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7|閱讀時間 ‧ 約 30 分鐘

高手強而有力的學習方法論|超速學習|心得|EP037

🔴這本書在說什麼

快速學會某樣技能,並不是天才才能做到的事,而是每個人都能擁抱的成就,大部分的人只是找不到正確的方法。作者翻閱大量學習論文與理論,完善自己的學習架構,一個月學會素描、半年學會兩種語言、一年完成MIT四年的課程。


作者在書中提了九個學習的法則,我依照我的經驗簡化成七個重點,跟大家分享。


適合這些人

❶ 學一個技能總是要經年累月的人

❷ 覺得自己很笨,什麼都學不好的人

❸ 想要尋找強而有力的學習理論的人



🔵先別開始學

❶ 學習地圖

在學習任何東西之前,先思考你希望學到什麼東西,然後再以這個為出發點思考要怎麼樣去學習,就像看書之前,如果先看一下目錄,還有大小標題,就可以幫助你對這本書或是書本要傳達的概念,能夠更快速的理解。


就好像你在大賣場裡面要找牙膏,你應該也是先看這個大賣場的地圖,找到衛浴用品區,然後過去那邊再去找刷牙相關的區域,對吧?


那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因為如果不這樣做的話,你就是要一排一排的商品架上慢慢找,超級浪費時間的,這個就是有沒有地圖的差別。


所以學東西也是這個樣子,在學一件東西之前,最重要的事情反而是先別學習,而是先花時間研究一下:這個東西的章節、脈絡、架構有什麼,或者你有什麼資源,要怎麼樣去訂一個學習計劃,別人又是什麼學習的?有沒有心得文可以參考?


訂學習計畫時,可以參考SMART原則,有具體目標、可量化可達成、有願景有死線,以此設定明確目標。


接著再化整為零,把目標拆成階段性目標,先讓自己不斷累積微小成功,讓自己啟動飛輪效應,就是建立學習的習慣。



❷ 可擴充的筆記

① 溫故知新:舊知識新體會,比較相同相異

學到一個新的東西,要跟之前舊的東西比較,比較之後你應該可以發現他們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哪些地方又是相異的,仔細去看那些細節,像是知識的邊界:可以用在哪、不能用在哪?


學東西如果找不到相異的地方,覺得他們都差不多,那麼你可能也會把漢堡跟刈包視為是一樣的東西,反正都麵包夾肉嘛,但是事實上他們的差異非常大,無論文化、市場、組成,這些都不一樣。


② 以新融故:新舊知識整合,建立知識蜘蛛網

學的東西最好做一下筆記,而且更重要的是,這個筆記應該要具備可擴充性,就是可以不斷地在往上疊加,讓新的東西跟舊的東西可以整合在一起。具體執行內容會在第三部分介紹。


極其功利的目標

在學習之前,問自己:為何學?學什麼?如何學?學了之後能不能馬上用到?能否改變自身的行為?


學習前要給自己強烈的目標感,而不是亂槍打鳥,就像學英文,有目標的人是為了要通過英文檢定考試或工作上要口說而努力,而沒目標的人就每天10個單字10個單字的背,半年過去,你覺得誰成長幅度會比較快?


每天10個單字10個單字的背,不會沒效果,但是進步效果就慢啊。沒有比較沒有傷害。





🔵強化練習與驗收

❶ 痛感練習

① 分解動作

就像學跳舞的時候,一定不是一開始就是從頭學到尾,而是會拆成很多個部分,每個部分再詳細的分解動作。就像是把一個大的目標拆解成一堆簡單的小目標,簡單就容易克服,最後聚沙成塔,完成了這個看起來好像很可怕的大目標。



② 直擊弱點

分解動作裡面,應該都可以找到比較弱的部分,這個時候就可以高度針對,反覆練習,讓自己的短板不再是短板。


就像是你問英文老師:多益要怎麼樣才能進步,這老師一定一頭霧水啊,然後會問你part幾比較弱,他才好回答你。這不也是同樣的概念嗎?


然後對於弱點就要反覆練習,在這個過程中通常都不會好受,可能還會覺得有點痛苦,但是就跟健身一樣,痛苦才代表著你的學習是有效的。


❷ 即時回饋

你要如何判定這個部分是已經學完了?

① 回授調整:不斷迭代,不斷完善

回授本來是控制系統的一個名詞,90%的控制系統都是回授系統,因為回授就是系統要輸出的時候,會拉一條線跟當初下的命令訊號去作比較,如果一樣,那確定這個輸出就可以發出去了,如果不行,就讓這個系統修正這個輸出,然後再比較一次,循環往復,直到達到誤差範圍以內,所以十分精準。


那套用在學習上面,要怎麼樣做到回授的調整呢?

