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31|閱讀時間 ‧ 約 25 分鐘

人是瘋狂、不理性、衝動、受情緒驅使的動物

還記得上一次自己有情緒是什麼時候嗎?一直以來我都很強調對自我的成長、理解,但只要談到人,我們就很難避免談論情緒這個詞。

從小到大我都很習慣壓抑自己的情緒,我認為表達除了開心以外的情緒是會對他人造成影響的,所以我習慣在負面情緒產生時選擇不說話,默默遠離人群,害怕自己會突然失控、讓我的情緒傷害到身邊的人。

甚至連我當時的朋友、伴侶對我說「你是不是心情不好?」,我還天真的以為這樣對他們沒有影響,睡一覺後明天都還是可以相處的很好。

直到最近,我聽到了一個實驗分享,只要團體中有一個人在壓抑負面情緒,那周圍的人血壓都會升高,那時我才明白,我下意識的壓抑並沒有解決問題,只是將問題放在壓力鍋,等我壓不住時遲早會炸開,那時才真正的傷人。

既然我們人類會受到情緒影響,又無法避免它的出現,我們應該怎麼樣和情緒共處?

情緒是如何產生的?

談如何共處前,我想簡單聊聊為何會有情緒產生,而這要回歸到我們的大腦裡的兩個和情緒有關的區塊:杏仁核和前額葉。

  • 杏仁核:我們最常講產生「戰與逃」反應的區塊,在人類演化的過程中扮演增加我們生存率的角色,負責產生情緒與反應,例如:恐懼、憤怒、性慾、飢餓、失落等。
  • 前額葉:負責決策、抑制衝動以及調節情緒的區塊,對我們的日常生活以及對於高級認知等工作起到很重要的功用。

如果要簡單形容的話,杏仁核就像是油門,前額葉則是煞車,在速度過快時前額葉會想辦法讓我們停下來,但很可惜的是,我們更喜歡踩油門,因為人類在幾百萬年的演化中靠著杏仁核存活下來的機會更高,所以在潛意識裡我們更放任杏仁核掌控我們的身體

而一旦杏仁核掌控我們的身體,我們很常會做出相較平常更激烈的反應。

如果要增進對自己的理解,那就要和情緒做連結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這本書裡提到一句話:

「我相信你一定不喜歡,但如果你要增進對自己的了解,就要跟自己的情緒做連結,並理解這些情慾。如果你否認他們,無論是無視還是壓抑的方式,結果就像截肢,就如同身體某個重要的部位被切掉,你在某種程度上變成了一個殘缺的人。

逃避情緒的狀況就像我一開始說的,否認自己正在不開心,或是選擇不表達出來,某種意義上我們就是在逃避人類最原始的本能,強行將自己變成機器人,大家都知道你在不開心,但只有你自己進到了另外一個世界。

那要怎麼和情緒做連結呢?

在《FBI談判術》這本書中有提到標籤法,就是一種當情緒出現時,我們辨識它,並貼上快樂、生氣、難過等標籤的作法,神奇的是一但我們貼上了標籤,很大程度就會降低我們對它的反應。

這個做法很簡單,當情緒出現時我們可以這樣做:

  1. 停下來觀察自己的感受
  2. 察覺自己現在是什麼情緒
  3. 貼上標籤,「我感到生氣」「我感到難過」
  4. 尋找自己為何會感受到這些情緒,「他說了傷人的話」「她似乎不在意我的感受」
  5. 允許自己接納情緒
  6. 找出自己想如何對待這些情緒

認同這些情緒,並誠實的對自己做出回應,是對自己以及周圍的人都更負責任的作法。

總結

不管是開心、難過、生氣、沮喪,這些情緒會突然出現,並迅速佔領我們大腦,去影響我們做的任何決定,比起壓抑或是直接發洩,我們更可以試著去辨識自己的情緒,透過更健康的方式向外界傳達。

人是瘋狂、不理性、衝動、受情緒驅使的動物,但同時也因為這個特性,我們利用了衝動完成了很多之前的人想都不敢想的事,也利用了感性去完成了許多偉大的文學作品,情緒是人類天生的限制,也是我們踏向無限可能的階梯。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