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O #INFJ #內向 #直覺 #情感 #判斷
十年前:#貴人相助 #期待興奮 #總算畢業了
十年後:#鬼打牆 #畫大餅 #無力感難以言喻
「與其希望有一份錢多、事少、離家近,成就感滿滿的完美工作,不如去發展興趣成就自己!畢竟生活不是只有工作啊 QWQ」
小O 是製造大廠內的專案經理,不過他負責的專案是優化企業內部的制度、流程和系統的專案,不是對外部客戶的產品銷售。一開始聽到有點疑惑這是什麼單位,如果要做內部系統優化,那不就是資訊部門(IT)嗎?但事實卻不然,小O 表示他們單位獨立於資訊部門,是一個直屬執行長,需要向內彙整用戶需求,也要向外瞭解業界作法,進而提出流程和系統優化的需求,並根據新策略、制度,建立作業指導方針和相關配套的單位。聽起來好像很厲害、權力也很大,但他無奈的告訴我們,實際上這是一個在公司內處處惹人嫌的角色。(靡小編OS:嗚~沒有半個人喜歡會不會太可憐)
「按照老闆的想法,我們設計更嚴謹的流程想降低風險、提出需要收集的資料以利後續分析擬定策略,但對其他部門的實際用戶來說只是增加負擔。畢竟他們天天都在打仗,每天的工作已經讓人焦頭爛額了…」
小O 回想起用戶苦哈哈的抱怨,也只能嘆氣。更糟的是用戶不願使用系統,就帶來了下一波的抱怨-資訊單位。他們會認為是小O 的部門沒有確認清楚就亂提出需求,導致了開發資源的浪費。而這樣互相怪罪、沒完沒了的戲碼,在企業內部優化的專案中,持續上演著…
「以前總是渴望在工作中得到成就感,但現在感覺應該放下這個想法了…」小O 有點感慨,但似乎也如釋重負
其實「成就感、成果」的定義,除了每個人自身的價值觀差異外,也跟所處的立場有關。若今天是企業主請軟體開發商建置系統,那麼只要系統按照規格在合約訂的時間點上線,開發商就算成功交付了,不管之後在企業主內部是否有用戶在使用、或是使用後沒有達到具體效益,都不影響結案(理論上),開發商也不見得會知道上線後的狀況。
但內部系統專案就算上線,後續的維運、改版、推廣都會接踵而來,而使用率不彰,或是對用戶的作業效率並沒有實質改善等維運期的問題就會一一浮現;雖然有時已經不是最初的專案團隊權責可以處理的,但在身為 PM 的小O 心中,完成專案不僅沒有成就感,反而是罪惡感油然而生… (靡小編OS:大概就跟花費大量資源,卻打造出蚊子館是相同的心情吧…)
過去很長的時間,他表示會習慣用公司和工作定義自己,認為升遷、加薪、在專案中學習成長、獲得主管和團隊的肯定,就是自己人生的主幹道。他並不是工作狂,只是把就業後的人生模式當成是學生時期的延伸;學生時代雖然會玩社團、參與課外活動和發展興趣,但總認為「最重要的正業還是讀書&考試」,也總是用「在學校的成果」衡量自己的價值。(靡小編OS:這感覺完全是資本主義或是現在教育體制的囹圄)
「我應該感謝這份工作的不完美,不然身為傳統教育體制的得勢者,或許永遠都不會發現自己對生活和工作在思考上的盲點,只是順應著習得的框架活著。」小O 侷促的笑著,他表示接下來會把現在的正職視為營收和練習技能的場域,畢竟與人的應對進退和表達溝通,職場就是驗證成效的最佳場所,並重新探索自己喜愛且可以有產出的事物。
其實從第一個專案有點無疾而終的結束時,他就在思考「換工作」的問題,畢竟周圍的朋友都是3年一小轉、5年一大跳,但在種種現實考量下仍沒有行動。(靡小編OS:舒適圈過得太舒適)
雖然在同一家公司待了十年,但其實小O 是很不喜歡做重複性事務的個性,他約每2-3年就會換一個部門。這些部門雖仍屬於內部支援的性質,但要解決的問題都不相同,從銷售、行銷、製造、品管到進出口等都有涉略,每次都會學到不同的東西,而這可能也是他遲遲無法下定決心離開的原因之一。
「每當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時,就又會開始逼問自己到底何時才要換工作,七年來的自問自答真的是煩不勝煩。所以決定放下,把正職當成穩定收入的來源,然後好好利用工作之餘的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小O 表示之所以無法離職,主要也是因為薪水不錯、工時穩定、同事相處和諧,縱使成就感低落,但前三個優點也是現實生活中不能忽視的。所以與其一直想再找一個新工作可以取代現職,不如針對「成就感」這件事另闢出路!不再奢求一份完美工作,而是打造一種想要的生活。
窮困版的GE
旋轉門百貨
所謂的封建制度,公司不是老闆說了算QQ 薪水結構中獎金佔的比例 (wow~
發給員工環保餐具自己洗,總覺得沒有讓廠商直接批次洗省水…
老闆的耐性、韌性
同一個系統需求重啟了N次專案=翻了N個系統
資訊基礎建設的改善,電話消失了!
從第一個專案告一段落後就一直掙扎是否該離開到現在,10年其實很漫長。不管過去的選擇如何都不需要感到後悔,那都累積成為現在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