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繭居」的方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文/范軒昂 (專線工作者)

接線工作中,青少年面對精神健康問題常見的挑戰,例如社交隔離、逃避學業或工作,有時候這種狀況可能與精神疾病有關,有時候並非如此,它與孩子面對學校或工作創傷的人際關係有關,例如遭遇到霸凌事件。


在台灣,台北榮民醫院日間留院的「向日葵學園」提供了一個安全的環境,讓青少年可以在情緒穩定和療癒的過程中繼續學習。這樣的選擇不僅讓他們有地方去,也能避免學業上的中斷,同時取得國、高中學歷,這對於他們未來重返社會和重建自信都非常重要。透過這樣的學習,青少年能夠在不承受傳統學校壓力的情況下,慢慢恢復正常的生活節奏,孩子並非完全被社會所疏離,而是在某種程度上有所進展。


然而有些孩子狀況比較複雜——從青少年到成年初期,並非精神疾病的問題,但是由於已經長時間繭居在家,也出現了焦慮、憂鬱、強迫、思覺失調的症狀。

這時,我們會試著詢問來電者,當事人在這種拒學或繭居的狀態下,有沒有做些什麼事情?多數的來電者會告訴我們孩子在房間長時間玩電動遊戲,有的人只有在吃飯時間出門吃家人煮的料理,有的人不吃家人的料理,則在三更半夜時出門至便利商店購買便當吃。在這些家庭中,有的家屬會給予當事人零用錢,有的家屬則會利用給予孩子零用錢,獲得些許交談的機會。多數來電者告訴我們,孩子已經沒有任何社交活動,也沒有除了家人之外的朋友可以交談。


這些被稱為「社會退縮」,英文是Social Withdrawal的青少年。日本精神科醫師齊藤環在其著作《從拒學到社會退縮的探討與治療》表示,這是心理狀態所引起的問題或者複合性的問題,其中之一的特徵是:長期繭居的當事人,經常處於一種退行、或說近乎心智倒退為孩童時期的狀態。在此基礎上,「需要探究孩子想透過症狀想表達什麼?」他並且指出解方則是「家屬和當事人都能持續地參與治療,讓繭居的系統產生變化。」


要達到這樣的方向,首先要讓當事人與家人恢復對話,並建立親密的關係,這時雙親的參與特別重要,家人的價值觀必須要有所調整,包括瞭解到:繭居並非偷懶、這是需要治療的狀態、家人的協助是不可或缺等,在達成共識之前夫妻諮商也是必要的,能夠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孩子。


另一本書《搶救繭居族》的作者田村毅則認為繭居族的發生,「是在從孩子成長為大人的青春期時,未能將孩提時代依賴家庭的心理狀態,順利轉換為自立自信的成人心理狀態」,而「父母如何與繭居族的孩子相處,正是幫助孩子走出繭居的最大關鍵。」田村毅與齊藤環面對繭居有著類似的處方,當孩子還不願意進行治療,可以先由父母主動進入諮商過程,然而田村毅特別指出,「進行家庭諮商,是為了讓家庭尋回自主解決問題的力量,而不是在家人身上追究孩子變成繭居族的原因。」


根據《70%繭居族都能自立》,在日本的一個組織New Start,則認為繭居問題是關於「當事人的社會能力問題」,他們認為「等待會延長繭居問題,如果超過三年就應停止相信等待,因為一旦繭居超過三年,擺脫這個狀態的機會就會減少,甚至需要長期抗戰。」在他們的實務經驗裡,「當事人大都靠電玩來掩蓋對未來的不安與思考的痛苦。」


在New Start的輔導工作方法裡,促進父母與當事人溝通並不是必要的輔導策略,他們認為「直接讓第三方專業助人者接觸當事人,當事人比較會願意表達,也較能說出真實的想法」,「他們觀察到許多孩子特別留意自己的一舉一動,不想讓父母期待,也不讓他們失望。」相對之下,「父母卻聽到什麼就當作是什麼,家長無法從孩子的話語或態度,確實讀取藏在背後的真心話。」


他們有一項服務名為「出租姐姐/哥哥」,以「相信並推一把」作為理念,先以信件或電話的方式接觸當事人,逐漸地「出租姐姐/哥哥」會進入當事人家裡或者家附近的空間進行拜訪、談話。在一個案例中,經過一段時間的輔導歷程後,他們讓已經繭居多年的當事人選擇要入住New Start的住宿機構,或者獨立生活(搬出去獨居並開始打工),並讓父母同時停止給予每個月的零用錢。當事人剛開始是以不吃父母準備的餐點改以外食,作為反抗,同時出租姐姐也帶著入住New Start的經驗者,與當事人聊宿舍的狀況,當事人後來願意入住宿舍裡。


