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滿思考法:大智度論的佛陀說「放牛十一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各位朋友們好:我們在做一件事前,必然要先有計畫。正如中庸云:「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豫就是預備計畫的意思。這計畫,不是用筆寫,不是用嘴說,是先在腦中思考形成。因此,自古至今的思想家們發明了不同的思考方法。例如:愛德華.德博諾為補強垂直思考法而發明的「水平思考法」、托尼.博贊為促進動態處理訊息而發明的「心智圖思考法」、「邏輯樹思考法」、醫療與法律界的「實證思考法」等。然而,我們會發現,這些思考法並沒有任何一種在所有領域都通用,為什麼呢?因為各有缺失。現在,就讓我們來學習圓滿思考法:大智者佛陀的思考法,以大智度論第2卷的放牛十一法為例。

佛陀以祂的大慈大悲,說明了如何照顧一群牛、令其成長茁壯的方法,這就是「放牛十一法」。進一步引申「放牛十一法」,也就是如何照顧一群比丘、令其成長茁壯的方法。既然牛能成長、比丘能成長,我們一般人一定也可藉此十一法成長。就讓我們來分別學習這十一項方法!

放牛十一法:知色、知相、知刮刷、知覆瘡、知作煙、知好道、知牛所宜處、知好度濟、知安穩處、知留乳、知養牛主。


一、色:知黑、白、雜色。比丘亦如是,知一切色皆是四大、四大造。

白話解釋:知道牛有各種顏色。比丘亦應知道一切物質皆是地、水、火、風的性質,由地、水、火、風所造。

二、相:知牛吉不吉相,與他群合,因相則識。比丘亦如是,見善業相,知是智人,見惡業相,知是愚人。

白話解釋:知道牛是否為吉祥相貌,是合群的相貌。比丘亦應知道:看到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的人,知道他是有智之人;反之則是愚癡人。

三、刮刷:為諸蟲飲血則增長諸瘡,刮刷則除害。比丘亦如是,惡邪覺觀蟲飲善根血,增長心瘡,除則安隱。

白話解釋:牛被各種蟲喝了血則身上長各種瘡,所以要為牛刮掉蟲子。比丘若有惡邪想法,會喝掉善根之血,讓心長瘡,故應除去惡邪想法。

四、覆瘡:若衣若草葉以防蚊虻惡剌。比丘亦如是,念正觀法,覆六情瘡,不令煩惱貪欲、瞋恚惡蟲剌棘所傷。

白話解釋:用衣服或草葉覆蓋牛的傷口,以防蚊虻惡剌。比丘應正憶念正觀法,以此覆蓋自己的六根,不被煩惱所傷。

五、作煙:除諸蚊虻,牛遙見煙則來趣向屋舍。比丘亦如是,如所聞而說,除諸結使蚊尼,以說法煙引眾生入於無我實相空舍中。

白話解釋:要產生煙做為對牛的溝通方式,牛見了就會來到此屋舍。比丘則是以說法做為煙,引導眾生了解無我實相。

六、好道:知牛所行來去好惡道。比丘亦如是,知八聖道能至涅槃,離斷常惡道。

白話解釋:知道牛走的路是好道路或壞道路。比丘亦如是,知道要走八聖道,能得「貪瞋癡永盡的境界」,離開「斷滅」或「恒常」這兩種壞道路。

七、牛所宜處:能令牛番息少病。比丘亦如是,說佛法時,得清淨法喜,諸善根增盛。

白話解釋:牛適宜住的地方,能讓牛生長繁殖少病。比丘應常說佛法,此時他就得到清淨法喜,他的各種善根都增長且旺盛。

八、好度濟:知易入易度無波浪惡蟲處。比丘亦如是,能至多聞比丘所問法,說法者知前人心利鈍、煩惱輕重,令人好濟,安穩得度。

白話解釋:度是「由煩惱的此岸渡到解脫煩惱的彼岸」之意。濟是救的意思。知好度濟,就是知道哪裡是牛不會受波浪、惡蟲干擾處。比丘的救濟是多聞比丘,能到多聞比丘那裡問法,就能大大獲益!

