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近期常聽到有的人被劣質的身心靈課程影響,甚至加深了心理疾病或造成輕生的狀況,而在你的文章中提到,要避免劣質課程需要持續思考,是否就是大家常說的批判性思維?批判性思維到底是什麼呢?」一位朋友在閱讀我的文章後問道。
我回答:「批判性思維其實就是一種有條理的思考方式,幫助我們從不同角度來分析問題,它強調在接受到資訊時要深入分析、質疑資料的來源,並理解各種情況背後的假設和風險。
批判性思維除了用來判斷在身心靈課程中獲得的訊息,在各種工作與人生面向上也很關鍵,讓我們可以做出更合邏輯、更有效的決策。」
朋友接著說:「原來是這樣,那批判性思維具體有哪些面向呢?」
「批判性思維包含了4個核心的面向,首先是『分析』此資訊的真實性和有效性,查找背後的根本原因;接著要『評估』這個資訊對於我們的決策會有什麼影響;從現有資料中『推理』出結論與決策,並預測後果;最後要『反思』自己的思維過程,幫助我們避免偏見和錯誤的決策。」
--------------------
在生涯與職涯中,保持「持續思考更多可能性的習慣」至關重要,而在思考時使用批判性思維,更是許多成功的決策和解決問題的基石,幫助我們減少人云亦云、隨波逐流的機會。
無論是在專案管理還是商業分析中,批判性思維都扮演著無可替代的角色,本文將探討什麼是批判性思維,它包含哪些面向,以及如何實踐批判性思維。
批判性思維指的是一種能夠有條理、邏輯清晰且深入分析的思考方式。
它並非指對一個問題做出直覺反應,而是涉及到對問題的全面檢視,對資訊來源的質疑,以及從不同角度來分析問題的能力。
批判性思維能幫助我們超越表面,發現隱藏在其中的假設、偏見和潛在的風險,並且基於事實來做出更合乎邏輯的決策。
批判性思維並不是單一的能力,其中包含了以下4個面向:
在取得資料後,首先我們要能夠分析資訊本身的真實性、有效性及其背後的假設。這需要透過邏輯和證據來評估各種觀點與假設,並從中找出問題的根本原因。
在判斷身心靈課程時,除了取得講師、辦課單位、課程資料的詳細資訊,還要去了解曾經參與過的學員評價,盡可能從不同管道取得資訊來進行比對,才能讓分析盡可能客觀;反之,對於那些資訊不公開,甚至刻意隱瞞的課程,我們應該優先避開。
在分析完多面向的資料之後,我們不僅要理解資料,還要評估其與自身需求的相關性,讓我們能夠在眾多選擇中找到最適合的解決方案。
例如蒐集並分析完好幾家身心靈課程後,有幾家可信度跟評價不錯的,我們就要去評估這樣的課程是否對我們的需求、現況有幫助,挑出最適合的課程。
推理則是批判性思維的工具之一,幫助我們從已有的事實和假設中推導出結論,這不只是邏輯推理,還包括了對潛在後果的預測和分析。
在報名評估完成的身心靈課程前,我們還要向前推理上課可能有的成果與風險,有好的成果是要對外分享心得?亦或是有助於人生下一步的規劃?
若不符預期,我們是否能順利退課並退款?以及是否有備用課程計畫?
在決策的進行過程中,我們也要時時反思自己的觀點和思考過程,不僅是對外界問題的反應,更是對自己思維過程的審視,從而避免偏見和錯誤的決策。
如果在身心靈課程的上課途中,我們有感受到任何不適,一定要思考是否繼續下去能達到參加的目的,切勿對課程照單全收,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
綜上所述,批判性思維是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項能力,能幫助我們在面對複雜資訊轟炸時作出更精確、有效的決策。
在身心靈課程越來越蓬勃發展的當下,我們也要將批判性思維實踐在挑選課程的過程中,用分析、評估、推理、反思4個面向支持自己做出決策,才能避免參加劣質或不適合自己的課程;不讓自己被有毒的資訊侵害,才能讓學習更有效率,達成預期的目標。
#CarryKuoOnBoard
如何避開劣質身心靈課程? — 3個關鍵指標與目標設定,掌握成長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