在宿舍,有各式各樣的人們,都有類似「繭居」的經驗,因為這樣,他們開始交流,感覺自己並不孤單。當事人後來離開宿舍,開始打工,並參與就業輔導的專案。在日本New Start的實踐經驗裡,建議在對話方面盡量避免對孩子說「快去工作」,取而代之的說法是,「希望你幸福」,也盡量避免詢問「想從事什麼工作」,而從「不討厭」的角度去選擇,可以降低當事者對工作的期待值,反而有助於持之以恆


從九零年代至今,繭居狀態的青少年慢慢為人所知,也有文章、專書及相關支援團體,其解方無論是家庭諮商、打開與當事人的對話之門,或者是由第三方的直接接觸。不管是哪一種方法,都告訴我們家庭成員要從指責、羞愧的心情裡轉化為安全、自信的力量。此時,正是聆聽彼此的開始。

 

我們是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這是一個精神疾病家庭培力、找資源、學習與互相聯結的平台。如您是精神疾病經驗者、家屬、陪伴者或照顧者,或想了解我們的民眾,想諮詢相關問題,請看沙龍首頁中的「關於」。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文為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下稱專線)於111/12/11(日)在台大共同教學館舉辦的:「聽心內,鬥揣路:2022年接線服務研討會」場次一—同儕支持上發表的內容改寫,聚焦於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運用家屬同儕接線志工提供的接線服務,書寫關於台灣實踐家屬同儕支持的經驗。
偏見跟歧視的來源就是無知跟不了解,所以面對的方法就是去「知」,所以面對污名的第一步,就是不迴避這個議題;接下來的第二步,不要害怕去討論;然後第三步,做更大的社會對話。去污名不是一種口號,也不是一種靠別人做的社會運動,可以從我們每人自身開始,從願意去談論、去對話開始。
「強制送醫」有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叫做「強制送醫」 (正式名稱:緊急護送就醫) ,也就是大家偶耳熟能詳的需要符合:現在進行式「自我傷害」或者「傷害他人」,或者未來式「自我傷害之虞」或者「傷害他人之虞」的風險。經過上述的第一階段「強制送醫」。終於家屬與病人邁入醫院急診室,開始進入第二階段 「強制住院」。
📷📷​ 文 / 李昀 20210721 身為一個資深藥罐子,跟大家分享吞藥的絕活: 1. 吞藥前一定要用水來潤喉,但不要太多 2. 請把藥物拋到舌頭後三分之一的中間,先拋藥再喝水 3. 視能力決定一次吞或分次,但注意除非噎到中間不要喝太多水 4.但我這輩子就是學不會怎麼辦?
乖乖牌跟叛逆的孩子可能都是受苦的,都在無法成為他自己的苦痛裡,一個是跟自己的逆流,一個是跟重要他者期待的逆流。那我們的社會怎麼給予條件去讓人得以成為自己,而不是成為自己卻不能,要照他人期待,如果我們聽懂得這樣的經驗,這社會會因此而進步所以聽懂精神病人及家庭所受的苦難,這社會就會更進步,更適合人生存。
自從專線開線以來,一直陸續有精障者家屬來電,詢問說為什麼藥物對自己的小孩或是手足沒有效果?關於這個問題並沒有簡單的標準答案,更何況精神疾病的樣態變化萬千,很難一言以蔽之。這篇文從憂鬱症和強迫症的角度切入,希望提供一些方向做參考。
本文為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下稱專線)於111/12/11(日)在台大共同教學館舉辦的:「聽心內,鬥揣路:2022年接線服務研討會」場次一—同儕支持上發表的內容改寫,聚焦於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運用家屬同儕接線志工提供的接線服務,書寫關於台灣實踐家屬同儕支持的經驗。
偏見跟歧視的來源就是無知跟不了解,所以面對的方法就是去「知」,所以面對污名的第一步,就是不迴避這個議題;接下來的第二步,不要害怕去討論;然後第三步,做更大的社會對話。去污名不是一種口號,也不是一種靠別人做的社會運動,可以從我們每人自身開始,從願意去談論、去對話開始。
「強制送醫」有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叫做「強制送醫」 (正式名稱:緊急護送就醫) ,也就是大家偶耳熟能詳的需要符合:現在進行式「自我傷害」或者「傷害他人」,或者未來式「自我傷害之虞」或者「傷害他人之虞」的風險。經過上述的第一階段「強制送醫」。終於家屬與病人邁入醫院急診室,開始進入第二階段 「強制住院」。
📷📷​ 文 / 李昀 20210721 身為一個資深藥罐子,跟大家分享吞藥的絕活: 1. 吞藥前一定要用水來潤喉,但不要太多 2. 請把藥物拋到舌頭後三分之一的中間,先拋藥再喝水 3. 視能力決定一次吞或分次,但注意除非噎到中間不要喝太多水 4.但我這輩子就是學不會怎麼辦?
