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07|閱讀時間 ‧ 約 22 分鐘

一O九、在情緒面前,沒有必須

在近幾年的生活中我實在無法接受一段對方主動糾纏的關係,只要在人際互動中,心裡頭隱約出現一點「夠了沒」時,大概就是我想逃跑的徵兆。

雖然我是個躁鬱症患者,但在平日裡我對情緒的覺察和認識很明顯比一般人來得更深刻一些。部份來自專業的訓練,但更多的是自己平時的練習。沒錯唷,情緒調節是非常需要刻意練習才會成為很自然的一部份。

比起身邊我所接觸的人,我很清楚,我非常擅於獨處,我也很需要一個人的時間。因為有段時間,我發現到自己「過度體貼」這個狀況層出不窮。我並非出於自願,而是常為了顧全大局,時常擔任順從的角色,因為害怕整體計畫不成功,自然而然我認為自己必須成為隨和、懂事的那個人。

因為過去的我,總是覺得只要我犧牲自己的時間,配合大家,一切就會沒問題。可是真的是如此嗎?

某天我只是瞄到一本書的背面寫著「如果『善待疲憊的自己』是一件衣服,請容許自己穿上它⋯⋯」瞬間,我感受到心中某種壓迫得到釋放了。接下來的日子,我練習將別人對我的需要擺到一旁,不管他們再怎麼明示暗示,我都會以自己的感受優先。

那種「我必須怎麼樣⋯⋯才會怎麼樣」委屈求全的模式,在一段時間後蕩然無存。我才知道,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就像跳雙人舞的組合,要有進有退一支舞才有辦法完成,若其中一人一直後退,那這支舞終究是跳不起來的。

別人就只是別人,他們沒有義務要照顧你,但你有必要好好對待自己。在某次我協助一個同學擔任她論文口試記錄者,最後她陪著校外口委先搭車離去,留我一個人在口試場地善後,以致於我只能放了自己朋友鴿子後,我就知道,別人會很放心把一切交給我的這種場景不斷發生,其實就是我一手促成的。可是這樣的我真的開心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因為過程我常覺得心裡悶悶的,它在提醒我,不要再扛這種責任了。所以這幾年,我與周圍人的關係越來越健康,動不動遲到一小時以上的朋友就懶得約了、每次只想不斷問問題要你給答案的人我也不想回應了,然後,人生變得好自在喔。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