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8|閱讀時間 ‧ 約 11 分鐘

消除抗拒阻礙,改變他人觀點,讓別人乖乖聽你的四個關鍵技巧。《如何改變一個人》閱讀心得|【大衛說故事】Podcast

今天和朋友們分享的好書是《如何改變一個人》作者:約拿.博格。

我們都知道,想要讓別人改變想法是一件很困難的事,但是本書作者告訴你,人類的慣性與思想是可以改變的,只要你『用對方法』就可以做到。這是一本改變人們思想的武功秘笈,總共有四大絕招,小至個人、大至國家政策的轉變,都可以充分運用,達到你想要的影響力。

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瞭解看看,讓改變成真的四大絕招:

 

l  第一招:避免抗拒心理

 

你有沒有發現,知名速食餐廳麥當勞改裝之後,在一樓新增許多數位點餐機,取消以前看得見服務人員的櫃臺?除了提昇效率、降低人員接觸、降低人工成本的考量之外,還有一個重點,就是提高消費者的選擇權和自主權。

 

人們天性上不喜歡被強迫,你越是限制他、直接告訴他應該怎麼做,他就越想反抗,這就是『抗拒心理』。這也就是為什麼香菸盒上的警示照片往往只是擺設,海灘上豎立請勿進入的牌子,反而越多人會進去玩水的原因,不管是被要求去做某件事、或是宣導不要去做某件事,都會讓人們心生抗拒,反而不願意配合。

麥當勞導入數位點餐之後,提供多元化的選擇,讓消費者可以自己決定要不要添加起司、要不要搭配其他點心,滿足人們喜歡自己做決定的慾望。

 

如果你的小孩總是不愛做家事,你要做的不是責罵他:你怎麼那麼不懂事,沒看到爸媽這麼忙嗎?你可以換個說法問他:我們現在要開始整理家務,你是要選擇洗碗還是拖地? 

如果你是一位家庭主婦,你希望家人多吃蔬菜,但家人都是肉食主義,總是對蔬菜不理不睬,你要做的不是一直苦口婆心,宣傳吃蔬菜有多大的好處,而是和家人討論:我最近和朋友學了一些新的料理方式,如果我想每週變換一餐來做蔬果料理,要選擇哪一天比較好?

 

避免抗拒心理的有效作法,就是不要說教,提供引導式的選項,讓對方保有自由空間和掌控感,自己做決定,又能達到你預期想要的結果。

 

l   第二招,避免敝帚自珍效應

 

一家行銷公司針對賣汽車的客戶,設計了兩種促銷方案:

  • A方案:舊車收購價20萬元,換新車只要50萬元。
  • B方案:舊車收購價25萬元,換新車只要55萬元。


對舊車車主來說,都是必需花費30萬元才能換新車。你認為哪一種方案更受歡迎呢?

答案是價格較高的B方案。


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稱為『秉賦效應』,作者稱為『敝帚自珍效應』。人們一旦擁有某一樣東西,包含抽象的信念和想法,都會讓人們覺得該產品更珍貴、更有價值。


在這個例子中,舊車車主對於自己的愛車,有著深厚的情感連結,因此當看到舊車可以用更高的價格售出時,他們感覺到自己的舊車『被認可』了,從而覺得這筆交易更加值得。


運用在改變他人想法時,人們會覺得維持現狀很好啊,為什麼要改變?

作者研究發現:


如果要促動改變,做一件新改變的潛在利益,要達到潛在損失的2.6倍,人們才願意採取行動。

用賭博來做比喻,花費100元做為賭注,那麼獎金至少要達到260元以上,人們才願意下注。


小明和小華是好朋友,小明的體型較胖,體重超標又有三高問題,但總是鴕鳥心態、懶得減重;小華則是經常慢跑、身材保持良好。

有一天兩人聚餐,聊到健康檢查的話題,小明說:我最近健康檢查報告出來了,又是紅字連連,但工作實在很忙,下班回家後就很累了,抽不出時間運動啊。


小華問了他的檢查數值之後,面色凝重的說:你有買保險嗎?

小明嚇了一跳,問說:你問這個幹什麼?

小華說:你這些數值比正常值超出太多了,發生突然中風或心肌梗塞的機率非常高,你的小孩才10歲,老婆又年輕漂亮,我才會這樣問你。

 

小明想到自己萬一忽然間掛了,留下太太小孩的場景,嚇出一身冷汗,急忙說:你上次說的晨跑社團資訊在哪裡,還有你是怎麼飲食保健的,趕快告訴我吧,我想開始減重!

小明為什麼願意改變?是因為他驚覺,如果不改變的損失,會遠遠大於維持現狀

 

每當人們考慮是否接受改變時,會和現在的狀況作比較,如果改變後的利益只是稍微大於現況,則改變的『誘因』不足,想要讓對方下定決心改變,好處至少要大於現況兩倍以上。

 

l   第三招,降低不確定性

 

銀行這個產業的作風向來比較保守。一位銀行經理,姑且稱之為老王,老王發現員工對客戶的態度,普遍缺乏熱情,應對進退流於形式,導致客戶信任感降低,客戶不斷流失。

他向高層主管提出改善客戶體驗的作法,包含在客戶的重要紀念日收到出乎意料的小禮物、客戶一進門就能被熱情喊出姓名、諮詢會談時先準備好客戶愛喝的飲品等等貼心舉動,沒想到受到上司及同事們的強烈反對,認為沒有必要改變。

 

老王被拒絕之後,覺得非常沮喪,但他沒有放棄,他決定從銀行內部人員開始進行改變:

 

第一個作法,製造驚喜感

他得知某位經理即將過生日,他特別幫壽星舉辦了一場尋寶慶祝活動,號召同仁一起參與,讓經理十分感動;又例如當他得知某位愛好登山的同事,竟然登頂高難度的高山時,他特別準備了登山保暖用品作為獎勵,並且公開表揚;當某一位資深主管服務滿10年時,他特別親手寫了一封信,感謝這位主管為公司所做的一切努力與無私付出。

 

第二個作法,個人化禮物

當他得知某位員工的家人出了重大車禍時,他馬上成立募資群組,號召其他同仁一起協助、出錢出力,讓這位員工的家人獲得妥善的照顧,團隊更有向心力;還有每個月的壽星生日時,收到的禮物都是特別精心準備的,同時附上一張老王親手寫的祝福卡片。

 

這樣溫馨體貼的舉動持續了幾個星期後,有一天開會時,老王問那些收到特別禮物的同仁們:當你們收到這些精心設計的祝福時,感覺如何啊?