九、安穩處:知所住處無虎、狼、師子、惡蟲、毒獸。比丘亦如是,知四念處安穩,無煩惱、惡魔、毒獸,比丘入此,則安穩無患。

白話解釋:給牛一個安穩處,是沒有種種惡獸的。比丘的安穩處是四念處。

十、留乳:犢母愛念犢子故與乳,以留乳故犢母歡喜,則犢子不竭,牛主及放牛人,日日有益;比丘亦如是,居士白衣給施衣食,當知節量,不令罄竭,則檀越歡喜,信心不絕,受者無乏。

白話解釋:母牛愛念小牛,所以我們擠牛乳的時候要留一些給小牛喝,如此母牛就歡喜,就可一直分泌牛乳,也就能一直餵養小牛長大,對牛主和放牛人日日有幫助。比丘也是,到居士家乞食當知節制,讓施主們歡喜、信心不絕。接受的比丘也就一直都有食物可吃了。

十一、養牛主:諸大特牛能守牛群故,應養護,不令羸瘦,飲以麻油、飾以瓔珞、標以鐵角,摩刷、讚譽稱等;比丘亦如是,眾僧中有威德大人,護益佛法,摧伏外道,能令八眾得種諸善根,隨其所宜恭敬供養等。

白話解釋:要特別養護牛群中的大特牛們,因為牠們能守護牛群,別讓牠們虛弱瘦削了。因此養牛者讓牠們飲用麻油,戴上瓔珞珠寶,戴上鐵角,按摩刷洗,稱讚牠們。同理,比丘的眾僧中有威德大人,例如當年的舍利弗、目犍連、大迦葉尊者,佛陀好好地讚譽守護他們,就使得八眾都能種各種善根,也對這些威德大僧恭敬供養。八眾指的是:剎利眾、婆羅門眾、居士眾、沙門眾、四天王眾、忉利天眾、魔眾、梵天眾。


放牛十一法,不僅是適用於牛,而就是我們能夠滋養自己、令自己成長茁壯的方法。讓我們一起熟記放牛十一法,學會佛陀的圓滿智慧,利己利人!

