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4|閱讀時間 ‧ 約 29 分鐘

亞洲教育文化總把焦點放在「錯誤」,帶有「要求」的鼓勵是說話習慣的陷阱!

|亞洲教育文化習慣:如果...就更好了!看似稱讚,實則帶有「要求」的鼓勵

在台灣,大部分人都曾經歷過國民義務教育,經歷不斷考試、補習的那段時光,以考試成績為人生最大目標,也經歷著學習上的挫折帶給你的恐慌與不安,因為我們都曾以為外面的世界就是如此面貌。

當我欣喜的帶著98分的考卷回家,獲得的不是想像中的稱讚,而是「你太粗心了!如果再細心一點就好了,這樣就完美了。」或是「很棒啊,但還可以更好,你如果不要大意,多檢查一次再交卷,就不會犯這種小錯了。」又或是「別太得意啊!還差一點就滿分了,就叫你不要心浮氣躁了。下次不要再犯這種錯,繼續努力。」等經典的先褒後貶文法。亞洲父母總告訴你,你做得不錯,但還可以更好,如果怎樣就更「完美」了他們只關注什麼目標還未達到、下個目標是什麼,不聚焦你如何努力地獲得98分,只專注在你怎麼粗心的丟失2分,這些都是要命的說話習慣!

看似稱讚,實則帶有要求的鼓勵,並不會讓人感到「完整」的快樂。若你認為先稱讚了就有權利要求更多,或擔心稱讚多了孩子就不努力了,因此克制了鼓勵的話語,還附帶更多的條件,只會破壞孩子的信心與自尊心,讓努力考試的孩子感到「沮喪」和「無奈」。因為他們會認為,即便努力了也不被看見,即使獲得了高分,也只會換來更多的嚴苛要求。獲得好成績本應是雙方都開心的事情,自然會被孩子連結成「有壓力」、「有要求」、「有指責」吃力不討好的事,但在這樣同儕競爭的升學環境中又無法擺脫逃離,只能繼續浮浮沉沉、缺乏學習動力。當快樂的門檻被提高,孩子只會更加對生活感到無趣,我常發現「增加孩子挫折感的不是成績,而是父母的要求與期待。」




友人曉楠曾和我分享,自己為媽媽精心準備了一場母親節驚喜,有表演節目、有蛋糕和卡片,媽媽非常感動,並稱讚到「你是世上最貼心的女兒,要是再瘦個10公斤就完美了!」曉楠和我說,當下聽到這句稱讚時心裡感覺很複雜,他知道那是最高榮譽的稱讚,但總覺得心情悶悶的,無法安心地為這句話感到快樂。曉楠的媽媽一直很在意「身材」這件事,不只嚴苛地關注自己的身材,同時也為曉楠的身材所懊惱。隨著年齡增長,從再瘦5公斤,變成再瘦10公斤...

即便這件事已過去許久,這段記憶仍深深留在曉楠心中,且這句話被以負面意義解讀的佔比逐漸大於正面意義。在曉楠聽來,他只聽見了「你不夠好」、「妳不夠瘦」、「你還不是個足夠完美的女兒」。然而,其實我們任何人都不需要完美,因為存在本身,即為完整。你可以透過修正調整,讓自己變得更接近喜歡的樣子,但根本不需要完美,不必奮力追求他人對於完美框架的審美





|不再過度要求,成為「威信型家長」學習更好的鼓勵表達,建立孩子「自信」與「價值感」

什麼是威信型?(自製圖表)

民主威信型(authoritative)

  • 高情感:同理、回應、關注/高要求(監督):建立原則
  • 重視孩子「個體性」,同時也強調社會約束
  • 顧及孩子的「個性」和「環境(社會)」兩部份
  • 尊重孩子獨立的決定、興趣、人格,同時對自己指引孩子的方向具有信心
  • 清楚建立「界線」,給予孩子在界線內擁有選擇權,以創造安全感,並讓孩子明白忍耐與代價


如何成為被信任的大人?

請記得,若希望孩子改變,首先要改變自己和對方「無效」的互動方式,若某個互動方式明明無效,你卻堅持持續使用,又責怪對方明明說這麼多次了,為什麼還講不聽?這不是很詭異嗎,我們不能總要求對方先改變,自己才要改變。父母應當小心,不要利用孩子對你的信任,在面對關係時,我們通常會期待在家中「權勢地位低」的一方做出妥協,但在沒有建立信任及尊重的關係下就妄想改變對方,不接受對方的不完美,就是最無效的溝通互動


如何建立信任?

