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集 我們談到大多數的人在做出選擇時,會有一定的慣性。
他們會採取一種守舊的方式,以習慣性的想法和思維去面對各種不同的選擇。
這樣的方式或許 但同樣的也限制了我們思考和擴展的可能性。
在每一天的生活當中,我們常陷入在舒適圈裡。人們常抱怨著生活的不公平、不喜歡的工作、不想要的生活;嚷嚷著想要改變,但卻很少人真的願意付出些什麼。
我們時常接受聽起來很不錯或是簡單的建議,卻對能讓我們反覆再進行思考和調整的事情感到卻步和生氣。
很可惜的是,想要改變的心往往到了最後,仍持堅持己見而不會有所作為。
你有什麼非常想要改變的事情嗎?
你又是否評估過自己目前的思考模式呢?
有研究顯示,平均IQ和智力越高的人們,對於逆思維和重新思考(rethinking)這件事情越抗拒,或許是因為重新思考意味著,我們固有的模式和想法出現了新的挑戰。
在我們每天的日常生活當中,許多人堅定的選擇舒適感及安逸,對不熟悉和新的事物起疑、感到不舒服甚至是恐懼。
我們時常只接受聽起來很好聽的建議,或是那些讓我們看起來或是感覺起來「好像比較好」的想法;卻常常選擇忽視能讓我們跨出舒適圈或是打破慣性且能激發新思路的事情。
人們常常把不同的想法看成是一種對自我的威脅或攻擊,而很少去思考這些不同面向的聲音往往能提供我們更多更廣的洞見。
我們選擇認同我們的人,窩在舒適圈裡,但我們更應該做的其實是訓練自己多一些遠見,增廣見聞一些。
心理學家 Adam Grant 希望能透過 《Think Again》 這本書來告訴人們,重新思考/逆向思考的重要性。
希望能建立一種新的概念,協助人們意識到其實我們不一定需要相信所有想法或是感受,但是也不再緊緊捉住某些既有的思維時,會讓我們變得有彈性、時刻保持好奇心,
Grant 在書裡寫到:「The brighter we are, the blinder to our own limitations we can become. If knowledge is power, knowing what we don’t know is wisdom.」
(當人們越聰明,我們的眼光往往越狹隘,也被一定的事件受限。如果知識是一種力量,那瞭解我們所不知道的事物則是一種智慧。)
然而要改變思維最大的挑戰是因為認知惰性。
許多心理研究指出,人們其實習慣性的偏好舊有的觀點,而不願花時間去思考或是接受不一樣的觀念。
但是為什麼我們會有這樣的行為出現呢?
人們抗拒重新思考和新的思維的原因,或許是因為若要進行更深一步的思考,代表著我們現有的價值、觀點、想法和思維模式有可能會受到變化;而絕大數的人是不願意接受變化的。
因為這代表著需要承認自己也許做錯了,也許以前曾經相信的事實出現了變化,或是出現了質疑的聲音。
這些不確定性會造成一定的不安和恐懼感,也會動搖著我們的認同或自我認知。
但是其實我們每一天都在不斷地做出決定和選擇。
也並不是對於每一件事情都會如此的執著。
比方說,當我們在思考晚餐該吃什麼的時候,我們會樂於做出多樣的選擇,或是會因為菜單上有新品項而想要嘗試。
逆思維可以協助我們建立更開放和多元的心態,也能幫助我們看到現有思考上的盲點,進而發展出更多的思路和選擇。
在一次的 Podcats 訪談中 Grant 也提到,如果要進行重新考,我們就需要適時的更新原有的觀點。
Grant 教授也分享了四種不同的思維模式:傳教士、檢察官、政治人物及科學家,以及這些腳色思想所來的意義。
他說到:
「每個人都習慣以最舒適的方式思考,不願懷疑或挑戰自我,因為「質疑」會讓世界變得難以預期,甚至威脅到自我認同,於是,我們的成見不斷延續,聰明成為盲點,害怕改變的「順思維」讓我們選擇劃地自限。
若想要突破自我限制,就必須建立「科學家」的「逆思維」,打破成規,大膽反思。不同於信仰堅定的「牧師」,或是巧舌如簧的「政客」,「科學家」不會讓自己的想法成為意識形態,也不會妄下定論,而是會讓問題帶領我們前進,關鍵不在於誰對誰錯,而是明白自己的欠缺與不足。」
下一集讓我們來聊聊換個方式思考所帶來的可能性以及逆思維的重要性
下次再見囉!
參考資料:
https://adamgrant.net/book/think-again/
https://podcasts.apple.com/jm/podcast/adam-grant-think-again/id942777522?i=1000507702458
https://www.cite.com.tw/publisher/authors/17057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28119
https://adamgrant.net/about/biography/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Archive/Article?StrId=69689&rf=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