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6|閱讀時間 ‧ 約 27 分鐘

深入淺出了解心理與情緒機制:《腦筋急轉彎2》的靈感與沉思


記錄從電影《腦筋急轉彎2》看到的情緒機制、認知調適和諮商趨勢。內容涉及劇情角色,請斟酌閱讀。


影片大意


延續上一集的設定,樂樂Joy、憂憂Sadness和怒怒Angry等情緒在腦內操控主角萊莉Reily。時間來到萊莉的青春期。青少年開始面對焦慮的阿焦Anxiety、害羞的阿羞Embarrassment、倦怠的阿廢Ennui(令人眼睛一亮的法國角色)等新情緒。

新情緒們一度霸佔控制台,讓萊莉好像變成另一個人,而被趕出控制中心的舊情緒們則檢視之前拋諸腦後的記憶和暗黑秘密,試圖帶著「青春期前的自我」反攻控制中心。


Wikimedia Commons


具體展現焦慮的面貌


《腦筋急轉彎2》最搶眼、刻劃最完整的新角色就是焦慮了。焦慮不斷構思未來可能發生的情況,幫助萊莉為往後做準備;同時,焦慮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發揮120%的實力來度過難關。

但是,當焦慮破錶時,也會癱瘓控制中心,讓人失控抓狂。電影裡是用一團極速運轉中的橘色漩渦來展現。漩渦將其他情緒全都阻絕在外,呈現喪心病狂的模樣。

看著大螢幕,我也感受到那股焦慮得讓人動彈不得的壓力,一直在等突破重圍伸出援手的樂樂叫他(以及入戲太深的我)「記得呼吸」。

後來大家幫焦慮布置一個專屬休息座位,搭配按摩椅、舒緩茶(Anxi-tea)和蠟燭,反映西方文化對「放鬆」的全套想像。

不過,我覺得每種情緒過激時都應該有個暫時休息區,畢竟我們也有可能樂觀過頭或者悲傷過度。

完美說明「內在家庭系統IFS」諮商療法的電

內在家庭系統(Internal Family System; IFS)是近來風行歐美的心理治療方式,IFS認為一個人的內心有不同角色(parts)、不同的自己,每個部分都有各自的性格、特質和狀態,彼此關係複雜,就像一個家庭。

就像《腦筋急轉彎》一樣,哪個家庭成員坐上控制台,就會呈現出怎樣的自己。這些不同的部分會在身體、情緒、甚至夢中出現,會合作也會爭吵,各個成員之間的關係可能隨著我們的成長和受傷經驗而改變。

隨著年紀增長和心智鍛鍊,各個成員會愈來愈多才多藝、技能愈來愈實用,「但如果一直不更新升級,就會一直是小孩,讓小孩被迫處理大人的事情」。

完全就是《腦筋急轉彎》的內容喔。



口是心非的嘲諷(sarcasm)是衝擊心智的土石流(Sar-Chasm)

除了逗趣又寫實的「腦內風暴」(brain storm),《腦筋急轉彎2》裡還有一次「天崩地裂」:當萊莉為了迎合高年級生的音樂喜好,絞盡腦汁說出違心之論,假裝討厭自己最喜歡的樂團,腦內情緒們的意識流瞬間崩塌,手足無措。

佛洛伊德Freud認為這是心理防衛機制,哲學家齊克果Kierkegaard則說「人類有混淆自己的認知的特異功能」,認知療法有時稱這種現象為應對策略(coping strategies)。

強顏歡笑是常見的應對策略,用以管理內心令人痛苦的情緒。這讓人能夠將自己和自己的的感受分隔開來,並在情緒狀態上保持控制感。

這可能是自我保護,避免別人不必要的關注和關心,也可能像萊莉一樣,有助於滿足社交期望,但卻帶來真實與表象的衝突(引發內心情緒失調的土石流!)

我有類似經驗,故頗有同感。有次在諮商談話時描述悲傷的事情,講完之後,諮商師指出,「妳剛才的表情像是輕鬆愉快,跟妳敘述的事件情緒完全相反喔。」

這讓我瞬間發覺,自己好像戴著面具生活太久,習慣用「這沒什麼大不了啊」、「我不在意喔」的表情和敘事基調來掩蓋自己的患得患失,也因此逐漸喪失誠實面對情緒的能力。


快樂為人生之本!

《腦筋急轉彎2》告訴我們,快樂(而非霹靂包裡滿載的炸藥)是人間的萬能鑰匙。

當「心智土石流」讓世界天翻地覆,大夥兒迷路束手無策即將放棄時,需要樂樂努力嘗試,愈挫愈勇,找到神奇道具指引大家。

當焦慮捲起生人勿近的漩渦、癱瘓控制台時,是樂樂勇往直前,走進情緒漩渦中安撫焦慮,找回情緒的平衡點。

當青春期的情緒將過去累積的「自我意識」連根拔起,丟到腦後,也是樂樂一把抱起它,小心翼翼地帶回控制中心,才能有轉化融合後的新自我意識。

樂樂是快樂的樂,也是樂觀的樂,它是萬能的樂樂!


很高興在這裡見到你,迴響與合作,請洽 hiclaydee AT proton.me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