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5/01/26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異數》書評:先天文化與後天體制如何造就成功?

《異數》是一本相當精彩的書,今年才剛開始,這本書就讓我確定會放在自己的年度推薦書單之一!一開始作者舉義大利羅塞多當地何以健康長壽讓讀者思考,關鍵不在飲食、運動、基因、地點等等,而是人的特質及其建立出的社會結構。換言之,捻出本書核心關鍵:「文化與體制的影響力」。
你知道華人多半是數學天才嗎?東方的客套文化會造成空難?一流球員的生日月分竟然相同?讀名校有比較好嗎?想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歡迎繼續閱讀本文。

華人是數學天才?

語言與數學能力

1.中文使用者記憶一串數字能力較佳

中文數字是單音節結構,大多數數字可在不到1/4秒說出(如4、7),而英文數字four、seven則需要長一點時間,大約是1/3秒。

因此背一串數字(如4、8、5、3、9、7、6),用英文說比用中文說,需要更長時間。華人語言中,發音速度最快的是廣東話,香港人的數字記憶能力的確普遍優秀。

2.中文使用者學算術較快

中文數字命名系統有規則,英文則沒有。

中文就是先說十位數,再加上個位數。然而,英文11、12、13、14(eleven、twelve、thirteen、fourteen),沒有任何規則,發音也與十位數、個位數不太相同。

此外,英文面對大於二十的數字,是先說十位數,再說個位數,如21(twenty-one)。但十一至十九,卻又變成先說個位,再說十位數,如18(eighteen)。

所以,面對加法減法時,中文使用者可以直接相加,英文使用者必須先轉換成阿拉伯數字後,再行加減。

稻米與數學能力

相比歐美農業的機械取向,亞洲稻農則是精耕細作,要多付出十到二十倍努力,從翻土到收成,留下的汗水,用盡的心思,多於歐美小麥許多。

造就華人社會鼓勵「努力」、「勤奮」的特質,如諺語「一分耕耘 一分收穫」,詩歌中「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都刻畫出早出晚歸的辛勤性格。(難怪台積電美國廠,也要找台籍工程師?好操耐用?)

華人社會常見的補習班、上課時數長等等,一再表現出對於課業的投入,故而相關數學競賽成績,普遍較歐美國家來得優秀。(作者以為數學是可以透過練習而提升能力的,因而愈認真,數學能力愈佳。)

有趣的是,比起中國南方的稻作文化,北方種植小麥,花費的精神功夫較少,數學能力普遍遜於南方,沒想到稻米竟然跟數學能力有關!

「語言系統」與「稻米耕種」兩者的文化影響,成就華人先天上較西方人的數學能力來得優異。

東方人的客套文化

「婉曲」不只是修辭,更是文化

《左傳》有一篇高中核心古文〈燭之武退秦師〉。鄭國當時受秦國、晉國圍困,佚之狐推薦鄭伯找燭之武解國家存亡之急。無奈燭之武對鄭伯說:「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這句話是說我年輕時,尚且不如別人;現在老了,也不能有什麼作為了。

燭之武在抱怨,表面上以無能力推辭,實際上婉轉表示年輕時不受重用的怨懟。這種不明講,拐彎抹角的說法,修辭學上稱為「婉曲」。我們可以說,鄭伯被燭之武發了好人卡(這句不也是婉曲?)。

婉曲修辭並不難理解,甚至充斥在你我生活周遭。舉例來說,你會為表熱情而對不熟的人說:「有空來我家坐坐。」但如果這個人突然到家中拜訪,可能會讓你嚇一跳又難為情。又或者對僅一面之緣的人說:「有機會再聊。」並不是真的要找機會跟你聊,只是要表達很高興認識你,但我要離開了。

不只在口語上,文字表達上亦有婉曲修辭的運用。例如對方在通訊軟體打上長篇大論,自己僅簡單回應,可能是對這個話題或這個人不感興趣,但又不明說,也是一種婉曲的展現。再如「先去洗澡」、「先這樣」等文字的出現,都暗示著聊天到此為止。

這種委婉表達的說話方式,不只是台灣,日本也不例外。例如京都人在你離開前,會問你要不要來一碗茶泡飯,此時若厚顏無恥的回答「好啊!」可是會受到白眼的。「茶泡飯」是要「請你離開」的客套話。

空難竟與文化有關

客套話本來無傷大雅,但有些場合客套話,恐怕就要出大事了。例如在《異數》所舉的兩次重大空難。

哥倫比亞航空052號空難。1990年1月25日,哥倫比亞航空052號班機因霧而無法降落在甘迺迪國際機場,機長英文能力不佳,所有溝通均由副機長負責。當時飛機在空中已經盤旋等待良久,就快沒燃料了,塔台卻沒有給予優先落地權。原因在於副機長對塔台下指示的回應:「好的,航向180,嗯,我們會再試一次。我們快沒油了。」先是表明自己會配合塔台的指引,中間的「嗯」讓人覺得只是碎嘴抱怨而已,因而讓塔台無法讀出飛機已陷入緊急狀態,最後造成不幸。

再如大韓航空801號空難。1997年8月6日,801班機開始進行降落前準備,由於當時關島空域下起大雨,能見度低,下降顯示器又壞掉,機長決定進行目視降落。從日後黑盒子通話記錄發現,這項決定其實並不妥適,副機長也發現了,可惜他對機長只是這麼說:「這裡的雨是不是多了點?我是說這個區域。」副機長的意思是,現在天氣差,加上時間是晚上,下降顯示器又壞掉,你想目視進場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無奈副機長對機長提出質疑與建議時,語氣過於婉轉,機長因而聽若無聞。

兩起事件,如果副機長講話能「直接」點,或許就能避免憾事。

空難後,大韓航空進行檢討,全面將飛行員招回,訓練英文能力,規定彼此要以英文溝通。英文比韓文來得「直接」,且換個語言就會換個思考系統與應對態度,讓副機長更勇於質疑機長的不是,大韓航空重此脫胎換骨,成為當今一流的航空公司。

「婉曲」雖然只是一種修辭,但背後的文化思考,我想更令人著迷。不禁想起〈桃花源記〉,村人面對即將離去的漁人說道:「不足為外人道也!」會不會漁人沒有理解到村人所言背後的真正意涵呢?這一切似乎隱隱約約透著什麼。

後天體制與成就

優秀球員生日都相似?

