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01|閱讀時間 ‧ 約 28 分鐘

越工作越自由—工作是為了什麼?


你的人生想要成為什麼狀態,不是等「有一天」才做,要人生中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做

就是這句話讓我拿起這本書,看看作者想要傳達什麼樣的訊息;而作者的經歷也非常特殊,大學時主修日文,卻去教美語,畢業前就成為美語學校的最高負責人;第一份工作是海上石油探勘,不僅是公司的第一位台灣人,也是第一位女生;挖完「黑金」之後,下一份工作卻是風馬牛完全不相干的時尚華服,經營市場從未有過的頂級消費品牌;現在的工作則是一般人聽都沒聽過的「流行預測師」… 我把作者最精采的故事留給您慢慢去品味。

工作,為了什麼?

這是全書的開場白,也是最關鍵的一句。 雖然大多數人可能的答案是為了賺錢,但除了金錢之外,你是為了什麼目的、選擇現在的工作?無論你是否已有答案,我希望閱讀完這本書後,你能對此有所思考。

作者在書中提出了兩個重要的概念:

  • 自我認知三角形
  • 工作範圍三角形

自我認知三角形

透過時間與工作的經歷,我們會對自己了解得愈來愈多。

在上面這個三角形中,時間是縱軸,愈往下發展,對自我的理解也愈廣、愈清楚。但是,自我認知不完全與工作年資(時間)成正比,只要你的探索值愈高,你的三角形會愈扁平 (就像左邊的三角形),對自我的了解也愈深刻;反之,如果日復一日重複相同的工作,時間再長,對自我的認知並不會有任何進步 (就像右邊很狹長的三角形)

工作範圍三角形

你大學是唸什麼科系呢?如果有讀研究所,又是哪個科系呢?

理想的選系方法,應該是從寬廣到聚焦;先選擇適用範圍比較廣的基礎科學(例如數學或物理),需要進一步進修時,再選擇範圍比較窄,但是比較容易聚焦的應用科學 (例如材料或光電、通訊等)。

工作範圍的選擇應該跟大學研究選科系類似,也是從寬廣到狹窄,最後聚焦,就像上面的倒三角形。工作一開始應該先從廣泛的面相開始探索,不要自我設限,盡可能把握機會開發自我潛能的機會,隨時間演進再慢慢凝聚自己的志向。

小結論

  • 要先俯瞰職涯的全貌,才不會陷入單點思考
  • 面對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時,不要浪費時間在「想」上,而是要用行動解決
  • 結合兩個三角形理論,我們在工作的初期時,應該把握機會探索自己,對自我認知愈快認清楚愈好,盡早建立寬廣的工作範圍認知,職場中後期時才會更容易聚焦。

錯誤的路標無法通往有意義的工作

然而,在職場上有三個常見的錯誤路標,會讓我們迷失自我,走入誤區。

  • 錯誤路標一:追求完美
    沒有完美的工作,也沒有完美的人生。事實上,如果真的有完美的「人生勝利組」的話,也可能是非常無聊的人生劇本。完美,是無聊的人生劇本,那些曲曲折折,才是精彩的人生。

有一次在日本旅行,當中有一段坐火車連兩個景點,中間停靠某一站讓旅客下來拍照,結果我們拍得太開心,忘了時間,居然眼睜睜看著火車開走,所有的行李都留在車上,上面還留了兩個小孩在睡覺 (幸好有一個大人也一起留在車上)。這段曲折的旅程後來成為我們最難忘的回憶。

  • 錯誤路標二:僅追求興趣
    大多數的人工作並不快樂,根據「數據、真相與人生」書中所揭露的快樂指數研究報告,「工作快樂」名列第 39,僅僅勝過排名 40 的「臥病在床」,why?佔據人生三分之一的工作居然給我們帶來這麼多不快樂?「因為我對我的工作沒有興趣」「因為我想做真正有趣的事」「因為我想把興趣跟工作結合」興趣當然很重要,很多人也想把興趣與工作結合;但是,很多研究都證實,把興趣變成賺錢的工具之後,工作就不再快樂了。所以,興趣重要歸重要,但不是用來兌換報酬的。而在實務上,快樂往往與付出成正比,那些不太費力的事其實無法帶來太多的快樂。
  • 錯誤路標三:金錢
    金錢是最世俗的東西,也是最重要的東西,要不然,理想的工作「錢多事少離家近」也不會把金錢放在第一位了。 只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往往無法量化,例如愛、自由、良善、品味和快樂,而這些才是真正形成人生意義的重要支柱。

自由,不是等來的

「等我賺夠了錢,就可以不工作,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其實是拿目前的自由去交換未來的自由,乍聽乍看之下很合理。投資不就是犧牲目前的享受來換取未來更豐盛的報酬嗎?不過,書中的這句話深深地打動了我。

