。組織如果存在恐懼,大家就不敢不向前;但又怕太向前。 鼓勵大家爭著向前,組織當然可以獲益;所以我們一直深信「競爭可以帶來進步」,但競爭同時也帶來恐懼,造成組織更
當同仁不懂「領導」,你只能「管理」他們;只有大家都懂「領導」~從組織領導到自我領導,組織才能真正「以領導取代管理」。 「領導」是一門深奧的學問,並且隨著所據的理論知識不同,有著千變萬化的樣貌。從古老的「權變」、「僕人」、「空間」到最新的「量子領導」;未來預期還會有「AI領導」、「生成式領導」...
台積電會用兩個資深工程師去帶一位新進同仁,相較於同業都是用一個資深帶兩個新進,台積電的成功有其獨到之處。 學校普遍不夠重視「新人育成」,通常是一天的「新進教師研習」後就變資深,無差別地和所有同仁參加一樣的會議、負責一樣的課程研發、教學實施、命題閱卷等。
這條原文是:持續改進產品與服務。 對於一般的產品:洗碗精、汽車、手機......,可以一直改進;但每個人的國小、國中、高中都不能重來,事後才改進,學生就已經畢業了! 所以「教育」不能說做完了再來做評鑑,然後發現問題做改進;而是要致力讓系統絕少出問題。所以就把標題改為更積極的:事前保證重於事後改進
這一條的原文是:「停止最低價得標的採購方式。」 1980年代,戴明在福特汽車擔任顧問時,提出一個令高層驚嚇度破百的政策:「單一供應商」。 在此之前,幾乎全世界的產業都是先任由供應商彼此削價競爭,然後再向最低價者採購,來獲取利潤。 戴明認為,為了這種短期、可見、微薄的獲利,公司可能會賠上長遠而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到底這是不是導師要做為導生的事? 幫學生掃地 為學生篆刻他名字的專屬印石 為每個學生錄製一份光碟 為班上編一首歌 在寒流來襲的下午,為全班學生訂購熱奶茶 為每個學生分析他每次考試的成績 送學生紅包 把午餐學生懶得吃的水果小番茄洗淨放在水果盆中讓學生方便吃 親手煮甜湯給學生喝 為班
Thumbnail
老師可能會需要改進的地方 : 尊重學生:老師應該尊重所有學生,避免針對特定學生或群體。 某些學生被老師針對,這是不應該的。 公正公平:老師應該公正公平地對待所有學生。 學生交了作業,但老師卻說沒交,並給你們打了低分,這是不公
Thumbnail
過去教師被意識形態影響,大多願意認同崇高的師道,如今經過一再的修法、工作性質轉變...... 教師拒絕道德綁架,只做最低程度的工作要求,以免多做多錯,最先倒楣的就是弱勢孩子,這也怪不得老師,而是施政錯誤的結果。
Thumbnail
透過改變教育方式,從補習班老師轉變為家教老師的經驗。提供因材施教的方式,讓學生自發學習,並與家長協作,解決問題學生的困境。
一、 讓教得好的老師,被看到更多次。 設法啟動學校的良性循環,每個領域找1、2位老師,資深帶資淺,一起成長。 如果老師教學不力,家長能反映,讓老師有機會改進,是好事。 二、 考核方面,依照教師成效給考績,將老師的成效做分級。 可考慮做專家教師培訓,加碼獎勵老師: 提供協同授課鐘點費、減授
在強調「適性發展」的21世紀,每所學校應該也要有各自清晰的理念和教育方式,讓每個家庭可以經過討論後,挑選適合的學校就讀。而老師們也可以依照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特長,應聘適合的學校。教育也應該適時引入市場機制,良性競爭才能激發出更多創新,以及更好的教學品質,讓學生和老師都可以有更多選擇。
Thumbnail
「那是老師你的學生啦!」 「您又沒帶過我們班」 「體制外比較自由、學生一定比較好教」 這些話雖然有些負面,卻是許多現場老師的心聲。   其實,許多滿腔熱血的老師一進入體制內,就想要為孩子做些什麼,後來面對諸多困境又屢遇挫折,只能選擇妥協,認為自己已經盡人事了,無奈的
還記得求學時期 班上總有想問問題 卻不敢主動向老師詢問的同學 對師長來說 主動詢問是好的 第一、可解決學生提出的疑惑之處 第二、對師長來說 可改善教學方式的空間 第三、可促進師生交流 第四、可提升學生發言的勇氣 第五、帶動班上的學習風氣 第六、師長間可相互交流及向上提案 (1)少
