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課去年因為宣傳,訪問引起了一波討論,於是燃起想看看究竟談了哪些的衝動,豈知熱門到不行,各圖書館的預約人數都爆滿毫不意外,想想不然先看之前二本好了,結果也是頗為熱門,拿到書之先看了中間的這本,談的是人際界線,以及依之展開的友情。
先是談人際界線。長得越大就越有隨著人際交往而來的各種壓力,那是種不管往哪走,都會有一條所謂更好的道路,那個先知一般的人總會出現,對你的種種指指點點。做為社會的動物,難免受到一些影響,且不論是好的壞的,總覺得所謂的做自己並不這麼容易。當然,也沒人說過做自己不需要付出任何代價,只是這書給了一些建議,讓讀者可以更有效率的評估代價高低,以及負擔這些代價的時候可以怎麼自我調適。
接著隨之而來的友情,也是相同的邏輯,只是更進一步的討論不對等的關係之間如何維繫以及如何建立。為自己的選擇負起責任,並且了解人際互動間的付出經常是出於己所欲,而不見得是對方的需求,因此相對應的結果有時確實不可控也更應該審慎的評估。面對種種衝突,都可以用更長遠的眼光來看待,把時間的跨距拉長了,情緒的波動也就相對平穩,事情通常也會容易處理許多。
關於與家人相處,確實是許多人一輩子要面對的課題。畢竟家人的期待通常和分不開的親屬關係結合,不論喜不喜歡,每次接觸都得面對中間的歧異。不同的生活環境和經驗,形成了不同的價值觀,溝通起來確實費力,但卻是個勢必得面對、解決的問題。與其一輩子糾纏在期望與自己的目標間掙扎,不論最後選擇的是委屈自己或者是勇敢追尋,都可能在欠缺溝通互動的狀況下產生較長時間的拉扯與摩擦。不如一開始就積極面對,也對症下藥確認這關係間的期待僅存在著建議關係,以避免落入情緒勒索。
書中也談了許多關於談判、交涉的部分,認清自己手中的籌碼,並且預想可能的結果,大致有助於釐清整體成本是否能夠承擔。錯誤的評估當然會導致決策失準,具體而言還是得回到認清自己的條件,才能有助於預想和判斷評估。
書中透過酒吧的思想實驗來建構想要討論的人際議題,畢竟形形色色的人到了酒吧帶著不同的故事也挺正常的。不同的角色設定也許不一定真的能找到有帶入感的,但談的議題應該都算是常見的,有些策略容易轉化使用,也藉此釐清面對人際問題可能的盲點,讓自己可以有一些框架可以避免陷入情緒以及焦慮中。
推薦給也覺得人際關係不容易處理的朋友,或許建立一些簡單的解決問題框架和策略的應用,可以部份解決自我迷失的狀況,比較能夠接納自己的選擇,並且面對他人的各種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