乖乖牌跟叛逆的孩子可能都是受苦的,都在無法成為他自己的苦痛裡,一個是跟自己的逆流,一個是跟重要他者期待的逆流。那我們的社會怎麼給予條件去讓人得以成為自己,而不是成為自己卻不能,要照他人期待,如果我們聽懂得這樣的經驗,這社會會因此而進步所以聽懂精神病人及家庭所受的苦難,這社會就會更進步,更適合人生存。
自從專線開線以來,一直陸續有精障者家屬來電,詢問說為什麼藥物對自己的小孩或是手足沒有效果?關於這個問題並沒有簡單的標準答案,更何況精神疾病的樣態變化萬千,很難一言以蔽之。這篇文從憂鬱症和強迫症的角度切入,希望提供一些方向做參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最近看了一本書「不讓你孤獨」, 書中先是描述了近年來幾起駭人的殺人事件,每個犯人間有個共同點, 就是他們社交退縮、不擅表達、創傷沒有被接住。 接下來舉了一些教育現場的實例, 最後給了家長及老師們一些方法得以發現、接住這群孩子。 可能我不是老師,我對於這本書其實沒有很深刻的記憶點, 但
Thumbnail
我很欣慰新世代的年輕人們有其正向的思考及判斷能力,他們的同理、共感及藝術天分也十分敏感活躍,但同時我也看見不少人深受精神疾病之苦,其中又有家族裡的晚輩,著實令人痛心。
Thumbnail
這是一篇描述憂鬱的青少年生活的文章,內容描述了一位青少年被診斷患有憂鬱症後的生活狀況,藥物治療所帶來的影響以及在家庭、學校和人際關係中的困境。文章最後透露了作者內心最深的痛苦和無助。整篇文章充滿了憂鬱的情感和絕望的描述。
在高三,我確診重度憂鬱症。 病發前,我一直是個不敢和人交流的人。曾經我深信所有人都終將離開自己,不肯和任何人敞開心扉。對我而言,展露自己的脆弱或享受他人的給予都會帶來不安。我也深信和他人之間的鴻溝不會消失,並做好了一直一個人的覺悟。 在生病後,周遭的人給了我很多支持。和自己相當生疏的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位憂鬱症患者如何在痛苦中尋找到自癒的力量。她在生活中遭受種種痛苦,但一位小朋友的純真童語卻對她產生了意想不到的溫暖和鼓勵。這篇文章對憂鬱症患者和周遭的人都具有很大的啟發意義。
Thumbnail
因為生病的緣故,我的心好像回到孩童時代。 感受很直接,表達也很直接。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人們在面對精神困擾時的心路歷程,藉由韓國漫畫改編的故事,呈現了精神疾病對人們的影響。文章探討了心理健康被忽略的現象,並提出了善待自己、尋求幫助的觀點。
Thumbnail
所有的行為都有意義與目的,拖延也是如此…阿德勒和現實治療都從這個角度來看,達到一種另類、正向的深層同理,然後重新調整方向。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最近看了一本書「不讓你孤獨」, 書中先是描述了近年來幾起駭人的殺人事件,每個犯人間有個共同點, 就是他們社交退縮、不擅表達、創傷沒有被接住。 接下來舉了一些教育現場的實例, 最後給了家長及老師們一些方法得以發現、接住這群孩子。 可能我不是老師,我對於這本書其實沒有很深刻的記憶點, 但
Thumbnail
我很欣慰新世代的年輕人們有其正向的思考及判斷能力,他們的同理、共感及藝術天分也十分敏感活躍,但同時我也看見不少人深受精神疾病之苦,其中又有家族裡的晚輩,著實令人痛心。
Thumbnail
這是一篇描述憂鬱的青少年生活的文章,內容描述了一位青少年被診斷患有憂鬱症後的生活狀況,藥物治療所帶來的影響以及在家庭、學校和人際關係中的困境。文章最後透露了作者內心最深的痛苦和無助。整篇文章充滿了憂鬱的情感和絕望的描述。
在高三,我確診重度憂鬱症。 病發前,我一直是個不敢和人交流的人。曾經我深信所有人都終將離開自己,不肯和任何人敞開心扉。對我而言,展露自己的脆弱或享受他人的給予都會帶來不安。我也深信和他人之間的鴻溝不會消失,並做好了一直一個人的覺悟。 在生病後,周遭的人給了我很多支持。和自己相當生疏的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位憂鬱症患者如何在痛苦中尋找到自癒的力量。她在生活中遭受種種痛苦,但一位小朋友的純真童語卻對她產生了意想不到的溫暖和鼓勵。這篇文章對憂鬱症患者和周遭的人都具有很大的啟發意義。
Thumbnail
因為生病的緣故,我的心好像回到孩童時代。 感受很直接,表達也很直接。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人們在面對精神困擾時的心路歷程,藉由韓國漫畫改編的故事,呈現了精神疾病對人們的影響。文章探討了心理健康被忽略的現象,並提出了善待自己、尋求幫助的觀點。
Thumbnail
所有的行為都有意義與目的,拖延也是如此…阿德勒和現實治療都從這個角度來看,達到一種另類、正向的深層同理,然後重新調整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