匯集了島內和島外的各種旅行心得,分享各地值得一遊一探的事物,帶給大家輕鬆悠閒的愉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發趣品第二十:若菩薩摩訶薩具足六波羅蜜、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分、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十八不共法,一切種智具足滿,斷一切煩惱及習,是為菩薩摩訶薩住十地中當知如佛。菩薩摩訶薩住是十地中,以方便力故,行六波羅蜜,行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
第九地的菩薩應具足十二法: 一、受無邊世界所度之分:十方無量世界中眾生,如諸佛法所應度者而度脫之。 二、得如所願:因為六波羅蜜具足。 三、知諸天、龍、夜叉、犍闥婆語:因為具有辭辯力。 四、胎生成就:菩薩的「胎生」,亦即從母胎中出生,只是看起來的現象。實際上菩薩是化生。 五、家成就:常在大戶
由於一位我的失智患者不願去社區大學上課,也不願去據點參加活動,為了方便給他佛法智慧,遂起心動念,在午餐後前往臺中慈濟醫院的靜思書軒,預備買證嚴法師講佛法的CD送給他聽。 初冬時分,慈濟園區草木扶疏、空氣新鮮,是病人與家屬舒暢心胸的好所在。緩步由急診室入口行至大廳,看見證嚴上人因原住
0/5臺中慈濟醫院
第八地的菩薩應具足初五法、次五法。 初五法:順入眾生心、遊戲諸神通、觀諸佛國、如所見佛國,自莊嚴其國、如實觀佛身 次五法:知上下諸根、淨佛世界、住「如幻三昧」、常入三昧、隨眾生所應善根受身 以下分別解釋。 初五法: 一、順入眾生心:菩薩以一心知一切眾生心及心數法。 二、遊戲諸神通:先以禪
第七地的菩薩:不應著二十法,應具足二十法 不著:我、眾生、壽命、眾數及知者見者、斷見、常見、取相、作因見、名色、五眾、十八界、十二入、三界、著心、作願、作依止、依佛見、依法見、依僧見、依戒見。 具足:空、無相證、知無作、慈悲智、不念一切眾生、一切法等觀、知諸法實相、無生忍、無生智、說諸法一相、破
今天早上是陰天。全家人吃完早餐後,就搭乘汽車前往位於台中市西屯區的佛光山.新惠中寺。途中綿綿細雨下起來了,我們下車後遂撐著雨傘走向寺。隨即,浴佛法會開始了,充滿莊嚴和平安詳的氣息!大眾念完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以後,由笑容滿面、堅毅爽朗的佛光山副住持-慧傳法師來演說佛誕節的由來。我們聽完慧傳法師充滿期許、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發趣品第二十:若菩薩摩訶薩具足六波羅蜜、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分、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十八不共法,一切種智具足滿,斷一切煩惱及習,是為菩薩摩訶薩住十地中當知如佛。菩薩摩訶薩住是十地中,以方便力故,行六波羅蜜,行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
第九地的菩薩應具足十二法: 一、受無邊世界所度之分:十方無量世界中眾生,如諸佛法所應度者而度脫之。 二、得如所願:因為六波羅蜜具足。 三、知諸天、龍、夜叉、犍闥婆語:因為具有辭辯力。 四、胎生成就:菩薩的「胎生」,亦即從母胎中出生,只是看起來的現象。實際上菩薩是化生。 五、家成就:常在大戶
由於一位我的失智患者不願去社區大學上課,也不願去據點參加活動,為了方便給他佛法智慧,遂起心動念,在午餐後前往臺中慈濟醫院的靜思書軒,預備買證嚴法師講佛法的CD送給他聽。 初冬時分,慈濟園區草木扶疏、空氣新鮮,是病人與家屬舒暢心胸的好所在。緩步由急診室入口行至大廳,看見證嚴上人因原住
0/5臺中慈濟醫院
第八地的菩薩應具足初五法、次五法。 初五法:順入眾生心、遊戲諸神通、觀諸佛國、如所見佛國,自莊嚴其國、如實觀佛身 次五法:知上下諸根、淨佛世界、住「如幻三昧」、常入三昧、隨眾生所應善根受身 以下分別解釋。 初五法: 一、順入眾生心:菩薩以一心知一切眾生心及心數法。 二、遊戲諸神通:先以禪
第七地的菩薩:不應著二十法,應具足二十法 不著:我、眾生、壽命、眾數及知者見者、斷見、常見、取相、作因見、名色、五眾、十八界、十二入、三界、著心、作願、作依止、依佛見、依法見、依僧見、依戒見。 具足:空、無相證、知無作、慈悲智、不念一切眾生、一切法等觀、知諸法實相、無生忍、無生智、說諸法一相、破
今天早上是陰天。全家人吃完早餐後,就搭乘汽車前往位於台中市西屯區的佛光山.新惠中寺。途中綿綿細雨下起來了,我們下車後遂撐著雨傘走向寺。隨即,浴佛法會開始了,充滿莊嚴和平安詳的氣息!大眾念完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以後,由笑容滿面、堅毅爽朗的佛光山副住持-慧傳法師來演說佛誕節的由來。我們聽完慧傳法師充滿期許、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一隻野雁對於朋友的定義,可能會是「擁有共同勝利儀式的野雁」。這就好比人類用飲食及抽菸來社交: 下班回家路上跟我喝一杯的人,不見得就是我的死黨,但跟沒一起喝過酒的人相比,我較不容易對他產生敵意。
