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9|閱讀時間 ‧ 約 26 分鐘

從年後求職框架,看現代版的「緣木求魚」


這是一個發生在三月時候的事情。

前思後想不知道該不該寫,怕有一天會自打嘴巴 🤦‍♀️

但如果小日記最大的作用是「陪伴自己」

記錄下自己持續改變的想法,或許也是一件有趣的事。


開始 Gap Year 的時候

身邊總有人時不時會問「你什麼時候要回去工作呀?」

這題對我來說不算地雷,畢竟我自己也會問自己這題

而我也總回說「農曆年後吧!」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春暖花開的時候


時間快轉到三月份,我開始面對「該找工作了」這件事

我打開五花八門的求職網

找到一份「任務型專案管理」的職缺

感覺很適合十八般武藝,通才型的我


我信心滿滿的寄出了履歷表

也隨後完成系統自動發出的問卷和 30 分鐘測驗題

本想著邊多做準備,邊等下一步通知

卻在當天晚上,猝不及防的收到了公版的婉拒信,even 面試的機會都還沒有!


內心上演了悲傷五步驟,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沮喪

我故作鎮定的跟寶熊(我先生)提到這個資訊

畢竟我才剛活靈活現的公告我送出第一份履歷了


隔天我們開車回台北的路上

坐在副駕駛座的我,看起來還沒跑完五步驟

依然無法「接受」這個事情

我充滿疑問地問寶熊「我想不懂,為什麼連面試的機會都沒有呢?」

我甚至覺得這個職缺是為我量身打造的


我們抽絲剝繭了履歷、Cover Letter、小測驗,應該都沒問題

但到了「問卷」時,有個題目成為了卡點


這題沒有什麼特別

→ 您的職涯目標和人生目標是什麼?為什麼定這些目標?


🎓 職涯目標上,我提到了我想要「work smart,成為企業裡的關鍵槓桿」。相對於過去的通才 (蠻多是土法煉鋼),希望可以鎖定領域建立自己的 know-how,從凡事親力親為的角色,成為更關鍵的槓桿。

🎨 人生目標則是,我希望讓我的「左右腦都持續發光」,延續 Gap Year 大量的繪畫、音樂、寫文與創作能量,在享受職場的速度與效能同時,仍可以達成階段性的藝術里程 (如畫展),積極活出獨有的綜合光彩。

某種程度上,我認為這個回答是「焠鍊後的我」。我信心滿滿。


寶熊愣了一下,在公司也有面試人經驗的他,覺得這個回答有點奇怪。

「不好意思我打斷一下」。我知道他嘗試溫柔的說,「就公司立場來看,這個回答讓人覺得有點危險」


寶熊覺得第一題有點太表明自己不做手腳工,只要做管理職;第二題則有點太天馬行空,看不出與職場的關聯性。

「老實說,看到這個回答,若我們是朋友,我會覺得這個人很酷。但若是履歷求職,主管可能不太敢用這樣的人」


寶熊當下還說了很多很多。盡可能客觀的跟我分析企業出發的需求。

老實說,這些道理我不會不知道,畢竟我當初我也做過很多人資相關事情。


但當下的我充滿憤怒,握緊拳頭在空中揮舞。

「為什麼?我為什麼不能這樣寫?這就是現在的我!不這樣寫就是昧著良心!」我提高音量。

「我沒有說你不能寫真心話。至少換句話說,寫出這樣對公司的幫助」辛苦寶熊一邊開車,一邊嘗試要跟我解釋。


來回唇槍舌戰,淚水還是不爭氣的流下來。這場討論也在靜默中劃下句點,沒有結論,只有我滿滿的不甘心。



隔了幾天,我在一本書上竟意外找到了解答。

作者在經歷了職場一路努力爬升,最終情緒崩潰開啟療癒之路後 (Yes. Just like me)

在書本的最後一章,淡淡的寫了一句

「或許,我現在想要的東西,不是能從職場中獲得的」


轟隆一聲,一道閃電打下,我豁然開朗。

或許,那些我堅持的事情沒有什麼對不對,只是我找錯地方了!


小時候學到「緣木求魚」這個成語時,我覺得很瞎,到底誰會在樹上抓魚呢?

恍惚之間,現在的我,也做了同樣的事。


於是,我兩手一攤,放下了「年後求職」的框架,繼續了這場 Gap Year 的探索到現在了!


後記:時隔兩個月總算下筆寫完這個故事,好怕一個月後就回去職場被啪啪打臉😂 但或許,這不是一個 0 或 1 問題。最近在看一本書 Good Enough Work (夠好的工作),提出讓工作的角色成為一個剛好的存在 (而不是自我價值、薪水、Title…通通包)。若能順應調整期待值,或許就能寫出不違內心真實;卻也符合職場需要的回答 💪🏻 0 和 1 中間,也可以開展無限個小數點。



---

*書寫之路漫漫長,若文字有帶給你些些感觸,歡迎多留言跟我互動呦💛

#用書寫陪伴自己的三十歲 No.21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用書寫陪伴自己的三十歲。希望透過不斷的書寫,成為一個更真實而自由的人。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