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是否有這樣的經驗?
好不容易應徵上一個理想中的工作,但是一段時間後,卻發現自己卻越做越不開心。原本以為只是適應的問題,然而等到適應了之後,反而更加確定,自己真的不喜歡這份工作。只是,想要換跑道,又不知道轉到哪裡好,而且身邊的人也一直告訴我們,現在的工作多好又多好,離開太過可惜。於是,在這樣的拉扯中,感到前途茫茫,失去方向與動力。 這真的是一個兩難的選擇。畢竟一份理想中的職業,一定有各種吸引人的條件,這些條件,不只別人知道,我們自己也知道,哪可能輕言放棄!然而,別人都不是我們,做得不開心是自己的真實,其他人不會明白,可是如果真要將未來的時間,投入到這份做得不爽的工作,又覺得對不起自己。而且,離開很容易,但離開之後要該往哪裡去?新的方向真的會比現在好嗎?這裡面有太多的不確定,該如何是好呢?
今天的寧閱聊天室,來的朋友就是這樣的躊躇不定。
他是個年輕的弟弟,剛踏入社會工作幾年。
哇!小鮮肉耶~
唉唉唉,控制一點,這位大媽,這種反應很奇怪,好嗎!
啊~對不起,すみません,I’m so sorry!我正經。
弟弟坐下之後,喝著了口洋甘菊茶,閒聊一下後,他開始說自己的故事。
我在大四的時候,就開始準備高普考。不是因為我喜歡當公務人員,而是因為爸爸是做生意的。由於爸爸的生意很不穩定,家裡的收入也不太好。從小,我經常聽到大人說,生活費不夠,或者是學費可能付不出來,因此那時候我就告訴自己,長大後一定不要做那種收入不穩定的工作。因此,一上大學,我就決定考公務員,畢竟公務員的薪水,相對穩定許多。
很幸運的,在畢業之後沒多久,我就順利通過考試,成為基層的公務員。當完兵之後,我就接受分發,到基層單位工作。
一開始,我以為當公務員,應該蠻符合自己的需求,也許工作量會很多、很雜,但是薪水穩定,只要適應之後,還是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然而,真正工作之後,才發現實際跟想像差很多。
剛工作時,由於要搞清楚很多規定,每天都忙到焦頭爛額。等到慢慢跟上大家的步調,也不太會搞錯規定了,確實有鬆一口氣。但是,做了一、兩年多之後,我發現每天做著差不多的事,讓自己覺得很煩。。
原本以為,可能是因為適應了新環境後,覺得沒有新鮮感,所以才會感到心煩,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就找機會調職,去做做不同的工作,應該會好一點。後來,真的有可以調職的機會,我立刻提出申請,幸運的是,也順利調職成功。
沒想到,換到新單位後,相同的狀況又再次發生。此時,剛好有個大學同學來找我。我們聊天的過程中,知道他準備要創業,而且又是我感興趣的領域,於是他邀請我跟他一起出來打拼。
由於跟他聊的時候,心裡覺得很興奮,所以一下子就答應下來。但是,等到冷靜之後,又覺得自己答應太快。雖然對同學的提議很嚮往,但也非常擔心,萬一失敗的話,不是又步上父母的後塵;但是,面對現在這份工作,雖然滿足了我對收入穩定的需求,但是這種一直重複的循環,確實也覺得很煩。
原本和女朋友說好,計劃這兩年結婚。如果現在跟同學一起創業的話,又怕女朋友不同意。可是,自己已經答應了,如果現在反悔,也覺得對不起老同學。現在的我,真的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我的老天鵝啊!這問題也太難了吧~難度指數是十分滿分。
聽完弟弟的故事,我知道不能太過武斷地回應他。
我告訴他:從他的猶豫中,可以看出他不但是個有愛的人,也是個有責任感的人,但是也要提醒自己,父母的經驗,不等同於自己的人生,不要被他們的經驗所侷限。
這樣說,倒也不是鼓勵他直接辭職去創業,而是想要讓他知道,別人過往的經驗,有時反而可能成為我們的限制而已。
接著,我告訴他,從「人類圖」的角度來看,他是個直覺內在權威,且G中心空白的投射者。對他來說,直覺瞬間的反應,是他做決定的重要訊號。如果他在一個讓自己感覺舒適的地方,遇到有人對他發出邀請時,直覺的回應,比較符合自己的設計。只是,答應邀約之前,要和對方談好相關的配套,例如薪資、工作職位……。
他可以去這位朋友新創的公司附近走走,感受一下周圍環境,看看自己是否覺得舒適。如果自己對環境感覺不錯,而且和朋友在理念上也有共識,各方條件談完後,也覺得滿意的話,再聽聽家人與女友的想法。
此外,他也可以考慮花精的諮詢,例如「紫金蓮花精」對於遵從內心的直覺,就很有幫助,或者像現在感到前途迷茫時,使用「胡桃花精」,或許可以幫助他確定方向。
轉換跑道,本就是不容易的選擇,因此做任何決定前,還是要審視自己當前的能力,也要想好自己願意拿什麼換什麼。當然,即使這次沒有選擇轉職,也沒有關係,因為只要他在喜歡的領域,持續地提升自己的能力,未來還是會有新的邀請來找他的。
為保護個人隱私,故事人物與內容已做適當的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