探討人們為何選擇身心靈課程,並反思這類課程背後的動機與產業化現象。作者分享自身經歷,從最初對水晶的興趣,逐步踏入靈修世界。觀察並依年齡與人生處境區分學習目的。此外,揭露部分課程如何成為商業化運作。透過學習動機的分析,拋出問題:「真正想從身心靈課程中獲得什麼?」最終,引導讀者回歸自身內在。
看了錫蘭的影片《你的心靈不需要課程》,提出個人對心理學的一些見解。
探討現代社會盛行的心靈成長課程,從自我認同的觀點分析其成效與潛在風險。文章指出此類課程透過特定語言、體驗框架和社群支持,創造短期的自我轉變假象,但若缺乏內在轉化,容易導致自我認同崩解。文章強調真正成長來自內在而非速成,需建立在自我理解與接納的基礎上,並透過長期實踐逐步建立穩定的自我。
  這幾天心靈成長課程再次引起討論,課程被詬病的點主要是課程資訊不夠透明、收費昂貴、感覺被心理學技巧PUA、類直銷要學員拉人上課,以及疑似邪教的洗腦模式等等。參加過的網紅對此意見不一,愛莉莎莎和福爾思庭一起公開不同階段的課程內容,基本上同意上述爭議,並跟大家分享自己如何察覺異狀、逃離關係圈。
一隻野雁對於朋友的定義,可能會是「擁有共同勝利儀式的野雁」。這就好比人類用飲食及抽菸來社交: 下班回家路上跟我喝一杯的人,不見得就是我的死黨,但跟沒一起喝過酒的人相比,我較不容易對他產生敵意。
探討人們為何選擇身心靈課程,並反思這類課程背後的動機與產業化現象。作者分享自身經歷,從最初對水晶的興趣,逐步踏入靈修世界。觀察並依年齡與人生處境區分學習目的。此外,揭露部分課程如何成為商業化運作。透過學習動機的分析,拋出問題:「真正想從身心靈課程中獲得什麼?」最終,引導讀者回歸自身內在。
看了錫蘭的影片《你的心靈不需要課程》,提出個人對心理學的一些見解。
探討現代社會盛行的心靈成長課程,從自我認同的觀點分析其成效與潛在風險。文章指出此類課程透過特定語言、體驗框架和社群支持,創造短期的自我轉變假象,但若缺乏內在轉化,容易導致自我認同崩解。文章強調真正成長來自內在而非速成,需建立在自我理解與接納的基礎上,並透過長期實踐逐步建立穩定的自我。
  這幾天心靈成長課程再次引起討論,課程被詬病的點主要是課程資訊不夠透明、收費昂貴、感覺被心理學技巧PUA、類直銷要學員拉人上課,以及疑似邪教的洗腦模式等等。參加過的網紅對此意見不一,愛莉莎莎和福爾思庭一起公開不同階段的課程內容,基本上同意上述爭議,並跟大家分享自己如何察覺異狀、逃離關係圈。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所以我們面對妄想的態度應該是不迎不拒。我不去迎合它,不像一般人一樣跟著妄想跑,想想想……想一大堆,我不迎。同時我也不拒,不抗拒。不拒不是說我要隨順它,而是說我也不要去壓它,它來就來了,很自然很正常,不管它,放它走,它自然而然就消失掉。
所以,各位不要錯解。你該幹嘛就幹嘛,不管在動中靜中都是一樣。你現在該聽課,該出坡,該吃飯,該睡覺,該靜坐,該幹嘛就幹嘛。你現在的所緣境應該是什麼,要守住它,不要亂跑。
Thumbnail
要享事功,先要提得起; 要享閒情,先要放得下。 —摘自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慈》
所以我們修行人應該守住我們的正念正知。知道你現在在做什麼,比如說我們現在就是——我專心地說法,各位專心地聽法,我們不去思考未來的事情,也不去思考過去的事情,就安住在當下。
Thumbnail
念佛要法 。 只有一念真誠 。 勿間斷勿分別而已 。未來勿將迎 。 已過勿留滯 。 專顧現前一句 。字字分明 。病中自修六度 。以慈悲歡喜為布施 。 以嚴淨三業為持戒 。以隨緣順受為忍辱 。 以調伏習氣為精進 。以不忘正念為禪定 。 以方便覺察為智慧 。
Thumbnail
此文為明亮先生寫於2021年1月29號 觀念頭的本質 觀念頭,俗話說就是看著思想。據說這是佛經裡面推薦的竅門,也是很多禪師推薦的修行方法。但為什麼看著思想的時候,看著看著,思想就似乎停下來了,沒有思想了。然後你做別的事情,不再看思想了,思想就像潮水那樣湧來。為什麼? 首先講講比較究竟的說法,我
所以我們面對妄想的態度應該是不迎不拒。我不去迎合它,不像一般人一樣跟著妄想跑,想想想……想一大堆,我不迎。同時我也不拒,不抗拒。不拒不是說我要隨順它,而是說我也不要去壓它,它來就來了,很自然很正常,不管它,放它走,它自然而然就消失掉。
所以,各位不要錯解。你該幹嘛就幹嘛,不管在動中靜中都是一樣。你現在該聽課,該出坡,該吃飯,該睡覺,該靜坐,該幹嘛就幹嘛。你現在的所緣境應該是什麼,要守住它,不要亂跑。
Thumbnail
要享事功,先要提得起; 要享閒情,先要放得下。 —摘自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慈》
所以我們修行人應該守住我們的正念正知。知道你現在在做什麼,比如說我們現在就是——我專心地說法,各位專心地聽法,我們不去思考未來的事情,也不去思考過去的事情,就安住在當下。
Thumbnail
念佛要法 。 只有一念真誠 。 勿間斷勿分別而已 。未來勿將迎 。 已過勿留滯 。 專顧現前一句 。字字分明 。病中自修六度 。以慈悲歡喜為布施 。 以嚴淨三業為持戒 。以隨緣順受為忍辱 。 以調伏習氣為精進 。以不忘正念為禪定 。 以方便覺察為智慧 。
Thumbnail
此文為明亮先生寫於2021年1月29號 觀念頭的本質 觀念頭,俗話說就是看著思想。據說這是佛經裡面推薦的竅門,也是很多禪師推薦的修行方法。但為什麼看著思想的時候,看著看著,思想就似乎停下來了,沒有思想了。然後你做別的事情,不再看思想了,思想就像潮水那樣湧來。為什麼? 首先講講比較究竟的說法,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