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25|閱讀時間 ‧ 約 26 分鐘

要多久才會成功?成就和成功大不同!讀《創作者的藝術之路》

身為創作者不免自問:世界上的傑作、有趣的乃至於很能消磨時間的事物太多了,還需要我來創作嗎?我真有把作品越磨越好嗎?這檔耗時費力常常變不了現的事,最終能回饋我什麼?

一名與創作者結婚、本身並未創作的老朋友,在我搭機返回美東之前的深夜,將《創作者的藝術之路:心靈鍛鍊、風格發掘、技術精進,給所有追夢人的23則建言》送來。

老朋友不諱言他購買閱讀這本書的目的,是想搞懂走這條路的人怎麼有無限多的內心小劇場,做股票期指投資賺錢都沒想出一個(自以為的)好點子高興,一下在虛構的故事中眉飛色舞,一下又陷入自我懷疑中?而他的伴侶與同行都表示,這本由美國雕刻家兼獲獎作家Kent Nerburn撰寫的書給予他們莫大的安慰,既然有口皆碑這麼厲害,很可能對我有幫助。

我很喜歡書中提醒:在萬事求快與更快成功的時代,創作者必須抱持恆久的耐心

《創作者的藝術之路》實體書,背景是插畫家Tom Parker與海吉工作室出品的台北地圖掛布

成功衡量名聲與財產,成就是藝術旅程中持續的實踐

作者Kent致力於發揚美洲原住民的歷史與文化,他在被藝術界認識聞名以前,也曾為生計開過深夜時段的計程車,累積從社會底層到頂層的生活經驗。他點出成功(success)與成就(accomplishment)有很大的不同,成功是衡量名聲與財產的外在標準,外界以此評價你與你的作品;成就指的是藝術旅程中穩定、持續的實踐

要坦然接受成功和成就不同是很困難的,若沒有成功帶來的掌聲和財務利益,創作的辛勞往往顯得一無是處;但快速成功的風險,是讓人陷入亢奮,一心想繼續複製成功模式,而忽略作品的真實性(authenticity)。

藝術終究是為了真實傳達個人心裡的想法,他人可以感覺得出你的作品是否真誠,儘管他們無法將這種真實性量化,或清楚說明他們如何察覺它的存在。
他們知道它,並認得它,因為真實性可以引發我們所有人的「精神共鳴」。

所以創作者必須竭盡所能,用全副精神去運用自己的創造力--當然,在沒有成功的情況下,光仰賴熱情持續努力來前進,必須非常堅強。有多擁有出色才能的人,都未必具備這樣的韌性。

人性總渴望努力就有立即的成果,甚至不如何努力都能槓桿到倍數的報酬,相較之下,慢慢去累積一些什麼乍看實在太不酷、不fancy了

其實在時機成熟之前,沒有任何事物能開花結果,為求成功強催出來的作品一定會被人發現毛病,而這種時候要退回來慢慢累積,往往比更用力地勉強推進還難。

接納創作形式的訓練,然後放棄當個完美主義者

有些人會質疑:如果創作的目的是追求自由、顛覆既有的一切,那何必拜師學藝?如果創作等於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也不乏人撂下狂言:幹嘛浪費時間學傳統技法?甚至更滑坡地貶低前人的作品都「欠缺創造力、想像力」。

對此Kent指出,單憑自己摸索,永遠都無法將心裡的各種想法具現化。他曾經向工匠型的師傅學藝--這位師傅全以完成客戶交辦為準,沒有堅持什麼創作理念,但他可以不用量尺就精準雕刻出樹葉的葉脈,當然嚴格要求徒弟依樣畫葫蘆,不照做就是一頓嚴厲斥責。

很多學生不能接受這種教學,很快離開工作坊。Kent則認為不善表達的師傅是在傳授技巧,這些技巧使他能展現內心的藝術精神--

我們這些新手藝術家往往太急著進行純粹的創意表達,而不想接受違背心中創作熱情的訓練,無論是我雕課老師的嚴格技術訓練,還是聲樂指導、舞蹈訓練、寫作老師堅持要我們遵循的特定學習歷程,我們所承受的訓練都對塑造自己的獨特藝術觀點非常有幫助
它不僅讓我們奠定扎實的基礎,同時也在我們成為藝術家的過程哩,協助認識自己的真實樣貌。

如果做不完美被人否定了怎麼辦?「你平凡且微不足道的作品使這個世界多了點精彩與溫暖,同時也充滿了愛。因此,無論其他人對你的作品有何指教,你無須感到羞愧與抱歉。

這本書的每一字句,都透露出作者Kent數十年投身創作,追求卓越與成就,穿越自我懷疑的長期努力,字裡行間透露著他的圓融、自信與同理心。

這些年我對創作的感受是:有沒有實踐理想中的藝術追求,創作者本人最明白,也只有自己最在乎,而且無從由他人代勞,動力必須自己給自己。

真誠面對自己與他人,持續創作下去

大概是十幾二十歲這階段,我總很想找人訴說創作的這個那個,某次一位熟人聽聞我正在構思的故事,他以為那是真實事件,頻敲碗追問有這麼勁爆經驗的人們後來怎麼了?當他得知這是創作後立刻冷淡,以「反正是編的,隨便你怎麼寫啊」句點我。

當下我生氣了,不過我沒有明示那位熟人我的情緒,因為現場我也很難說明白,就讓他開個他想聊的話題,約莫是聊他那時在忙什麼。

後來我歸納自己的不滿:熟人對人類社會風俗飲食有熱情,對建立於這些設定上的故事則不屑一顧,可能他不習慣在虛構敘事方面發揮想像力。我理智上知道熟人的反應沒有不正常,更稱不上是什麼錯誤,但感性層面很難消化。他的態度是要求我把注意力放在他身上,直接打斷我正在訴說而且很重視的話題。

隨著年紀增長,我明白人有不同的關懷,即使是關係親近的朋友家人,他們可能基於維護關係聽我談他們不感興趣的創作;同樣的道理,我也不見得在乎每一件他們在乎的事情,人是互相的,不用勉強彼此,就找真心想討論創作的人談。而且創作的重點是實際動手執行,任何人願意分出寶貴的注意力來理解,都必須衷心感謝。

因此我很感謝老朋友設身處地為我著想,克服各種不便把《創作者的藝術之路》送來給我。對於飛航超過十小時抵達美西,接著撞上加州歷史級暴風雨、等候延遲轉機到美東的我而言,能在候機室裡的萬國厭世臉中津津有味地攝取精神食糧,實在太幸福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內容總結
創作者的藝術之路
5
/5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陶曉嫚創作閱讀聊天室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