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粉絲團文章搬運區-勞工病假用完後,雇主可否直接資遣,或以無假可用為由,而採曠職解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勞工應該出勤卻沒有出勤,這樣的情況確實可以稱為「曠職」。

然而!!「曠職」≠「一定能解僱」

  • 勞動基準法第 12 條第 1 項第 6 款:

「勞工有左列情形之一者,雇主得不經預告終止契約:

六、無正當理由繼續曠工三日,或一個月內曠工達六日者。」

因此,曠職解僱的前提是:「無正當理由」,提供以下判決供參:

臺灣高等法院 102 年度勞上易字第 97 號民事判決

臺灣高等法院 102 年度勞上易字第 97 號民事判決

那麼,如果勞工因傷病需要長期休養,但法定請假日數已用罄,並提出留職停薪請求卻遭雇主拒絕,雇主是否可以據此懲戒解僱呢?

  1. 勞工請假日數用罄 → 雇主確實可不准假。
  2. 勞工既無假可請、又無法出勤 → 形式上構成「曠職」。

但是!!

  • 若勞工曠職確實是因「客觀上的傷病原因」,便不能視為「無正當理由曠職」。
  • 換言之,即使因此構成曠職,雇主仍不得逕行解僱。

前提:勞工必須依規定提出請假證明或留職停薪申請。

好吧,那我們退一步思考:

若不能「懲戒解僱」,是否可以改用「資遣」方式單方終止契約呢?

  • 最高法院 99 年台上字第 838 號民事判決指出:

「是以解釋勞基法第11條時,應要求雇主對終止契約之採用是為對勞工之最後手段,處於不得不如此實施之方式,倘尚有其他方式可為,即不應採取終止契約方式為之,亦即須雇主於其使用勞基法所賦予保護之各種手段後,仍無法改善情況下,始得終止勞動契約,以符『解僱最後手段性原則』。」

換句話說:雇主在終止契約前,必須先盡力維持契約存續,待其他手段均已無效,才得以資遣。

那麼,勞工因傷病需要長期休養,雇主逕行資遣,是否符合最後手段原則呢?

如果勞工一發生傷病、請假日數用罄,雇主就直接資遣,顯然難以認定雇主曾努力維持契約存續。而且勞基法其實已有相應的保護機制(傷病留職停薪)。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74 年 08 月 20 日(74)台內勞字第 337966 號函:

「一 、依勞工請假規則第五條規定,勞工普通傷病假超過規定之期限,經以事假或特別休假抵充後仍未痊癒者,得予留職停薪。」

「二 、上開留職停薪期限屆滿仍未痊癒者,雇主可依勞動基準法第十一條第五款規定預告勞工終止勞動契約,其符合同法第五十三條或第五十四 條規定者,並應准其自請退休或強制其退休。」

因此可歸納兩點:

  1. 勞工因傷病休養、假期已用罄 → 雙方得討論「傷病留職停薪」。
  2. 若留職停薪屆滿(最長一年)仍無法工作 → 雇主始得依「不能勝任工作」資遣。

簡單說,主管機關認為給予「留職停薪」是符合「最後手段原則」的必要前置。

常有雇主或人資詢問:「既然法律沒強制,能否不給留職停薪?」

我的回應是:「OK啊,留職停薪或額外病假,並非雇主法定義務,雇主確實可以選擇不給。」

但是!!問題來了:你要如何合法地處理雙方的勞動契約?

