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筆記】轉職是正視內心渴望的契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當初在跟崇義老師討論podcast的主題時,會想聊聊關於轉職,第一是剛好快過年了,這是以往在HR管顧公司工作時,我們所謂的「旺季」,因為是最多求職者想轉職的時期。第二是我離開前職後,經歷短暫的創業、拆夥,體驗了一些工作上的新嘗試,因此也想好好梳理一下,走到這個年紀,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似乎也稍微看懂一點點人性,以及哪些才是自己真正的渴望。


男人的四季與女人的四季

在準備這次的主題時,剛好聽了劉軒的〈How to人生學〉其中兩集的讀書會分享,講的是《男人的四季》《女人的四季》這兩本已經絕版的書。

在這兩本書中,把男人和女人分成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簡單來說就是我們人生的少年(春)、成年(夏)、熟年(秋)、晚年(冬),這是我們所有人都會經歷的過程。每個時期之間也會有一個重疊的轉換期,我們在這個轉換期時,通常會進入一個內心的轉變,讓我們去檢視過去、思考未來

在這個時期,我們也會需要做出一些斷捨離,會付出一些代價,甚至割捨或失去一些東西以及身邊的人,經歷這樣的轉變當然痛苦,但也會從中更認識自己是誰,並且聽見自己內心的聲音。

我很喜歡劉軒分享這兩本書的內容,劉軒整理的內容非常清晰易懂,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上podcast聽聽看。


男人的中年危機

根據《男人的四季》,男人在17.8歲會開始建立自己的夢想跟目標,到了中年因發現自己沒有達成目標而感到失敗,面對自己的失敗這樣的心理狀態,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中年危機」。於是我也在podcast中,順便問了崇義老師在青少年時期,所設定「自己成年之後的夢想是什麼」,這個夢想甚至是包含對未來老婆的想像(笑),以及「自己現在對於這個夢想的達成會給幾分」。

很有趣的是,崇義老師分享到,因為這本書是國外的書籍,或許國外的青少年很早就會去思考自己的未來,但他在自己青少年的時候對於未來是沒有任何想法的。反倒是當天的來賓—松誠雜糧創辦人Oliver,在很早之前就確定自己將來想要創業,只不過那時候還不清楚要創什麼業。

或許正在讀這篇文章的男人們,也可以回想看看,在青少年時期的你,是否有設下自己成年後的夢想或目標,而現在,自己又離完成這個夢想有多少差距呢?


女人的兩個夢想

在中華文化的傳統社會下,有著男主外女主內的不成文規則跟期待,因此現代女性除了對傳統婚姻有著一個夢想,期待自己能成為一個照顧好家庭的角色,但同時也擁有一個能衝刺自己事業的career woman的夢想。

比起男人的中年危機,30歲似乎是女人生涯抉擇的一個關鍵,這個關鍵在於人生的選擇,要走入家庭,抑或是衝刺事業。在我曾經接觸過的多數求職者中,許多面臨30歲大關的女人常處於這個迷惘當中,這並不比男人的中年危機容易。就像是上班族常常煩惱的問題「午餐要吃什麼?」一樣,即使問了身邊的友人,也無法立即得到答案。

對當時面臨30歲的我來說,也經歷了在這兩個夢想的抉擇中搖擺。在podcast的對談中,我問到崇義老師以及Oliver:「男人是否也會經歷這樣的掙扎跟搖擺呢?」 獲得的答案是,「30歲對男人來說,正是衝刺事業的時候呀!」

果不其然,男人跟女人在職涯及生涯的規劃是大不相同的(笑)。


轉職是正視內心渴望的契機

不論是男人的中年危機,或是女人的30大關,在生命的轉彎處,如果選擇逃避,不去面對、好好處理內心的聲音,那麼這個課題,又會在下一個階段再次出現,甚至變得更巨大。因此,在每一個人生階段的轉換期,如何去正視並且聆聽內心的聲音,成為我們生命中非常重要的功課。

你可能在經歷了幾年的職場歷練後,發現到自己不適合當受薪階級的員工,可能就會決定創業;也可能會發現,原來自己想追求的,已經不再是物質跟金錢可以滿足的,而是渴望生命的綻放更有意義跟價值。

轉職,是一個探尋自己內在渴望和滿足價值觀的旅程。這些不同的渴望,當然也會隨著人生不同階段有所改變。但不論去到何處,我們每個人在生命之中想要追求的,或許都是一個有快樂、有意義、有愛的工作,並且能綻放自己的人生。

