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6/12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理性的發現感性的基礎是,科學

raw-image



 曾在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得主的實驗室裏,做有關記憶的生物學研究實驗的80後喬納·萊勒,寫了三本書組合成的《創造與想像》書系。

《普魯斯特找到了記憶的秘密》刻畫了包括小說家普魯斯特、印象派畫家塞尚等,八位創作者的作品內容與神經科學之間的關連。

《鮑勃·迪倫寫不出歌兒了》專注在「想像力」,跟腦科學與神經科學研究之間的連結。《阿加莎·克裏斯蒂失蹤了》則是把神秘感,放置在人類所在乎的「意義之網」之中去思考。

必須說,能把科學跟想像,理性跟感性,創造力與技術如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寫得清爽,著實不容易。

--《追憶似水年華》這部小說裏,普魯斯特一直在尋找時間靜止狀態下的那一方隱匿的空間。
--他的記憶創造了藝術。鄉愁成了為他止痛的藥膏。因為“我們的生活若是奔波流浪、遠走他鄉,那麼記憶就應該是宛若處子般靜穆”。普魯斯特深知,每當他在記憶中遺失了自己,同時也會相應地失去對時間的感知。
--我們對往事的追憶都會帶有一星半點的私心,不管它們是否發生過,大腦會讓我們覺得這些記憶就是那麼真實。
--令人不安的現實卻是,我們也是採取如同普魯斯特所寫的那種方式去回憶過去的。只要我們擁有要喚回的記憶,那些記憶就會一直不斷地被我們修飾,從而與我們後來知曉的東西相吻合。
--你越是用力回想,記憶就會變得越不精確。
--普魯斯特憑直覺知道,記憶需要這種變更過程。如果你想要設法防止記憶改變,那麼只能終止它的存在。貢佈雷就這樣遺失了。這就是普魯斯特滿懷歉意的秘密:對於某一件事情,我們為了記住它,就必須記錯它。

萊勒把尼采對於沉思的質疑,佛洛依德對於回憶不准確的理解,神經科學還有腦科學研究跟實驗的論文與專著,將文化的思考與實驗的成果交互佐證出有如蜘蛛網般的綿密文字。

被喻為最繪畫蘋果的塞尚,他所掀起的藝術跟文化革命是:創作者不應該僅僅描繪「外在真實」,而應該戮力於呈現被描繪對象的「內在真實」。

《普魯斯特找到了記憶的秘密》這本書,讓我們發現我們以為藝文都僅僅在「務虛」的這個看法,應該要升級到試圖去理解背後「務實」的努力。

一年挑戰100本書之18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