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6/08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如何判斷自己與公司是否契合?

先前曾被正在求職的朋友問到,要如何在選擇工作時,判斷自己與公司是否契合?

因為對方待過不那麼合拍的單位。雖然薪資待遇符合期望、產業發展也算有前景,但就是有各種原因讓人待不下去,希望之後不會再誤入歧途,但又不確定在面試階段可以做什麼樣的準備。

因此,以下希望透過這篇文章,初步彙整自己的經驗,也與大家分享。


客觀資訊與主觀判斷

以自己的經驗來說,有兩個方向能進行資訊收集與判斷:先是客觀資訊,如:產業生態、公司是否為上市上櫃、財報、薪資結構與福利、組織架構、工作職掌等。

但即使前述條件都令人滿意的情況下,還是有極高的機率遇到不契合的組織,因為我們在選擇一間公司時,其實還會牽涉到個人內在驅力。

像是:公司/部門/團隊文化、團隊/跨團隊的協作與溝通模式、協作對象的複雜度與難度、主管的領導與溝通風格、職位晉升的頻率與速度、職位的目標設定、個人成長與發展空間等等。

然而,為什麼這些是重要的?甚至重要到能夠用來當作判斷自己跟這間公司是否契合呢?

因為這些項目很直接地牽涉到了「我們未來工作的日常會長成什麼模樣?」以及「跟我們所追求、期待的短中期未來是否吻合?」


其實,這一切多半與人有關

以下是各項目的簡要說明:

  • 公司/部門/團隊文化
    • 一句話來說是公司/部門/團隊在面對挑戰、爭執時,會依據什麼來做決定?反過來也可說是公司/部門/團隊在做決定時,不考慮什麼?
    • 以上和自己的價值觀有無衝突?
  • 團隊/跨團隊的協作與溝通模式
    • 團隊內部/跨團隊之間如何互動,是高度流程化到每件事情都要按照 SOP 來溝通?
    • 還是高度靈活到會因為對象的不同,而產生個別的溝通與協作方式?
    • 因為有人喜歡照規矩做事,但也會有人不喜歡太多的限制,希望保留彈性。
  • 協作對象的複雜度與難度
      • 自己的職務會需要跟哪些垂直、水平、外部的協作對象合作?
      • 有多少比例的業務會牽涉到這些對象?
      • 這一切都會直接變成我們加入公司後,最為日常的工作面貌。
      • 這除了考驗溝通與協作能力之外,也與我們個人的偏好高度相關。
  • 主管的領導與溝通風格
    • 主管的個人特質,以及帶領團隊的風格是什麼?偏向高度賦權,還是微觀管理?走親民路線?還是只與你討論工作相關的事?
    • 團隊爭執時,主管會不會介入調停?需要指導/意見時,會不會主動分享?
    • 更簡單來說,我們覺得對方會是自己心目中的好主管嗎?
  • 職位的目標設定
    • 自己所擔任的職位角色需要負責的目標是什麼?
    • 如果我做得好,對公司的實質影響是?
    • 每個人對於目標的難度期望有所不同,可能是艱鉅,或是墊起腳尖就能做到,又或者容易達標,甚至是沒定目標,只要做好工作不出錯就好。
  • 職位晉升的頻率與速度
      • 以公司發展的速度和資源配置來看,自己的部門、團隊、職位是否有向上與擴大的成長性?
      • 是階層化組織,要隨著年資與達標狀態來一階一階地爬?
      • 還是只要有能力,就有機會在短時間內晉升到同齡工作者未必能做到的職務?(備註:這裡談的是工作範疇中能擁有實質的決策權與資源配置,像是管理預算、人力等,而不只是職稱的變化)
  • 個人成長與發展空間
    • 除卻上述的公司發展速度與資源配置之外,以往上爬來說,自己期望發展的核心能力與路徑,是否大略吻合公司所提供的環境與機會?
    • 以拓展能力廣度來說,如果未來希望轉調職務,學習增加水平面向的核心能力,這是公司能提供與接受的嗎?


我最在意的是什麼?

上述這些看起來相當龐雜,但回到自己身上,要問的其實一直都是:「自己最在意的是什麼?」

要能面面俱到,每項都完全符合期望,這樣的工作機會幾乎是微乎其微的。在判斷與公司的契合度時,肯定會有符合與不完全符合的面向,這時需要找出自己最在意的 2-3 個項目來聚焦。

而當我們專注在特定項目的資訊收集與判斷時,也別忘了沒被放入關注的項目,有沒有發現致命傷或是關鍵影響,使得我們最後因為某個對於公司的小小發現,而毅然決然放棄加入。

在這裡沒有絕對的公式,也沒有如何做決定一定就比較好,因為每個人在意的事情是不同的,所以這會是個非常個人的選擇與體驗。

此外,也會隨著我們工作經歷的累積,進而產生變化(好比過往曾經追逐的偶像,現在可能不是心頭好)。


以上簡要與大家分享,

如果你有使用過不同的判斷依據,或是建議、好奇或疑問,也歡迎留言。

祝福每個在選擇工作機會的人們,都能找到與自己最契合的團隊。

在此,與你擁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