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活越年輕的時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人生70才開始,越活越年輕的時代來臨。台灣將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化社會,也就是五人之中就有一位超過65歲,老年生活如何精彩度過和保持身心靈的健康,是面對超高齡化社會來臨的重要課題。失去活動力,即缺乏運動和長時間久坐,是影響年長者慢性疾病和失能發生的重要原因。完善的生活空間,對於年長者的活動力具有正向的幫助,例如:街道、商店、健身房、大眾運輸及公園綠地等的整體規劃。日本在2015年已經成為超高齡化社會的國家,對於友善年長者的環境規劃已經有許多成功的案例,如:完善利用人口外移城市,作為年長者友善生活圈的整體規劃;在人口密集處規劃提供長輩活動的公園及善用”斜坡”地形,改造成為友善長者的運動空間。

高齡化社會的健康議題

“失能”與”失智”是邁入老年後的重要關注議題,隨著年齡的增長,活動力和記憶力會逐漸的下降,老年後的生活如何維持品質是重要的課題,透過持續社交、吃的健康、規律運動和保持心情,可以幫助健康的維持。以下提供一些方法作為參考:

  • 運動
    經許多研究結果證實,運動可以減少阿茲海默症發生的機會,且對於心臟、血液循環、體重和心理健康皆有幫助。建議年長者平時可以規律進行”20-30分鐘的有氧運動”和”肌肉強度訓練”。中強度的有氧運動有:快走、游泳、登山及網球等。另外,像是走路、居家環境打掃、園藝、烹飪及清洗碗盤等,也屬於日常中的有氧活動。肌肉強度訓練能夠幫助四肢和內臟的正常運作,同時也可以幫助控制血液中的血糖(血糖是影響失智發生的危險因子之一)。肌肉強度訓練包括有:瑜珈、太極、重量訓練、皮拉提斯及伏地挺身等。年長者為避免運動過量所帶來的傷害,建議選擇一個自己最能夠勝任和喜歡的運動模式,循序漸進的慢慢養成習慣為佳。
  • 維持聽力
    失去聽力可能會影響失智的發生,為了維持良好的聽力,平時應盡量遠離充滿噪音的環境和避免長期配戴耳機。
  • 長期監控及管理健康狀況
    長期監測血壓、血糖等數值和維持健康體重。隨著年齡的增長,活動力和代謝力會下降,平時應避免過量飲食。均衡攝取蔬菜水果、澱粉(馬鈴薯、麵包、米飯及麵類)、奶類、蛋白質(蛋、豆、魚、肉)及不飽和脂肪酸等營養。維生素及礦物質的部分,年長者建議可以補充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D、葉酸、鈣及鐵等。
  • 補充足夠的水份
    水份補充對於年長者來說相當重要,能夠避免脫水的發生,建議每日補充6-8杯水。另外,也可以穿插補充牛奶、天然原榨果汁和適量的茶及咖啡,增加飲品多樣性。
  • 減少鹽分的攝取
    過多的鈉會對年長者造成心血管健康的影響,建議每日減少攝取約6克的鹽分;購買加工食品時,仔細評估鹽的含量是否超過每日的攝取量。平時料理時,也可以使用胡椒和香料來取代鹽份。
  • 避免酒精
    高熱量的酒精會影響體重的上升,當體重過重時,會影響年長者的活動力、心臟疾病、糖尿病及關節退化等的發生。為維持體重和身體健康,應避免對於酒精的攝取。


資料來源:

