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你,就像我,就像我們身邊可能會遇到的任何一位女性友人。」
我總是對自己要求太高,總是想滿足所有人的需求,還伴隨著提前憂慮症,對於失敗總是充滿恐懼。
面對充滿狗屁倒灶事的人生,大吃大喝或跟閨蜜抱怨完心裡還是覺得不爽快,那就大聲喊出來吧! 大聲說幹! 就像唸個咒語一樣! 不要練習什麼 不生氣的技術,悶久了心裡會生病吧!
看完這本書真是讓我安心不少啊~原來跟我一樣每天都在 腦內風暴 的女生到處都是啊!連外國人也是哈哈!
以下是這本書提醒我的事:
根據研究指出,決定一個人是否幸福的組成因素其中 有50%由基因決定,剩下40%取決自己的想法,最後的10%才是跟外在事件有關。也就是說,雖然我家族基因已經決定了一半我的幸福(大哭), 我還是有權決定停止沒意義的自尋煩惱。
如果我這個時候的煩惱在 五年後 不再重要,我現在就別花超過 五分鐘 煩惱它。 這招真的很受用,我常常一整天都在煩惱一些五年後根本不重要的問題。(例如我老闆為甚麼要用這樣的口氣跟我說話,他是不是真的對我很不滿意啊!但誰知道五年後他還是不是我老闆?這樣想心裡就好多了~~)
換句話說,就是害怕錯過某些東西。怎麼選都覺得選錯,覺得自己錯失了某些事。我覺得有這個症狀多少是跟 自信心有關,對於自己的選擇沒有信心。
(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到FOMO這個字,第二次是在2021年大家都在搶當航海王跟鋼鐵人的時候XD)
了解這個症頭後,當我又開始鑽牛角尖時, 感覺比較不孤單 😄
我對完美的渴望讓我沒辦法滿足於我擁有的這些。當我得到了我想要的,我總是想,我可以擁有更好的,我可以做得更好。
我常常會羨慕朋友可以做自己喜歡的工作還沒有經濟壓力,或是羨慕別人不用一邊工作一邊帶小孩。我總是抱怨上班要看老闆臉色,下班累得要死還要面對歡逼八的小孩。
可是我老公卻說:「你難道沒想過你現在抱怨的生活,可能也是別人羨慕的生活啊~你有自己的工作有自己的薪水,想買什麼想去哪裡玩不用跟我拿錢不用看我臉色,而且每天下班都可以看到小孩,」(真是難得他偶爾也是能講出一些中聽的話)
首先要打敗 提前憂慮的症頭。我真的花太多時間在提早擔心一些最後根本沒發生的問題,浪費時間胡思亂想杞人憂天,太常想像最糟的狀況然後根本白擔心了。
針對恐懼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分析它。 而不是沒頭沒腦地丟出一句「我害怕」。
解碼恐懼從而馴服它: 我在怕什麼 、為什麼我怕。理解並且熟悉它後,進一步讓它變得微不足道,將它轉化成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