在面對任何事件時,你們必須一起面對、一同產生改變,在面對自己的過失時,請記得坦然承認,不用擔心孩子會因此看輕你,或對你感到失望。你要知道,你如何面對自己犯的錯誤,是他最直接的學習途徑,孩子會從你身上學習到「面對自己犯錯時」應如何處理。在相處時要有彈性、聽懂對方想表達的,若是聽不懂可能是因為你的內在 太 焦 慮 了!急於改變孩子是出自於你內在的焦慮不安,表面上說是為他好,實際是為了迅速消彌這份焦躁的情緒,要辨別清楚自己的情緒、聽懂孩子的語言,才能成為更加穩定的大人,共勉之。

面對衝突時,你需要知道「當你要求對方做什麼,那是你的需求與期待,對方不需要為此負責,而你也要懂得接受這件事。」同理,在面對他人給你的關係壓力時,大家也要記得提醒自己不要陷入這樣的枷鎖中。




|威信型教育四大要素:同理、鼓勵、設限、選擇

本篇主要想分享亞洲教育文化對於「鼓勵」的表達困境,因此特別分享鼓勵的重點,當然,其他部分的技巧需配合使用才是最完整有效的,若大家有興趣或嘗試後覺得有用,可以留言跟我說,下次可以再多加分享其他技巧~也可以自行去鑽研「威信型遊戲輔導」的理論與技巧唷!


「鼓勵」如何運作?

首先,要跟大家澄清的是,鼓勵 ≠ 討好、讚美。鼓勵是針對展現出的「特質、努力、能力、正向改變」等「具體事實」加以描述、回饋(這很重要!請看三遍謹記在心),或對於可獨立操作的行為去加以訴說。

這樣的好處是,孩子不是一味的接受到「好棒」這樣空泛的讚美,卻不知道自己具體做了什麼而獲得讚美,也可能延伸出未來孩子對於「得到他人的誇獎」過於重視的困境,而非理解自己哪裡做得好,給予這樣的自己一些正面鼓勵。例如,孩子完成了某件家事,或經過提醒後願意協助做家事,可以給予的鼓勵是「謝謝你願意一起幫忙做家事,我感到很開心!你為自己負責,也分擔了大家做家事的負擔喔。」取代「哇~你好棒喔!」。

正確、適當且具體的鼓勵,可以賦能(Empower)孩子,讓他們的改變和努力被看見,能降低憂鬱、賦予希望感,給予深入內心的正向肯定,比想像中具有更大的影響力。而這樣的鼓勵能讓人獲得「根據事實」所形成的自我評價系統,減緩前面提到的「總渴望得到他人讚美,卻無法給予自己正面鼓勵的困擾」。另外,好的鼓勵可以提升孩子的自信,不是讓他們覺得自己無所不能、優秀強大,而是把自己看的「剛好」,才是真正的自信,了解自己的能力有限,也了解自己付出的努力與改變是值得鼓勵的、難能可貴的!


父母是關鍵!強調「眼光的轉換」是從看見問體到看見資源的過程

有些人會說:「但我實在找不到有什麼具體事件可以鼓勵啊,那要怎麼辦?」那可能是因為,我們都將眼光放在孩子的「問題」上,只用力地盯著他犯的錯,或是你覺得不滿意的地方,當然無從鼓勵起呀!必須要提醒自己轉換眼光,轉換你原本看他的視角,進而去看見孩子所擁有的「資源」如何協助他改變,或是如何讓你們一起為這件事做出改變、合作。所以,從今天起要多多發現彼此身上的「資源」,才是解決無效溝通的關鍵因素唷!

另外,設定目標是為了「成就」自己/他人,而非「挫折」自己/他人,在設立改變目標時,請慢慢來、再慢一點,因為我們都是獨立自主的個體,改變本就不容易,放寬標準、盡力就好,也別忘了好好鼓勵自己和對方唷~



有什麼想法歡迎留言告訴我,喜歡的話也可以給我一顆愛心鼓勵,謝謝看見這篇的你們✨

參考文獻:

張瓊方諮商心理師 課程《溫柔而堅定威信型遊戲輔導工作坊》高雄張老師承辦開課

張瓊方諮商心理師 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toyieldFang

//若有侵權問題,可協助刪除//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