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較須動腦,有心理學背景的人可能較易理解)
「回到本位」!
最近心中一直響起這句話,可能是我的潛意識在告訴我什麼,或者是老天要我知道什麼?並不是那麼清楚?我只記得小時候在玩錢仙、碟仙⋯時,都要畫一個「本位」,是一個起始出發點。勉強解釋,是支撐該物的根源。
我只是知道,每個人並不是單獨的存在,雖然世俗上是這麼認為,以很多論述來說,特質論者或近來很紅的16種人格,甚至大部分的心理測驗⋯等,似乎認為每個人是一個獨立體,有某種東西存在於某人身心,藉由測量,把它顯現出來。這種想法不能說它錯,只是覺得太過單薄。
「每個人在顯示自身時,都必定在某個脈絡及背景之中」,這是我的想法,有點像你看到「圖形」必定顯現在某種「背景」之中,所以「圖形」不是單獨存在,而是以「圖形-背景」的套組呈現,只是往往我們不會注意到「背景」,因為總是「圖形」奪取我們的目光。這個概念應用在心理學對人的理解上,就好像一個外遇的先生,被說「渣」時,是以正宮的先生背景出發的;而在「小三」的背景中,這位男性可能是「真正愛她的人」,冒著被正宮發現的風險和她交往,令她感念不已。
所以人的行為表現,要考慮觀看的人用何種背景理解,他的行為意義才會被你固定,多半一個人的行為意義,是被當代社會認可的背景常模所決定,它不是標準答案,卻是相對多數的答案。一個已婚的男人,他的婚姻平淡無奇,有一天愛上另一個相合的女人,並不會被詮釋成他終於找到真愛,而會被認為「渣男」。因為已婚的事實,讓他變成某人的「先生」,而「先生」的刻劃在我們現在這個社會中,有一定的様子和行為領域,而外遇,顯然已逾越「先生」所該有的樣子,逾越了秩序。
回到本位,就是回到我們社會中,你該有的角色樣子。比如說,你是一個成年男人,同時也是個父親(相對於你兒女),先生(相對於你老婆),兒子(相對於你老媽)及主管(相對於你員工)。當你是先生時,就要小心把你當主管的霸氣和當父親的威嚴放下來,好好把先生的柔情展示出來,如此你在那時就回到本位,展現自己。又如果你是人家的爺爺奶奶,就不要插手孫子的教養,因為那是他的爸爸和媽媽位置要擔負的事。
如果你不在本位而去管其他位子的事,通常你會擔負不該負的責任,最常見的後果是疲累傷神。長久下來會擔負過多的壓力,有一句成語可以作為註腳:「皇帝不急,急死太監」,而現代最常見的現象是:有的父母比孩子還著急他的功課及未來!
所以,「回到本位」有如實至名歸,您會活得很紮實。
追蹤「穗波心理師」FB粉絲專頁或加入「情感聊天室」社團,可不定時收到「今日文章」、Podcast 預告及貓相片
收聽「穗波心理師」podcast(專門談愛、心理和生活的Podcast)
點擊「家庭Q&A諮詢室」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