前文所言都偏向「先天文化」的影響,有沒有「後天體制」的影響呢?

加拿大麥迪森哈特老虎隊球員多數在1-3月出生,我們可以推測1-3月出生者比較適合打曲棍球嗎?美國棒球選手多半8月出生,是否代表8月出生者更擅長於棒球?

給大家一點時間思考一下。

好囉!準備公布答案。

當然不是。加拿大曲棍球分級年齡為1/1,換言之1/2出生的要比12/31出生的大上一歲。在青少年前期,身體成熟度差異極大,易言之,身材直接決定他們表現的優劣。接著受馬太效應影響(大者恆大,成功者會更成功),不斷地贏得競賽,因此有更好的教練與隊友加入,造就了他們的成功。至於美國棒球年齡分組是7/31,故而8月出生的球員遠比其他月份來得多,道理也是如此。

「提早入學」會贏在起跑點?

可見「體制」對我們的影響有多大,不過習焉不察而已。教育體系亦然,「提早就讀」,在腦袋發育未完全,無法進行抽象思考,學習起來自然比較吃力,以致成就低落,反而愈來愈跟不上同學。

非台大不唸?

既然後天的影響這麼重大,那麼就讀名校的同學,真的有比較厲害嗎?

《異數》以為只要達到一定門檻即可,多出來的部分不一定有幫助,這種現象稱作「門檻效應」。

書中舉例密西根大學法學院的平權措施,註冊新生有10%是少數族裔,他們的入學成績比一般白人學生低3%,進入法學院後,白人學生成績也比少數種族的學生好。然而,這群少數族裔的學生畢業後的表現,和白人相比,毫不遜色。

這是因為少數族裔學生在入學之時,已經達到一定門檻,聰明才智不成問題。換言之,已經達成能力的基本要求,能力的高低便不再影響日後表現了。

這解釋了很多通過考試(如高普考)的佼佼者,日後的表現、升遷與當年的名次並無關聯。以古代為例,道光二十七年文狀元榜單,第二甲的第三十六名是李鴻章,第三十九名是沈葆楨(如圖)這些都是歷史課本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然而,細究他們的名次,都不是最優秀的,卻是推動台灣歷史發展的關鍵角色。

來源:典藏台灣

因此,選擇學校不一定要名校,只要達到門檻,學校排行和學生成就並沒有絕對的關係。簡言之,「後天體制」固然有影響性,但並非沒有侷限。

反思與結論

社會學家米爾斯:「美國窮人家的孩子要在商場叱吒風雲,一定要生在1835年左右。」可以作為本書的總結--先天文化與後天體制的強大影響力。

莫札特三歲有絕對音感,六歲創作樂曲,八歲寫下交響曲,十一歲完成第一齣清唱劇,十二歲創作了歌劇,天才無庸置疑,受益於父親的文化資本,無法否定;BSD作業系統的主要設計者及昇陽電腦的創辦人比爾.喬伊,當年沒有就讀擁有電腦設備的密西根大學,或許不會有今日的成功;號稱人類史上最偉大的樂團披頭四,樂曲的影響力持續到今;微軟前執行長比爾蓋茲,在科技上的成就更是有目共睹。這些人的成功,貌似來自個人的天賦或際遇。

不過,書中的「門檻效應」隱然為「文化體制影響力」留下一道破口。此外,「先天決定論」未免過於悲觀與負面,抹煞後天教育與努力的價值。

樂評家熊柏格認為莫札特是大器晚成的作曲家,寫了二十年的曲子後,才寫出最偉大的作品;比爾.喬伊,在密西根大學每天花八至十個小時寫程式;披頭四,當初可是默默唱了一千兩百場後,才名揚於世;比爾蓋茲,更是連續寫了七年的電腦程式。後天的努力不能被遺忘。不是好手才要練習,而是只有透過練習,才能變成好手。

個人以為,先天、後天執著於哪一方都過於偏激,唯有先天文化、體制,加上後天教育、努力,彼此相輔相成,才能造就一位不凡人物的成功。

ps.文學上亦有先天與後天之爭。曹丕〈典論論文〉:「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致。譬諸音樂,曲度雖均,節奏同檢,至於引氣不齊,巧拙有素,雖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主張文學天才論,創作才氣出於先天。蘇轍〈上樞密韓太尉書〉中以為「文者氣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學而能,氣可以養而致。」闡明通過自我修養與閱歷擴大,得以拓展自我的胸襟氣度與寫作深度,可謂肯定後天的影響。可見「先天」與「後天」之爭,喧擾多時,是亙古至今永恆的命題。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不務正業的高中教師,熱愛發呆、思考,平時廣泛涉獵各類書籍,諸如文學、哲學、歷史學、心理學、社會學、法律學,偶爾也看看科普類書籍。喜歡到處吃喝玩樂,欣賞戲劇、電影,聽聽音樂,享受與人相處的過程。專長是教育理論、寫作教學,也隨時留意時事新聞或相關評論。聯繫信箱:abc73638@hotmail.com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教育界走跳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