畢竟,人生脫離不了的兩大議題就是「工作,以及愛。」



人生一大半的時間都在聽別人說故事,在這裡分享那些與生命相遇、對生命有愛,以及看見生命中美好跟觸動的故事,其中也包含我自己的故事。每一篇都是獨立的故事,照順序讀、跳著讀都歡迎~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書的內容不多贅述,我想分享的是讀完書後的一些問題及想法,在透過podcast訪談作者謝文憲(憲哥)的一些關於書的重點跟感想整理。
整理2023年,我所體悟到的是最真實自己的樣貌,以及如何真正的愛自己,記錄下此刻的心情。
在薩提爾模式的工作坊中,在老師帶領及與夥伴的生命共振下,體驗到所謂的「第三度誕生」,也因此看見自己更多生命力的展現。
對於家中新成員的威脅,每天對孩子正向表達感謝,孩子自然感到自己有價值,而願意當小幫手,也敞開心胸接納妹妹。
書中芳儀化名「高麗菜菜子」用幽默俏皮的書信,向崇義老師提出人生各種疑難雜症的問題,而崇義老師以薩提爾的概念並且引用了許多電影和故事情節來展開深刻的對話。
一本適合大人閱讀的兒童繪本,令人反思是否隨著年紀增長,對生活漸漸失去了好奇與樂趣。
書的內容不多贅述,我想分享的是讀完書後的一些問題及想法,在透過podcast訪談作者謝文憲(憲哥)的一些關於書的重點跟感想整理。
整理2023年,我所體悟到的是最真實自己的樣貌,以及如何真正的愛自己,記錄下此刻的心情。
在薩提爾模式的工作坊中,在老師帶領及與夥伴的生命共振下,體驗到所謂的「第三度誕生」,也因此看見自己更多生命力的展現。
對於家中新成員的威脅,每天對孩子正向表達感謝,孩子自然感到自己有價值,而願意當小幫手,也敞開心胸接納妹妹。
書中芳儀化名「高麗菜菜子」用幽默俏皮的書信,向崇義老師提出人生各種疑難雜症的問題,而崇義老師以薩提爾的概念並且引用了許多電影和故事情節來展開深刻的對話。
一本適合大人閱讀的兒童繪本,令人反思是否隨著年紀增長,對生活漸漸失去了好奇與樂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即使外在沒有變化,我們仍然可以積極地做些什麼, 最起碼可以專注自身,穩定情緒,照顧自己的需要,改善內心狀態,切換觀看的角度與方式, 透過自我反思,做出調整與改變, 而信任和紀律,是邁向成功的關鍵。
Thumbnail
當面臨職涯抉擇時,我們常常會感到猶豫和困惑。這篇文章將會探討在轉換工作時的取捨和機會成本,同時提醒讀者要知道自己的目的,並享受在每一段職涯裡的成長。
Thumbnail
本文分享作者在工作遇到迷茫感後透過改變心態,尋找不同的成就感來源,跳出單一評價體系,重新活得自信與勇敢。若你也在職場感到困住,或許可以從多元的成就感來源中尋找答案。
Thumbnail
畫畫之於我,又愛又恨。愛的是,除了攝影,畫畫是最直接能記錄下心中想保留的畫面和當時心情的方式;恨的是,小時候學畫畫的陰影,我始終無法放膽下筆,甚至以為自己是個不會畫畫的人。
Thumbnail
對於一些人來說,職業可能只是一份工作,但對於其他人來說,事業則是他們生命的呼喚。無論我們選擇哪條路,最重要的是找到那份與我們的核心價值觀相符的工作。
Thumbnail
我從來不懂烏魚子的美味,吃進肚裡的,是外婆對我的寵愛,以及我對外婆的思念。
Thumbnail
在人生不同階段都會面臨不同的轉變和抉擇,重要的是要如何面對內心的聲音、掙扎和搖擺。因此轉職也是正視內心渴望的契機。不論何時何地,每個人都渴望有快樂、有意義、有愛的工作跟人生。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即使外在沒有變化,我們仍然可以積極地做些什麼, 最起碼可以專注自身,穩定情緒,照顧自己的需要,改善內心狀態,切換觀看的角度與方式, 透過自我反思,做出調整與改變, 而信任和紀律,是邁向成功的關鍵。
Thumbnail
當面臨職涯抉擇時,我們常常會感到猶豫和困惑。這篇文章將會探討在轉換工作時的取捨和機會成本,同時提醒讀者要知道自己的目的,並享受在每一段職涯裡的成長。
Thumbnail
本文分享作者在工作遇到迷茫感後透過改變心態,尋找不同的成就感來源,跳出單一評價體系,重新活得自信與勇敢。若你也在職場感到困住,或許可以從多元的成就感來源中尋找答案。
Thumbnail
畫畫之於我,又愛又恨。愛的是,除了攝影,畫畫是最直接能記錄下心中想保留的畫面和當時心情的方式;恨的是,小時候學畫畫的陰影,我始終無法放膽下筆,甚至以為自己是個不會畫畫的人。
Thumbnail
對於一些人來說,職業可能只是一份工作,但對於其他人來說,事業則是他們生命的呼喚。無論我們選擇哪條路,最重要的是找到那份與我們的核心價值觀相符的工作。
Thumbnail
我從來不懂烏魚子的美味,吃進肚裡的,是外婆對我的寵愛,以及我對外婆的思念。
Thumbnail
在人生不同階段都會面臨不同的轉變和抉擇,重要的是要如何面對內心的聲音、掙扎和搖擺。因此轉職也是正視內心渴望的契機。不論何時何地,每個人都渴望有快樂、有意義、有愛的工作跟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