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在修一門名為「多元文化幼兒教育」的課程,老師在課堂上談到了「邊界」(Border)與「界限」(Boundary)之間的差異。老師解釋,邊界是一種不可改變的分界,而界限則具有調整和彈性的空間。這引發我思考:當我們面對自己的價值觀、態度、信仰或觀點,或者與他人互動時,這些是屬於不可動的「邊界」還是可調整的「界限」呢? 我想,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價值和信念,這些信念可能源自個人的背景、環境或經歷,而這些因素塑造我們做出選擇的方式——無論是對專業的選擇,還是對信仰的堅持。這些選擇可能看似固定,但在特定情境下,是否有可能像界限一樣會出現要被調整的空間? 無論是邊界還是界限,最終還是與「人」息息相關。當我們在與他人互動或處理某件事情時,界限的明確性顯得尤為重要。我們時常面臨這樣的抉擇:應該堅守這條界限,還是選擇退讓?堅守可能導致我們失去一些東西,比如工作機會或人際關係;但退讓時,我們又是否會感到委屈?這樣的妥協是否意味著我們的信仰、專業或價值觀存在問題?我們認同對方,進而否定了自己呢? 更進一步的掙扎來自於,當我們退讓一次,是否意味著未來會有更多退讓的空間?這條界限是否會隨著一次次的退讓而逐漸消失,直到界限不再存在,失去它原本的意義?這樣的內心掙扎讓我思考:在我們生活中,哪些界限應該堅守,哪些又應該在適當的情況下進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