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6|閱讀時間 ‧ 約 25 分鐘

這本書我不賣!必須時刻拿起來練習擺脫生活焦慮無力感|讀《踏實感的練習》

五月那麼一晃眼的來到尾聲,這個月聚集了所有讓人焦慮的要素,除了自己的工作躁症,毫無動力翻新書外,最近更關注社會上各種讓人擔憂的變動(雖然也從中看見許多台灣人的創意與勇敢)在這樣的情緒夾擊下,能有《踏實感的練習》陪我閱讀復健,緩和焦躁的確再適合不過。

raw-image


原來我也陷入了「個人英雄主義」!?

作者布萊德.史托伯格於我們世俗標準來看就是一位「成功」的人,然而這樣的他卻深陷焦慮與強迫症所苦。人們為什麼很難停下腳步?因為在這個講求「生產力、提高效率」的社會中,我們不自覺陷入希望能不斷挑戰自我,達成不可能任務的壓力迴圈,作者稱這心態為「個人英雄主義」。

這幾乎戳中我性格的描述讓我在第一時間翻書就感到不安,正因為停不下來的失速生活,只能不斷向前邁進,也一再感覺到自己不夠好,只好更加努力,隨著這樣的循環導致疲憊感無所不在。

我回想了過去在工作上總是以很強的責任感為傲,不希望新人在工作上混亂而幾乎快要對每件事耳提面命,然而在最忙碌的時期被前輩提醒:「你認為這樣對團隊最佳的方式,對新人來說並不一定。」自己更常因為想把事情都攬在身上而壓力過大,這原本應該算是美德的行為,卻成為變相的個人英雄主義,忘記很多事情的促成,是要團隊一起碰撞出來的。


掌握人生踏實感的六大原則


那個「期望的你」,就是內耗的主因。

作者提出的「踏實成功六大原則-接納、臨在、耐心、脆弱、連結、運動」中,我最有感也覺得最難的,就是第一步的接納。


無論大事小事,想要事情獲得進展,就必須把「接納現在的你」當成起點。請注意,你所要接納的不是「你希望成為的你」,不是「你認為你該成為的你」,也不是「其他人認為你該成為的你」,而是「現在的你」。



其中一個拉回當下的技巧,就是對自己說出:「這個是現在的狀況。我正在盡全力。」


無論狀態在最好還是最差,我總想著「以後的我可以.…..」。比如今天靈感爆棚,腦中概念還沒落實,我就幻想我瞬間寫好了三篇文,後面不怕停更(啊好羞恥>"<);或是最近太低潮,我都想等最近工作壓力告一段落我就會好了,殊不知一直忽視「現在的我」,讓那些根本還沒發生的未來成為我內耗的主因。


當我的耐心不是我的耐心

這也是書中另一個打臉我的自以為。一直以來我都覺得自己是個很有耐心的人,然而最近不管是閱讀、寫文章或甚至與人交談,都呈現比以往更崩壞式的急躁。透過書中練習我體會到,我對太多東西都堅持完成,導致對待每件事情的耐心不斷被壓縮。當越來越想要事情快點完成,就越容易因為出錯或品質差,而讓心情更加糟糕。


或許我該堅持的不是自以為的耐心,而是製作「不辦事項清單」XD 練習將注意力與精力用在符合自我價值的地方,也要明白很多事情不是做完就結束,而是一場長遠的練習。


「如果我們能擴展視野,明白人生有太多事情都像一場需要打滿九局的比賽,那麼對於眼前的事情就不會急於求成,也不會因為一時的落後而感到痛苦萬分。」


最後聊聊社群

然而讓我非常受觸動的還有作者引用心理學家佛洛姆,於1955年呼籲大家不要用「行銷導向」來看待自己:

一個人若將身、心、靈視為資本,將聰明投資以獲取最高利益視為人生目的,那麼友善、禮貌、仁慈等德行就會變成商品,被包裝成「一套人格設定」,以便在人格市場上賣得更高價錢。當他無法將自己經營成能夠獲利的商品,就會覺得自己很失敗;倘若如願獲利,就會覺得自己很成功。

佛洛姆的這段話恰恰點出現代許多人因社群感到焦慮的主因。同樣在做行銷工作,看過許多關於「人設」的崩壞例子,還有因為受到的關注度大起大落而感到憂鬱、甚至不惜代價來博取關注的人們。這句話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提醒,莫將那個在網路上被建立起的自己,視為唯一能接受的自己。

當我最近更在意自己的真實生活是否快樂,也重新體悟到社群上的我只是一部分的我,並不代表我所有的身分認同,對很多數字就能安然以待,讓自己的心保持平靜,不用刻意去塑造你是什麼樣的人設,才能開心又長久。


/

終於明白為何各大書友都把他視為年度愛書,(歡迎來畫說IG看大家怎麼推薦這本書!)《踏實感的練習》裡頭所講述的概念絕對不算新穎,你甚至能在裡頭看見許多書籍的影子,然而正因這些需要練習的概念無比稀鬆平常,恰恰強調了它的「無時效性」。書中的案例有些都很古早,然而在2024年的今天依然適用,我想這就是人生本質吧,在高峰與低谷間隨時穿插,意識到自己低潮時能重新校正,人生不是一次到位,而是一次又一次的練習。

很多時候會想在一本書中馬上找到解答,殊不知這些都只是過程阿。此書無疑能伴在我身邊長久。


當我們把一件事情變成一個練習時,就會從「你現在正在做的一件事」,瞬間轉變為「你持續努力改變的一個過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紀錄最近看完,且好希望讓你們也知道的書。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