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內耗,大半指的是內心衝突或壓力而引發的精神消耗,常見的因素有以下幾個:自我期望過高、過度反思、缺乏自信或沒安全感、承受不住環境和人際關係的壓力、缺乏自我照護。
我成長在一個貧困之家,沒有兄弟,但是擁有四個妹妹。從青少年開始,我就感受到一股莫名的孤獨。19歲來到台中市讀大學,自此往返台北老家,都是來去匆匆;與家人的關係,也就越來越疏離。
在實踐自我的過程中,主要得力於自我努力與師長貴人的提携。於是,選擇的危疑,奮鬥的艱辛,失敗的痛苦,成功的喜悅,都是我獨自承受與品嚐。
大學時代自我期望就很高,尤其在返回母系擔任助教之後, 我給自己設定的理想是:一定要當上大學教授;若不能達成這個目標,我會覺得終身遺憾。我懷著「追求完美」的態度,二十多年不顧一切地朝這個目標努力,曾經辜負很多人的感情,也讓妻子兒子們很辛苦,後來雖然達到人生目標,已消耗大量的精神,失去很多親友關係,對自己的成就,也沒了喜悅。
我也有過度反思的習慣。慣於對過去某些不當的決策或差誤的行為,總是反覆檢討,從而陷入衹有自己知悉的精神內耗。這種過度的「反芻思維」,使自己難以放過他人的批評,也對互動的人們造成壓力,我表面很好相處,却深刻知悉自己其實相當龜毛。
我還缺乏自信。當我拿到博士學位,我竟然沒信心繼續做研究。就連實際開展許多研究計畫之後,還在懷疑自己的學術論文究竟有無價值;這種可笑的的自我否定,使自己陷入情緒低落,進而影響心理健康。直到承受一位學界長者的関切和謬賞,我才重建自己的學術信心。
我的職業生涯看似單純,却也有複雜的人際關係,尤其是與同事、家人或伴侶間的矛盾,都會加重心理負擔。特別是我和前妻性格差異極大,吵吵鬧鬧二十年,始終難以找到紓解方式,最後離婚收場,這些都成為我精神內耗的一部分。
我長期忽視自己的身心需求,不注重自己的身心健康,造成身心靈極大的負擔。長期缺乏休息、沒有愛好或真正的興趣來充實生活。直到我2009年年底再婚,和一個「真正對的人相伴」,我痛定思痛,才真正大幅修改人生態度。
在今年10月下旬,我在一個英文網站Tangled發表再婚15週年紀念,有感而發,向妻子表白一段衷心的感謝:
My love, we have been walking hand in hand on the road of life for fifteen years. Thank you for being so tolerant of me, encouraging me, and loving me so completely.
(吾愛,十五年了,在人生路上攜手同行。 謝謝妳如此容忍我、鼓勵我、全心全意地愛我。)
相關連結:https://tangled.com/c/b8ad3bae3b57d63ea101f3138628b3fcabe1179c4
深知精神內耗是我這一生最大的心理困擾,這十五年來,我重新學習,尋求適合的方法來減少自己的身心壓力;我改變思維,忘懷得失;我改變宗教信仰,重拾禿筆,展開平台寫作,就這樣一點一滴挪去了自己添加的心理壓力,也解銷了精神內耗,重新獲得心靈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