Thumbnail
前言 我們常說,要改善社會的各種亂象,必須從「教育」著手,但再細問,如何著手?卻沒有人答得出來。提供更多的教育經費、減少學生的學習壓力就是改善教育嗎?到底如何透過教育改變一個人?而這改變又如何是向善的改變而非向惡的改變?將很多的問題都歸結到教育,但是教育真的有這麼「神」嗎?還是,背後真
Thumbnail
某日上課,某生不在教室,同學代為轉述:他被某老師叫去"訓話"了。 啥?? 如何引起學生學習動機 高中在校時光珍貴,學習活動緊湊。 高中上課時光珍貴,因為課程繁重。 以下理由, 值得把學生叫出課堂去完成嗎? 某老師要「指正」學生行為。(就是訓話)→難道不能用下課或午休嗎? 某老
Thumbnail
到底這是不是導師要做為導生的事? 幫學生掃地 為學生篆刻他名字的專屬印石 為每個學生錄製一份光碟 為班上編一首歌 在寒流來襲的下午,為全班學生訂購熱奶茶 為每個學生分析他每次考試的成績 送學生紅包 把午餐學生懶得吃的水果小番茄洗淨放在水果盆中讓學生方便吃 親手煮甜湯給學生喝 為班
Thumbnail
老師可能會需要改進的地方 : 尊重學生:老師應該尊重所有學生,避免針對特定學生或群體。 某些學生被老師針對,這是不應該的。 公正公平:老師應該公正公平地對待所有學生。 學生交了作業,但老師卻說沒交,並給你們打了低分,這是不公
Thumbnail
過去教師被意識形態影響,大多願意認同崇高的師道,如今經過一再的修法、工作性質轉變...... 教師拒絕道德綁架,只做最低程度的工作要求,以免多做多錯,最先倒楣的就是弱勢孩子,這也怪不得老師,而是施政錯誤的結果。
Thumbnail
透過改變教育方式,從補習班老師轉變為家教老師的經驗。提供因材施教的方式,讓學生自發學習,並與家長協作,解決問題學生的困境。
一、 讓教得好的老師,被看到更多次。 設法啟動學校的良性循環,每個領域找1、2位老師,資深帶資淺,一起成長。 如果老師教學不力,家長能反映,讓老師有機會改進,是好事。 二、 考核方面,依照教師成效給考績,將老師的成效做分級。 可考慮做專家教師培訓,加碼獎勵老師: 提供協同授課鐘點費、減授
在強調「適性發展」的21世紀,每所學校應該也要有各自清晰的理念和教育方式,讓每個家庭可以經過討論後,挑選適合的學校就讀。而老師們也可以依照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特長,應聘適合的學校。教育也應該適時引入市場機制,良性競爭才能激發出更多創新,以及更好的教學品質,讓學生和老師都可以有更多選擇。
Thumbnail
「那是老師你的學生啦!」 「您又沒帶過我們班」 「體制外比較自由、學生一定比較好教」 這些話雖然有些負面,卻是許多現場老師的心聲。   其實,許多滿腔熱血的老師一進入體制內,就想要為孩子做些什麼,後來面對諸多困境又屢遇挫折,只能選擇妥協,認為自己已經盡人事了,無奈的
還記得求學時期 班上總有想問問題 卻不敢主動向老師詢問的同學 對師長來說 主動詢問是好的 第一、可解決學生提出的疑惑之處 第二、對師長來說 可改善教學方式的空間 第三、可促進師生交流 第四、可提升學生發言的勇氣 第五、帶動班上的學習風氣 第六、師長間可相互交流及向上提案 (1)少
Thumbnail
前言 我們常說,要改善社會的各種亂象,必須從「教育」著手,但再細問,如何著手?卻沒有人答得出來。提供更多的教育經費、減少學生的學習壓力就是改善教育嗎?到底如何透過教育改變一個人?而這改變又如何是向善的改變而非向惡的改變?將很多的問題都歸結到教育,但是教育真的有這麼「神」嗎?還是,背後真
Thumbnail
某日上課,某生不在教室,同學代為轉述:他被某老師叫去"訓話"了。 啥?? 如何引起學生學習動機 高中在校時光珍貴,學習活動緊湊。 高中上課時光珍貴,因為課程繁重。 以下理由, 值得把學生叫出課堂去完成嗎? 某老師要「指正」學生行為。(就是訓話)→難道不能用下課或午休嗎? 某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