答案很明顯:每個人都覺得十分溫暖、倍受尊重,印象深刻、深受感動

 

老王接著說:我們的客戶跟我們一樣,都希望被特別的用心對待,這些溫暖的行動,會讓客戶感受到我們有多麼看重他們,願意幫他們解決任何的問題。

這次老王的提案全體一致表決通過,包含上司及其他員工,都認同老王的建議,紛紛附議,老王被指派為客戶體驗專案的負責人,在大家同心協力的運作之下,老客戶紛紛回籠,業績再創新高。

 

★關於如何找出感動客戶的關鍵時刻,歡迎參看我另一篇文章《峰值體驗》閱讀心得。

 

人們在評估是否改變時,會產生『不確定性』,因此容易猶豫不前,老王先讓同事們親身體驗,用『同理心』讓他們感受到改變的結果和好處,降低改變的疑慮。


許多新產品提供試用服務,也是運用同樣的心理,消費者購買前先試用產品的體驗,除了可以降低『不確定性』之外,還另外產生『敝帚自珍效應』,對該產品產生擁有感和依附感,提高購買該產品的機率

 

l   第四招,縮短距離

 

距離指的是改變的幅度與範圍,不要期望改變能夠一次到位。

 

如果你是美國政府官員,你要如何讓不吃內臟的美國人,願意開始吃內臟呢?

事情是發生在1943年,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投入大戰後,面臨到缺工缺人缺糧食的問題,尤其是肉品的短缺更為嚴重,政府想出鼓勵民眾食用『次等部位』的想法,例如牛肉、豬肉的內臟。

 

政府開始強力宣傳『讓我們把肉品分享給軍人』、『我們少吃、他們就夠吃』等標語,希望國內的民眾能放棄原本的偏見,開始吃內臟,但結果是,民眾完全不買單。

經過討論,他們決定調整宣導方式:

 

第一個作法、降低抗拒心理

用『分享』代替『說服』,不採用強力宣傳方式,而是成立許多烹飪分享會,讓社區內的家庭主婦們彼此定期聚會,分享各種處理內臟的小技巧或創意的料理作法,在潛移默化中逐步改變飲食習慣。

 

第二個作法、縮小距離

改變從小處做起,先鼓勵民眾把內臟做成絞肉和香腸的內餡,從小型餐點開始,讓民眾慢慢接受混合肉的口味。

 

第三個作法、降低不確定性

販售通路增加內臟食譜與烹飪指南,讓家庭主婦覺得料理內臟很簡單。做菜時把肝臟混合成肉餅,也不會影響風味。

 

第四個作法、降低敝帚自珍效應

不斷提醒民眾,不改變弊大於利。軍隊的肉品供應不足,會損害國家利益,還會造成經濟陷入更大的危機。

 

第五個作法、提出佐證

眼見為憑就是最有力量的證據,當民眾透過分享會,親身品嚐到內臟料理的風味,學會如何處理內臟的作法之後,更願意加入吃內臟的行列。

 

經過這五個作法的推動,結果是,食用內臟的家庭戶數與內臟銷售量提升了33%,肝臟料理成為當時最流行的美味食材。

 

我們經常以為,只要提供充足的資料證據,就能夠輕易地『說服』對方。但結果剛好相反,對方反而更加堅持己見,原因就是心理學所說的『確認偏誤』

確認偏誤是指,人們會傾向於只認同符合自己原先觀點的資訊,也就是所謂的偏見,忽略其他可能真正正確的訊息。

 

★想要瞭解更多認知錯誤的偏見,歡迎參看我另一篇文章《思考101》閱讀心得。

 

想要避開這樣的固有偏見心態,就是控制改變的幅度,不要試圖一次跨出一大步,而是從小處改變做起。

 

l   結語

 

最後我們總結一下,有效改變他人觀點的四個技巧:

首先,溝通時要避免對方產生抗拒心理,不要用強迫說服的方式,要求對方馬上改變,而是有技巧的將主控權交回對方手中,提供你設計好的選單,讓對方自主選擇。

 

其次,避免敝帚自珍效應,人們容易依戀現狀,留在舒適圈。我們要挖掘出不改變所產生的隱形成本,讓對方知道不採取行動要付出的代價很嚴重,強化必需改變的動力。

 

面對改變人們容易產生不確定感,除了提出強而有利的佐證作為證據之外,你要做的就是鼓勵對方試用,親身體驗改變後的好處,建立信心。

最後,改變並非一蹴可及,改變的幅度與範圍不要跨越太大,先從小處做起,逐步擴大影響力。


你想要真正改變一件事之前,你必需先深入瞭解它。

 

對方不想改變,往往是因為溝通時,我們眼裡只有自己,沒有真正用心聆聽,瞭解對方的需求是什麼。善用『同理心』探詢對方不改變的原因,協助對方找到『為什麼』需要改變的充分理由,然後設法排除障礙,循序漸進開始行動,那麼改變成真將是水到渠成的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大衛說故事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