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09|閱讀時間 ‧ 約 23 分鐘

我對便當的執念

不知道有沒有人跟我一樣極度愛吃便當,以前我聽到我媽要去買便當都很開心,光是聽到便當兩個字就餓了。我不懂為什麼會有人可以吃便當吃膩,我可以一直吃一直吃,對面便當吃膩就吃巷子裡面那間,雞腿便當吃膩,就吃排骨便當、燒臘便當、雞排便當、招牌便當,哪有什麼好吃膩,好吃就是要一直吃。


青少年時期我可以吃完一個大雞腿便當,飯菜全部掃光,再喝個紫菜湯;高中後搬去外面住,當時覺得自己很胖,整天想著減肥,所以都跟老闆說飯少一點,炸雞腿改成滷雞腿,覺得這樣吃起來比較瘦,但也沒想過要健康。


出社會工作後,身體開始各種狀況,所以便當白飯換成了紫米飯,滷汁就算免費的也盡量不加,配菜從百頁豆腐改成青菜和玉米,滷雞腿也改成瘦肉片,不變的是滷蛋還是滷蛋。


來到加拿大後,讓我不適應的原因之一,就是沒有隨處可見俗又大碗的便當店,初來乍到一道料理也不會,好不容易剛煮完失敗的午餐,接著就要想晚餐要煮什麼,有時候打開冰箱才發現,採買忘了買下一餐、明天、後天的食材。剛來的第一週經常餓肚子,因為食物煮壞了,或是忘了要煮,那時候突然可以同理為什麼流浪狗看到食物,就算吃到吐也要吃,因為很怕下一餐又餓到(拿自己跟狗比)。


難得找到的台灣餐廳,便當要不是用那種環保的紙盒裝著,不然就是白色的玉米澱粉做的白色盒子,不能自己選菜色以外,整個便當都感覺都不再是便當,而是普通的外賣。


為了回味台灣味,在家開始練習各種食譜(不會煮菜是活不下去的),漸漸的因為習慣在家開火,整個生活的重心也漸漸回到家裡,而不是這三餐往外覓食,吃習慣了自己在家煮的「相對健康」的料理,太常外食反而會有一種身體很負重的感覺。


回想以前在台灣,從早到宵夜都是外食,從高中吃到25歲,腸胃不舒服和膽固醇過高也都不是無跡可尋,但當時的生活習慣就是如此,也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妥的地方,也想不通為什麼健檢上會有紅字。


以前跟朋友聊天,十之八九聊男人、購物;現在跟朋友聊天,十之八九都在聊煮菜,分享最近找到的食譜,食材要怎麼處理才好吃,現在連對米都開始挑剔。在台灣這可能是有家室的人中年人才會做的事?但我覺得這樣的生活也蠻好的, 跟朋友還多了共同的興趣。




好久沒有中文寫作,因為常覺得寫的很不順口,現在大部分都在我的Medium上英文寫作,難得打開電腦中文寫作,寫的竟然是我對便當的熱愛,還一點卡的感覺都沒有,可見我對便當的執念不一般。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Elsie's Universe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