  • 曠職三日解僱 → 不成立,因為勞工並非「無故」曠職。
  • 不能勝任工作資遣 → 不成立,因未符合「最後手段原則」。

沒錯,法律沒有強制要求留職停薪,但若不給,反而導致契約無法合法終止,最終可能對雇主更不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勞資手札 的沙龍
99會員
73內容數
勞動法其實是相對平易近人的法律,沒有太多艱澀的文字。我個人深信只要花點時間累積與學習,其實一般民眾(不管你是勞工、雇主或人資)都能妥善地處理多數狀況。勞資爭議的發生確實難以避免,但只要事前將相關概念了解清楚、處理時妥適援引法律規範進行風險管理,事後大多能將爭議較完整地處理。
勞資手札 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8/04
大多數企業的職前訓練,重點在於讓員工熟悉工作流程,即使員工沒有經過完整的職前訓練,最多只是影響工作成果與效率並不會構成「無法或不能提供勞務」的情況,即使是邊學邊做,員工依然是在提供勞務(可以視為助手、助理),正因如此,這個判決不能直接套用在一般公司的職前訓練上!!
Thumbnail
2025/08/04
大多數企業的職前訓練,重點在於讓員工熟悉工作流程,即使員工沒有經過完整的職前訓練,最多只是影響工作成果與效率並不會構成「無法或不能提供勞務」的情況,即使是邊學邊做,員工依然是在提供勞務(可以視為助手、助理),正因如此,這個判決不能直接套用在一般公司的職前訓練上!!
Thumbnail
2025/07/28
關於颱風天的出勤議題,我們常會聽到有人提到「退避權」這個詞。不過,以我個人有限的認知,颱風停班之日勞工可主張不出勤一事,其實跟「退避權」沒什麼關係。讓我來分享一下,颱風停班之日,勞工可以主張不出勤跟「職業安全衛生法」(下稱「職安法」)中的「退避權」到底有甚麼關係(或者...根本沒什麼關係)?
Thumbnail
2025/07/28
關於颱風天的出勤議題,我們常會聽到有人提到「退避權」這個詞。不過,以我個人有限的認知,颱風停班之日勞工可主張不出勤一事,其實跟「退避權」沒什麼關係。讓我來分享一下,颱風停班之日,勞工可以主張不出勤跟「職業安全衛生法」(下稱「職安法」)中的「退避權」到底有甚麼關係(或者...根本沒什麼關係)?
Thumbnail
2025/06/25
勞動基準法 第38條第2項:「前項之 特別休假 期日,#由勞工排定之。但雇主基於企業經營上之急迫需求或勞工因個人因素,得與他方協商調整。」修正後的特別休假,法律已明文「由勞工排定之」,但書規範只給予雇主「協商」的權利而沒有准駁權。因此,勞工未依規定事前請假,原則上雇主只能另行考績懲戒,但依然要給假。
Thumbnail
2025/06/25
勞動基準法 第38條第2項:「前項之 特別休假 期日,#由勞工排定之。但雇主基於企業經營上之急迫需求或勞工因個人因素,得與他方協商調整。」修正後的特別休假,法律已明文「由勞工排定之」,但書規範只給予雇主「協商」的權利而沒有准駁權。因此,勞工未依規定事前請假,原則上雇主只能另行考績懲戒,但依然要給假。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管理之術不等於運用勞動法令! 新進員工約定報到當日,因家屬當日凌晨往生要不要給喪假呢? 這是很單純的在論述勞動法令啦;對公司領導與管理而言,並無法有效激勵團隊成員與解決問題。 從以終為始的邏輯而言 如果公司不給假,員工入職後申請喪葬津貼,勞保局也核發了,公司怎麼去跟員工說明呢? 因為
Thumbnail
管理之術不等於運用勞動法令! 新進員工約定報到當日,因家屬當日凌晨往生要不要給喪假呢? 這是很單純的在論述勞動法令啦;對公司領導與管理而言,並無法有效激勵團隊成員與解決問題。 從以終為始的邏輯而言 如果公司不給假,員工入職後申請喪葬津貼,勞保局也核發了,公司怎麼去跟員工說明呢? 因為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勞工請假的合法流程,以及相關的法律規範和限制。針對員工請假時常有的疑問和情況,提供了相應的建議和解決方法,同時也介紹了僱主可以依法解僱不適任員工的相關事宜。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勞工請假的合法流程,以及相關的法律規範和限制。針對員工請假時常有的疑問和情況,提供了相應的建議和解決方法,同時也介紹了僱主可以依法解僱不適任員工的相關事宜。
Thumbnail
勞工保險屬於雇主強制義務且勞動法具備公法性質,不能因為勞、資雙方私下約定而無視法律強制規範,因此即便雇主有額外給予勞工津貼,未投保責任(行政罰與民事賠償)都依然不會消滅、改變,甚至也不會因此減少(無法主張與有過失)。
Thumbnail