  1. Activity-Friendly Built Environments in a Super-Aged Society, Japan: Current Challenges and toward a Research Agenda.
  2. Health at a Glance: Asia/Pacific 2020 : Measuring Progress Towards Universal Health Coverage.
  3. Aging in Taiwan: Building a Society for Active Aging and Aging in Place.
  4. Reduce your risk of dementia.
  5. Healthy eating for older adults.
avatar-img
3會員
1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日日純濢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春季受季節轉換的影響,出現風大、氣候多變和花粉等現象,容易引起過敏,發生呼吸系統和皮膚的不適。常見的過敏性鼻炎就是受到發炎物質的影響,出現流鼻水、鼻塞和打噴嚏…等狀況。過敏反應的機制是如何發生的?您知道益生菌對於過敏性鼻炎,經部分研究證實可以產生幫助?讓我們從本篇的專欄內容中,一起來了解過敏和益
「膽固醇」是身體組成所必須,能夠幫助細胞維持正常、生成賀爾蒙和維生素等。「膽固醇」有兩個主要的來源:其一是由人體肝臟自行製造;另外是透過肉類或乳製品等來源取得。「膽固醇」可以分為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兩類,透過血液的循環遍及全身,影響健康。低密度脂蛋白是對身體有害的膽固醇
葉黃素(Lutein)屬於類胡蘿蔔素(Carotenoid),在自然界中與玉米黃素共同存在。人體的視網膜黃斑部中存在高濃度的葉黃素。  經臨床研究證實,葉黃素具有過濾藍光、抗發炎、抗自由基等特性。葉黃素無法由人體自行合成,因此必須透過食物中攝取。  哪些食物中含有葉黃素  葉黃素豐富存在於
保養品種類繁多,包括:乳液、化妝水、精華液、面膜…等,想要完成保養程序,瓶瓶罐罐佔據了許多空間…有沒有一種方式,能夠讓保養變得更加簡單呢? 試試這些高CP值營養素,為你由內而外建立肌膚好基礎,讓保養步驟也能輕鬆完成。 飲食與皮膚 皮膚是人體中最大的器官,能夠保護身體免於外來病原體、紫外線、化
延續上篇對於脂溶性維生素A、D、E、K的介紹。緊接著讓我們一起來認識水溶性維生素B群和C。 維生素B群 由B1、B2、菸鹼素、泛酸、B6、生物素、葉酸和B12組成。維生素B群,在身體的分解和合成代謝過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因水溶性的特性,容易隨著水分的流失排出體外,因此需要每天額外的進行補充。
維生素的發現 顛覆於過去所認知只有四大營養素(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礦物質)存在的觀念,波蘭生化學家卡西米爾.芬克(Casimir Funk),於1912年首次提出腳氣病是由於缺乏從米糠中所分離出的某種水溶性晶體物質而造成,並將其命名為“vitamine“。其後自十九世紀初期至二十世紀
春季受季節轉換的影響,出現風大、氣候多變和花粉等現象,容易引起過敏,發生呼吸系統和皮膚的不適。常見的過敏性鼻炎就是受到發炎物質的影響,出現流鼻水、鼻塞和打噴嚏…等狀況。過敏反應的機制是如何發生的?您知道益生菌對於過敏性鼻炎,經部分研究證實可以產生幫助?讓我們從本篇的專欄內容中,一起來了解過敏和益
「膽固醇」是身體組成所必須,能夠幫助細胞維持正常、生成賀爾蒙和維生素等。「膽固醇」有兩個主要的來源:其一是由人體肝臟自行製造;另外是透過肉類或乳製品等來源取得。「膽固醇」可以分為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兩類,透過血液的循環遍及全身,影響健康。低密度脂蛋白是對身體有害的膽固醇
葉黃素(Lutein)屬於類胡蘿蔔素(Carotenoid),在自然界中與玉米黃素共同存在。人體的視網膜黃斑部中存在高濃度的葉黃素。  經臨床研究證實,葉黃素具有過濾藍光、抗發炎、抗自由基等特性。葉黃素無法由人體自行合成,因此必須透過食物中攝取。  哪些食物中含有葉黃素  葉黃素豐富存在於
保養品種類繁多,包括:乳液、化妝水、精華液、面膜…等,想要完成保養程序,瓶瓶罐罐佔據了許多空間…有沒有一種方式,能夠讓保養變得更加簡單呢? 試試這些高CP值營養素,為你由內而外建立肌膚好基礎,讓保養步驟也能輕鬆完成。 飲食與皮膚 皮膚是人體中最大的器官,能夠保護身體免於外來病原體、紫外線、化
延續上篇對於脂溶性維生素A、D、E、K的介紹。緊接著讓我們一起來認識水溶性維生素B群和C。 維生素B群 由B1、B2、菸鹼素、泛酸、B6、生物素、葉酸和B12組成。維生素B群,在身體的分解和合成代謝過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因水溶性的特性,容易隨著水分的流失排出體外,因此需要每天額外的進行補充。
維生素的發現 顛覆於過去所認知只有四大營養素(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礦物質)存在的觀念,波蘭生化學家卡西米爾.芬克(Casimir Funk),於1912年首次提出腳氣病是由於缺乏從米糠中所分離出的某種水溶性晶體物質而造成,並將其命名為“vitamine“。其後自十九世紀初期至二十世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現在大家因為疫情的關係,已經經歷過在家或戶外,簡單徒手運動的過程。今天要來探討,比較輕鬆簡單的,室內或室外的徒手運動,為何對於身體抗老化的效果不佳? 一、便利生活的隱憂 : 身體退化失能潮 首先想說這個主題是因為,我們正處於一個超高齡少子化的社會,也就是說年紀超過60歲以上的長輩是越