可能是上完課之後,做一些小測驗。

可能跟教練學打球的時候,不斷地調整自己的姿勢與狀態。

也可能就只是心態上樂於推翻自己既有認知。


總之,不斷迭代,不斷完善。


② 製作筆記:保留學習紀錄

把自己的學習內容做成筆記,就像你要準備研究所考試或是公務員考試,通常那邊的老師都會建議考生,一定要自己做筆記,這樣做的好處是:你吸收完這個概念,再在大腦組織並輸出成文字,這個過程是比只聽老師在台上講有更多心力的投入,又叫主動學習。


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人說筆記一定要自己做才有效,看別人的效果沒那麼好。


你想想看:「翻閱一本書」與「跟別人介紹這本書」這兩種心態的差異性,前者可能很輕鬆,反正隨便翻翻,後者比較會全神貫注,仔細思考,甚至劃線作筆記之類的。這個其實也是主動學習與被動學習的差異。

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可以試著用語音輸入這樣的方式記錄自己每一次學習的心得與成果,這是一種高強度的輸出。我現在都用聽打寫作、AI潤稿、做心智圖。


🔵加深記憶與理解

❶ 回想:總結或展開

① 間隔重複

學完一個東西之後,要三不五時去複習:

。 1248複習周期:

禮拜一學完、禮拜二複習、禮拜四複習、下週一複習,這樣剛好湊成1248。


如果你覺得太麻煩的話,那就每天複習就好了。


② 回想技巧

① 濃縮、提煉、總結

筆記讓你記得多,回想讓你記得久,反覆閱讀是沒有用的,只看筆記不回想就會陷入熟練的無能:你以為你都會,事實上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讀完一段文字之後,簡單做個摘要,或是用問句總結。像是這篇文章主要解釋了什麼問題?他的條件又是什麼?

以這篇讀書心得來說,要做問句總結的話,我會列出這幾個問題:

規劃學習地圖要做到哪些事情?

學習後要做到哪四件事情?

一個好的筆記必須要有哪兩個功能?


🌰例子:

一個曾經叱吒企業的老人跟一個年輕人說:我把我這一輩子所有的人生經驗全部傳授給你

年輕人很期待,拿出筆記本,全神貫注地等著作筆記。

老人:我這輩子經營企業的心法,濃縮起來就是「真誠」這兩個字,好了,我已經把一切都告訴你了,剩下的就你自己去體悟吧

老人說罷,揚長而去

如果你是那個年輕人,你會怎麼想?


所以只知道濃縮不懂還原,那也是白搭。


② 還原、展開、放大

  1. 默心智圖

學完一個單元之後,拿一張白紙,把這個單元的心智圖默寫出來,他先講什麼,再講什麼,最後得到怎樣的結論。

用這個方法你可以知道自己到底對這個主題了解多少,理不理解都還其次,至少先講得出這本書有講什麼東西吧。筆記讓你記得多,回想讓你記得久。


  1. 回答問句總結

剛剛在濃縮的部分有講到問句總結,這個時候你可以單就那些問句回答問題,回答問題之後再去跟文本作比較,從而思考:

⑴ 我有把全部東西都講到嗎?

⑵ 他為什麼可以把這個東西寫那麼多?

⑶ 有沒有我覺得不重要,但是文本著重描寫的東西?


所以有濃縮跟還原的概念後,你會發現真正的理解是能夠放大縮小的,什麼意思呢?


就是你可以用三分鐘介紹,也可以用三十分鐘介紹,就像Google 地圖一樣,要看這個地方可以大略的看,也可以一直放大看到很細節的地方。我之前讀到電梯簡報相關的書,它是這麼說的:「如果你沒辦法用三分鐘講完要講的東西,給你三十分鐘一樣講不完,只是浪費時間。」


❷ 以教為學

其實就算你不是老師,你也應該試試看這種方法,像假設你要錄製影片介紹這個東西,因為這個方法就像回想一樣是高強度的主動學習,會刺激你對那個概念的掌握度,從讓你加深理解。不斷修正讓自己表達更為精準或簡潔。

① 能用自己的語言,重新講述一次

② 能從生活中的事物取材,當作適當的例子

③ 能夠讓沒有基礎的圈外人,也能理解


🟡個人想法

在我看過的介紹學習方法的書籍中,沒有一本比這本更為出色。循序漸進:從建立學習的地圖、建立能夠擴充的筆記系統、極其功利的讀書、要有痛感的練習、尋求評量與回饋、要有間隔的回想複習,到最後把別人教會。


🔴總結

這本書探討了快速學習的方法,強調每個人都可以達成,這並非天才的專利。先制定學習地圖,規劃目標和方法;做可擴充的筆記,整合新舊知識;設定功利目標,確保學到的知識能立即應用;進行強化練習,針對弱點反覆改進;通過小測驗等即時回饋調整學習;採用1248複習週期來回想以加深記憶,學習時要隨時總結知道自己在幹嘛,回想時要展開,通過默心智圖或回答總結問句的方式執行;最後是以教為學,通過教別人來鞏固自己的學習內容。這套方法從規劃到實踐,全面提升學習效率和效果。

學習是一段充滿希望的旅程,你的努力必將收穫豐碩的果實。堅持下去,相信你自己的力量,你一定能夠實現所有的夢想。加油,未來的你一定會感謝現在拼搏的自己。


🌐延伸閱讀

❶ 原子習慣。詹姆斯

❷ 讀書別靠意志力。格綠寧

❸怎樣成為高效學習的人。脱不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