你的人生想要成為什麼狀態,不是等「有一天」才做,要人生中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做

你想要自由,你現在就要在那樣的狀態,或者現在就努力去追求;否則,等自由來臨時,你往往只會做你以前最常做的事。

書中有一個例子:老年逐漸失智的狀態,並不是我們以為的「不記得」大部分的事,而是「只記得」以前最常做的事。所以有些失智老人會回去以往上班的地方,或者沈浸在某一段悲傷的往事裡,因為,這是他們以前最常做的事,也是最習慣的行為模式。

所以,我們應該懂得把握當下,而不是將所有自由留到未來。正如一個失智的老人,會在回憶中尋找以往熟悉的事物一樣,我們也應該在當下建立我們想要的自由和生活方式。

拼圖大學

每個人出生到這個世界上時都被賦予了一份禮物 (gift, 也是天賦),我們的任務就是去發現、培養、並利用它。而工作,就是探索自我、發現天賦的最佳途徑。作者提出了拼圖大學這個概念,在這所大學裡,每經歷一個具有實質探索意義的工作,你就會獲得一片能力拼圖。當你獲得愈來愈多的拼圖時,你對自己的能力還有生命的樣貌也會愈來愈清楚。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拼圖,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人知道自己最終的拼圖會長什麼樣,而這也是最有趣的地方。此外,這幅拼圖只能由自己來完成,無法請他人代勞,上帝在這一點上對所有人都是公平的。

你現在所看到和了解的自己,都只是最終拼圖的冰山一角而已

拼圖的遊戲規則

  • 如何獲得拼圖?

當你參與一個具有實質探索意義的工作時,你就會獲得一片能力拼圖。隨著你獲得愈來愈多的拼圖,你對自己的能力和生命的樣貌也會愈來愈清晰。

如果你只停留在相同的工作上一輩子,即使時間再長,你也只能獲得一、兩片少少的拼圖。

探索性質越大,你就可以蒐集到更多、更大塊的拼圖。

所謂的有實質意義的探索,是以你自己為標準,而不是以別人或大眾的意見為準。

  • 不要停留在同一個關卡

很多初階的工作內容,就像電玩的第一關,很簡單,也很容易感到無趣。但如果你一直停留在第一關,你會一直思考這個工作是否適合我?要不要辭職?要不要換個工作跑道?其實,只要你前進到第二關,你所獲得的裝備,所探索的地圖,還有面對的敵人都會上一個台階。你才能體會到遊戲的樂趣,享受玩遊戲的熱情。

  • 不要只做自己喜歡的事

在初階的工作裡,「會」什麼,比「喜歡」什麼更重要 (你要盡量收集各種積分,盡快闖到第二關)。不要浪費太多的時間考慮自己的興趣在哪裡,因為,這個拼圖後面的關卡還很多很遠,還有更多有趣的事情在等著你去探索。

具體作法:

  1. 不要在意職稱,甚至要常常用老闆(或老闆的老闆)的視角來看待你的工作,解決你手上的問題(不要覺得用香蕉只能請到猴子)。
  2. 對每一件事感到好奇,因為這不只是一份工作,你是在探索自己的人生拼圖。你碰到的每一件事可能都在培養你的技巧,都可以換來一片新的拼圖,所以不必評估一件事將來有什麼用途,因為,想用無知去預測未知本身就是一件很荒謬的事。

拼圖大學的四個級別

拼圖大學的四個級別,代表了四個不同層次的探索:

  • 解決淺顯而易見的問題
  • 解決容易被跳過的問題(以前的人都是這麼做的,這是業界的標準,我們沒有必要去改變…)
  • 解決沒有問題的問題(看似沒有任何問題,但事情永遠都有改善空間)
  • 滿足未曾想過的需要(創造你自己獨特的價值)

每個級別的工作,都能幫助你獲得不同的拼圖。當你拼出完整的人生拼圖時,你也就找到了自己的天賦,實現了自我價值。

工作,是一場終身學習的旅程。不要害怕探索,不要害怕挑戰,在拼圖遊戲中,你將找到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

結論

回到書中的第一句話,「工作,是為了什麼?」作者的答案很簡單,也很清楚,就是努力探索自我,了解自己來到這個世界的目的為何,為自己創造最豐盛的人生。

我喜歡這本書,也希望自己在二十歲時就能讀到它。如果我在想退休的那一年讀到這本書,我可能會採取截然不同的退休方法。

Anyway, 在曲曲折折的退休生活裡,我找回了自己對工作的看法與做法,雖然跟作者的經歷非常不同,但我們都在拼屬自己的人生拼圖,希望你也是!

越工作越自由,相信你也會喜歡這本書。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