Thumbnail
世界衛生組織在2002年提出了「活躍老化」的觀念,並定義為「提升民眾老年期生活品質,並達到最適宜的健康、社會參與及安全的過程。」在當今,活躍老化不僅是一種生活態度,也成為全球性社會運動,更是目前各國老人福利政策的核心價值和目標。臺灣預計在2025年即將步入超高齡社會,依據內政部調
Thumbnail
隨著人口結構變化,全球許多國家呈現高齡化趨勢。臺灣已進入「高齡社會」並預估進入「超高齡社會」。推動「在地老化」的概念,讓年長者能夠舒適地在熟悉的家或社區養老,並提倡全方位的規劃及安排老年生活。
Thumbnail
親愛的讀者朋友,我不知道你的年紀,也許你從未思考過「養老」這個問題,或甚至覺得「養老」或「退休生活」距離自己還很遙遠。 但只要從社會結構宏觀的角度來看,若現在的你沒有未雨綢繆的思維和規劃,很可能就要一輩子為錢工作到老。 無論你現在是20歲、30歲、還是40歲。 老齡化社會 根據UN的定義,6
Thumbnail
大部分各國政府,都以 65 歲以上, 也就是大約退休之後的年齡,視之為老年階段的分水嶺。 基於個人在心中的想法以及親身經歷的印證,我可以說,進入 70歲以後的階段才是真正人生的精華的價值所在。 不過,在這個同時,各項身心潛在的問題才逐漸明顯地在增大 “衝擊的可能性”與 “影響的程度”
Thumbnail
當新聞媒體的報導都在盛讚某某明星很「凍齡」的時候,似乎只會讓我們先意識到保持外表年輕的重要性,卻忽略了身體也會隨著年紀增長而日益衰老,在我們亟欲探詢讓我們能保持年輕外貌的同時,更需要為了老後的生活品質而預做準備。 我們時常聽到許多長輩以自己已經年老當作理由來拒絕均衡飲食、規律運動及持續
Thumbnail
常常生活中會聽到有人的生日祝福語是”祝您長命百歲”,如今在醫學發達和人口結構的改變下,以及大家開始注重養生、樂活,平均壽命也越來越長,依據國發會的人口推估統計(如下圖),我國已於1993年成為高齡化社會,2018年轉為高齡社會,推估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 (平均一百人中有二十位65歲以上老人)
新四十族群就是不只盤算金錢,還會接納居住、人際、甚至職場等新的議題到生活裏來,畢竟,從退休年齡一直到老死,還是想要活得精彩豐富呀!
Thumbnail
「超高齡社會」一般指65歲以上人口比例超過20%的社會。此一術語通常用以描述一個國家或地區其老年人口比例快速增加,並且已達相對較高水平。「超高齡社會」的特點是老年人口的占比飆高,並且經常伴隨社經和醫療挑戰。亟需政府和社會各界預為籌繆,以應對激增的需求和社會劇烈的變化。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現在大家因為疫情的關係,已經經歷過在家或戶外,簡單徒手運動的過程。今天要來探討,比較輕鬆簡單的,室內或室外的徒手運動,為何對於身體抗老化的效果不佳? 一、便利生活的隱憂 : 身體退化失能潮 首先想說這個主題是因為,我們正處於一個超高齡少子化的社會,也就是說年紀超過60歲以上的長輩是越
Thumbnail
世界衛生組織在2002年提出了「活躍老化」的觀念,並定義為「提升民眾老年期生活品質,並達到最適宜的健康、社會參與及安全的過程。」在當今,活躍老化不僅是一種生活態度,也成為全球性社會運動,更是目前各國老人福利政策的核心價值和目標。臺灣預計在2025年即將步入超高齡社會,依據內政部調
Thumbnail
隨著人口結構變化,全球許多國家呈現高齡化趨勢。臺灣已進入「高齡社會」並預估進入「超高齡社會」。推動「在地老化」的概念,讓年長者能夠舒適地在熟悉的家或社區養老,並提倡全方位的規劃及安排老年生活。
Thumbnail
親愛的讀者朋友,我不知道你的年紀,也許你從未思考過「養老」這個問題,或甚至覺得「養老」或「退休生活」距離自己還很遙遠。 但只要從社會結構宏觀的角度來看,若現在的你沒有未雨綢繆的思維和規劃,很可能就要一輩子為錢工作到老。 無論你現在是20歲、30歲、還是40歲。 老齡化社會 根據UN的定義,6
Thumbnail
大部分各國政府,都以 65 歲以上, 也就是大約退休之後的年齡,視之為老年階段的分水嶺。 基於個人在心中的想法以及親身經歷的印證,我可以說,進入 70歲以後的階段才是真正人生的精華的價值所在。 不過,在這個同時,各項身心潛在的問題才逐漸明顯地在增大 “衝擊的可能性”與 “影響的程度”
Thumbnail
當新聞媒體的報導都在盛讚某某明星很「凍齡」的時候,似乎只會讓我們先意識到保持外表年輕的重要性,卻忽略了身體也會隨著年紀增長而日益衰老,在我們亟欲探詢讓我們能保持年輕外貌的同時,更需要為了老後的生活品質而預做準備。 我們時常聽到許多長輩以自己已經年老當作理由來拒絕均衡飲食、規律運動及持續
Thumbnail
常常生活中會聽到有人的生日祝福語是”祝您長命百歲”,如今在醫學發達和人口結構的改變下,以及大家開始注重養生、樂活,平均壽命也越來越長,依據國發會的人口推估統計(如下圖),我國已於1993年成為高齡化社會,2018年轉為高齡社會,推估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 (平均一百人中有二十位65歲以上老人)
新四十族群就是不只盤算金錢,還會接納居住、人際、甚至職場等新的議題到生活裏來,畢竟,從退休年齡一直到老死,還是想要活得精彩豐富呀!
Thumbnail
「超高齡社會」一般指65歲以上人口比例超過20%的社會。此一術語通常用以描述一個國家或地區其老年人口比例快速增加,並且已達相對較高水平。「超高齡社會」的特點是老年人口的占比飆高,並且經常伴隨社經和醫療挑戰。亟需政府和社會各界預為籌繆,以應對激增的需求和社會劇烈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