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少年犯罪,然「行為是各項因素綜合交流下的最終結果」
漫畫畫出了少年們的表情,看了覺得難過與不捨。那是種知道是自己的問題,然不知道為什麼衝動感到束手無策且一片空白,然後他們接受處罰。他們的眼神茫然、心靈空洞、無所適從、無法理解複雜為何,當生活不順遂時不知道怎麼做才是對?他們能感到無以名狀的煩躁情緒,繼而引發恐慌,智能障礙且未受到良好教育的他們缺乏心理工具,導致學習困難、情緒調節困難、不懂社交…累積到最後便在「暴怒攻擊VS壓抑憂鬱」兩極端之間遊走。
#田町雪人:輕度智能障礙。16歲入院。在少年院是模範生,出院後犯下殺人罪。
#門倉恭子:臨界智能。15歲懷著八個月身孕入院,在院內產下一女。
並非是智能障礙或邊緣智力的孩子就會是這樣,因為還有家人關係、穩定經濟、友善環境、固定規律及找到有生存意義的生活方式,能撐起一個人。
只是這些可憐的故事都沒有,這些少年少女就像手無寸鐵、沒有資源,獨自面對生活的大恐龍。他們出獄後重複犯案機率高,因為沒有其他資源與條件就會如此,會重現舊的錯誤應對。
田町雪人最後被判長期監禁,可他是寧願待在監獄的,也比出社會的各種人際壓力、詐騙還來的好。門倉恭子最終勇敢求助,為了女兒她做出新行為,這很不容易,因為她成長的環境並沒有關係範本,只有不斷地羞愧與羞怒,還好她們最終脫離壞的循環,母女獨立生活。
犯罪的少年們仍需要處罰,但這些真實改編故事告訴我們,該如何真正地協助他們,像是情緒教育(體驗、認知步驟說明、練習)、求助概念(包括拒絕、法律權益)、結構式的輔助工具(如應用手機提醒自己)及正向鼓勵(被肯定、被期待)。
當他們臉上終於展露好的表情時,田町雪人想起了過去有人邀請他去當幼教老師、母親的期待、同事的肯定;門倉恭子則是重新獲得了女兒的認可,兩人親密且相依為命。少年們最需要「關係連結」,這是難以言喻的安全連結裡,才能讓他們專注學習以發揮能力的最大直,從被需要裡找到生存奮鬥的意義。
「行為是各項因素綜合交流下的最終結果」,不管是誰,尤其未成年者,更需要我們去理解他們行為背後的動機,那裡有他們說不出來的匱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