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
作者: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卡洛琳.班克勒、納維德.莫迪里
ISBN/ISSN:9789861344454
購買連結
達賴喇嘛:《我可能錯了》這本書能使所有人受益!
我不會鼓勵任何人進行正面思考。完全不鼓勵。我個人並不相信正面思考有特別大的力量。
書裡開頭的這句話,完全講到我心裡去。以前常被人說你就是想太多,我那時還真認為是我自己的問題。但問題是我越不去想某件事,它就越會出現在我腦中。對那時候的我來說單純的正面思考一點用處也沒有,問題一樣解決不了,只是自欺欺人還會更加焦慮。我後來也是看了很多書直到和作者一樣利用冥想,才能讓自己先靜下來,才能思考問題的本質。
「好的,讓我們開始吧。接下來的四十五分鐘,我們將全神貫注地活在當下。呼吸,就是我們前進的方向。我打算在這裡將所有的絕望拋諸腦後,然後變成一個全新的人。也許,我甚至有機會重新贏得海莉的心。吸氣,吐氣。今天的午餐該吃什麼呢?昨天的午餐,我甚至不會拿來餵我家的狗。此刻,寺院周圍的樹上掛滿了即將成熟的異國水果。好的,讓我們專心一點。吸氣,吐氣。但說實話,這裡的咖啡真的很糟糕!」
作者在冥想時遇到的問題,真的很能理解。我自己也是留意幾次呼吸後,注意力就像脫韁野馬一樣的開始到處亂竄,各種想法紛紛湧現。然後過一下子,才又會想到不對阿,我不是在冥想嗎?快拉回來專注在呼吸上才行。就這樣一直周而復始,無限迴圈。念頭就像馬戲團,有時候是創意的源泉,但我們需要學會掌握它,不要太過於認真地對待自己的念頭,找到更清醒的方式來處理它們。
我一直對僧人的日常充滿著好奇,而森林僧人,我覺得又是當中特別的一群人。他們每天只吃一餐,完全不需要用到錢,泰國的托缽化緣是只接受物資不收錢,所以他們對食物也葷素不忌珍惜所得的一切物資,另外每天還有數量限制超過就不能化緣。
我蠻喜歡這樣子的態度,有限度地索取物資,且珍惜而不浪費。有人問說,你是需要大量的獨處才會躲到深山裡修行的吧,他本來也這麼認為但恰恰相反,因為完全不需要用到錢。在這裡的一切事物都必須要和其他的僧人共同合作才行,包含各式各樣他認為的怪咖,一整個全年無休強迫社交的環境。
而泰國這個佛教國家,民眾對待僧人的態度也很妙。
書裡蠻有趣的一段內容是這樣的
「感謝你。但你知道嗎?對我來說,這就像是修行。我已經承諾不搭乘任何交通工具,要步行回我的寺院。」
「我理解。但我最近做了一些錯誤的決定,我需要累積一些功德。你能否讓我載你到下一個村莊呢?」
「對不起,我不能。如果我這麼做,我就違背了我的承諾。」
「那麼,僅僅一百公尺呢?這樣會很困難嗎?我不能載你一百公尺嗎?」
「不行,我真的很抱歉,如果我這麼做,就違反了我對自己的承諾。」
他沉默了一會兒,然後說:「那麼,你至少可以幫我催一下油門吧?」
「當然可以!」
我走到他的摩托車旁邊,握住轉把,催了一兩分鐘的油門。
「謝謝你!再見!」
在十七年的修行之後,作者心理突然有個聲音。確切地告訴他該是時候該選擇離開了。回歸原本的世界。原本從金融業的經濟高材生轉為僧人,就夠特別能上新聞一次了。僧人當了十七年後又還俗,我只能說你到底要多特別。
但是剛還俗時候就像來到了異世界。什麼都需要錢,什麼都會被拿來比較。
幾乎每個晚上我都會驚醒,全身冒汗,因焦慮而在胸口和胃裡翻滾。這是一種極度悲觀的焦慮,讓整個人無法自拔地沉浸在擔憂和恐懼之中,就像被催眠一樣。一個聲音在背後不停地說:「現在如此,以後也永遠如此。情況永遠不會好轉。」幾個月過去,又一個冬天來臨。由於我從來不接電話,朋友們幾乎不再打來。即使我接了電話,回答也總是簡短,不願約見面。我不忍心和朋友說話,因為我擔心我會把自己的黑暗傳染給他們。我可以感覺到自己即將崩潰。
十七年的修行,在回歸社會之後,他一樣要煩惱我們平常煩惱的問題。這就是我覺得的問題根本。人們都會有過這種念頭,「我永遠交不到女朋友,永遠不會有家庭,永遠找不到工作,也永遠買不起房子或車子」。作者也不例外,但是作者比我們多了一種有效的方式,來面對這種黑暗,那就是修行和冥想,這提供他一個情緒的避風港。
當你的心情如此糟糕時,很容易讓自己退縮,孤立自己。或許事情永遠都不會有改善。你需要開始與他人互動,這在逆境時顯得尤為重要。如果可能,與那些能照亮你的人在一起。試著在感到安全和輕鬆的關係中找到力量;在這樣的關係中,你會因為真實的自己而感到被愛。
像作者這樣的修行者都還要經過十八個月,才能走出來憂鬱看到了曙光,更何況是我們。但這只是第一步,還需要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先不陷在情緒當中,才能逐漸找到解決問題的本質,他也因此還遇上了一生的摯愛。
但他的人生,真的太特別。正當我覺得他將開始一路順遂時,老天又再一次打擊他。他確診了不治之症—漸凍症。他開始感覺到身體,漸漸的跟不上了。很多事開始都需要旁人協助。或許,當初那個內心要他還俗的聲音,正是因為這樣,想他去擁有更多的體驗,然後分享給更多的人知道。我們很多時候,都覺得日子還長得很,但人其實很脆弱。生命往往一瞬即逝。而在這期間他還面對了他父親的離去。
「是的,比約恩,還有一件事我想說。我不想在醫院裡緩慢而痛苦地走向生命的終點。我希望在這個疾病奪走我的生命之前,自己能為這一生劃上句點。」
十七年的修行,僧人不能以任何方式鼓勵他人自我了斷。但作者現在的想法卻也不同了。他尊重父親的決定,假如有一天父親覺得自己這條命再也不值得活下去時,他有權利結束它。有些時候,真正的處於相同的環境下才能感同身受,我自己也有過這種經驗,當親人的性命,擺在你的面前讓你決定是否放棄急救時,那幾個字真是最艱難的決擇。
或許我們都正面臨人生中的一些挫折,這本書我覺得後座力很強,第一次讀覺得有些有趣,但後面的人生哲理,和作者面對這種重大事件的心態,我覺得非常值得借鏡。現在可能覺得很大的事,跟他面對病痛的態度比起來真的算是小兒科了。而且一旦過去,回再回頭看看,往往也只覺得是小事。還蠻推薦大家能夠看看這本書。
書中最啟發人心的箴言
「下次,當你感覺到衝突開始悄悄醞釀,你和一個人的關係演變到快破裂的時候,只要用任何你喜歡的語言,真誠且堅定地對自己重複這句箴言三次」——我可能是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