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跟某個學長聊天時,他跟我說過一句話: 「驕傲就是沒自信」。我覺得這句話影響我人生非常多。
當時我其實不太能理解這句話。我想像中的沒自信的樣子,應該是那種什麼事情都說我做不到,然後很膽小懦弱的樣子。而驕傲不是應該是相反——太有自信嗎?因為覺得自己太棒,所以才到處跟別人炫耀。
但是我後來慢慢體會了。
...
我認為,沒有自信的來源某種程度是「內心不富足」。這個「富足」,又跟「滿足」不太一樣,有點像是有沒有被「填滿」。
以下是我覺得沒自信的人可能會有的一些行為:
第一個,是我們一般認知中沒自信的樣子。但就我的觀察,其實會表現出第二第三種行為的人,不一定比第一種人還要少。而我,以前是第二種人,我自己稱為「心機式炫耀」。
其實我覺得這種人挺讓人討厭的(對,我說的就是以前的我 XD)。
...
以客觀來說,我知道自己的鋼琴跟編曲實力到哪,大概是中等程度。跟只學了一陣子的人比我當然強他們不少,在一般人的眼中也算是還不錯的,而跟職業專家比,我當然是不如他們。
我有時候會在實力跟自己差不多的人旁邊說:「哇好厲害,我都沒辦法這樣。」又或是故意在跟別人聊天的時候,「不小心」透露出自己曾經編過什麼曲子,在什麼場合表演過。
因為我很討厭那種大聲炫耀的人,所以我都把炫耀「刻意」表現得「不刻意」,或許別人都是正常聽過去,但我心裡其實知道我是想要透過別人的稱讚來填滿自己,甚至我還會幫對方設想正確答案(因為對方回答錯誤的話我會生氣)。
這些心態讓當時的我非常疲勞。為什麼要這麼有心機,還要對方回答出自己想要的答案,這也會讓跟我相處的人壓力很大。即使我沒說出來,但是一旦我有這種想法,就一定會有人感受到。
...
當我把獲得自信的重心從「透過外界得到」轉為「透過自己得到」,我過的舒服非常多。(這邊會講重心是因為,我並不覺得要百分之百靠自己得到自信。適度得到別人的稱讚來獲得開心也是必要的,只是佔內心比例多寡的問題。)
能夠靠自己填滿內心之後,也有了比較健康的心態:
心態健康之後,我甚至覺得交朋友也變得更舒服自在。如果一直在揣測對方心理,我根本沒辦法真心的聊天。但現在,我的內心比較富足了,我不需要一直花心思擔心有的沒的,可以自在的聊天。
欣賞自己,跟欣賞他人可以共存,並不衝突。
文章來源:沒自信的人,其實過的很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