勞工保險屬於雇主強制義務且勞動法具備公法性質,不能因為勞、資雙方私下約定而無視法律強制規範,因此即便雇主有額外給予勞工津貼,未投保責任(行政罰與民事賠償)都依然不會消滅、改變,甚至也不會因此減少(無法主張與有過失)。
Thumbnail
本文主要談論勞工請假規則與相關法律見解,包括勞工請假時的規定與意思表示傳達的認定。此外,文章也回應經理人雜誌,對於本議題中的見解似乎有誤,勞工是否完成請假程序,應該視公司有無制定請假程序,勞工有無跑完請假程序,而非雇主是否同意請假。
Thumbnail
本文主要談論勞工請假規則與相關法律見解,包括勞工請假時的規定與意思表示傳達的認定。此外,文章也回應經理人雜誌,對於本議題中的見解似乎有誤,勞工是否完成請假程序,應該視公司有無制定請假程序,勞工有無跑完請假程序,而非雇主是否同意請假。
Thumbnail
勞動契約是雙向的,勞、資雙方於契約中地位互為平等。僱主可以試用勞工,勞工當然也可以試用僱主。雇主認為勞工不能勝任而依法資遣,沒問題;相反,勞工認為職場不適合而離職,也是很OK的。只是要注意,若公司未與勞工約定試用期,終止契約就受到「最後手段原則」拘束喔。
Thumbnail
勞動契約是雙向的,勞、資雙方於契約中地位互為平等。僱主可以試用勞工,勞工當然也可以試用僱主。雇主認為勞工不能勝任而依法資遣,沒問題;相反,勞工認為職場不適合而離職,也是很OK的。只是要注意,若公司未與勞工約定試用期,終止契約就受到「最後手段原則」拘束喔。
Thumbnail
曠職的定義是指(全日)未到達工作場所的情況。遲到和早退並不算曠職,僱主也不能以此理由作為懲戒解僱的依據。另外,勞工因疏漏而未打卡也不算曠職,僱主有義務確認勞工缺勤的真正原因。此外,僱主可以透過績效考評或設定考勤獎金、全勤獎金來管理勞工的出勤情況。
Thumbnail
曠職的定義是指(全日)未到達工作場所的情況。遲到和早退並不算曠職,僱主也不能以此理由作為懲戒解僱的依據。另外,勞工因疏漏而未打卡也不算曠職,僱主有義務確認勞工缺勤的真正原因。此外,僱主可以透過績效考評或設定考勤獎金、全勤獎金來管理勞工的出勤情況。
Thumbnail
特別休假由勞工排定,僱主無權阻擋、阻礙或強制排定休假。勞動基準法第38條第2項規定特別休假期日由勞工排定,僱主只能提出協商的權力,無法強制排定。如果勞工是基於自由意願、自行選擇參加員工旅遊,並且同意使用自己的假別即無違法,但僱主若是強制員工參加旅遊且要求請假就屬於違法的行為。
Thumbnail
特別休假由勞工排定,僱主無權阻擋、阻礙或強制排定休假。勞動基準法第38條第2項規定特別休假期日由勞工排定,僱主只能提出協商的權力,無法強制排定。如果勞工是基於自由意願、自行選擇參加員工旅遊,並且同意使用自己的假別即無違法,但僱主若是強制員工參加旅遊且要求請假就屬於違法的行為。
Thumbnail
身為勞工,面對公司不當行為時,不須預告便可離職。勞動法規定多種情況下,勞工得不經預告終止契約,例如僱主施暴或虛假招攬,且有損害勞工權益之虞。此外,當公司違反法令或損害勞工健康時,員工也可不須預告離職。文章內容詳盡列舉勞工可選擇不預告離職的情形,值得一讀。
Thumbnail
身為勞工,面對公司不當行為時,不須預告便可離職。勞動法規定多種情況下,勞工得不經預告終止契約,例如僱主施暴或虛假招攬,且有損害勞工權益之虞。此外,當公司違反法令或損害勞工健康時,員工也可不須預告離職。文章內容詳盡列舉勞工可選擇不預告離職的情形,值得一讀。
Thumbnail
情節重大不是雇主說了就算;也不是工作規則有明列規定就可以喔。 所謂「情節重大」,屬不確定法律概念,勞基法第12條第1項第4款及第2項定有明文。 勞基法第12條之規定,具有強制性質,目的兼有保障勞工、限制雇主解僱之權限。 所以雇主不得因勞動契約之約定而擴張其解僱權限,亦不得藉由工作規則擴張其權限
Thumbnail
情節重大不是雇主說了就算;也不是工作規則有明列規定就可以喔。 所謂「情節重大」,屬不確定法律概念,勞基法第12條第1項第4款及第2項定有明文。 勞基法第12條之規定,具有強制性質,目的兼有保障勞工、限制雇主解僱之權限。 所以雇主不得因勞動契約之約定而擴張其解僱權限,亦不得藉由工作規則擴張其權限
Thumbnail
員工請假,分別有《勞基法》、《勞工請假規則》、《性別工作平等法》規定。 問題是請什麼假呢? 像是疫後湧現「報復性出國」潮:如果員工請特休,雇主可以拒絕嗎?那請事假呢?請假沒有代理人可以不准假嗎? ➠先講重點喔 勞工端 請假要事先(臨時疾病、重要急事無法自己請要找人代為請假)。 請假理由
Thumbnail
員工請假,分別有《勞基法》、《勞工請假規則》、《性別工作平等法》規定。 問題是請什麼假呢? 像是疫後湧現「報復性出國」潮:如果員工請特休,雇主可以拒絕嗎?那請事假呢?請假沒有代理人可以不准假嗎? ➠先講重點喔 勞工端 請假要事先(臨時疾病、重要急事無法自己請要找人代為請假)。 請假理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