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齡層、不同工作、不同學校、不同家庭背景的我們,有著不同的煩惱,但共同點常常都是擔憂、害怕:「你還愛我嗎?」「你是真心愛我嗎?」
在親子關係中,我們最在意的,常常是父母是在意我的成績、學業表現、工作表現,還是在意我這個人?父母是在意我考的分數、我的工作表現是否能帶給他們面子上的風光?還是在意我賺的錢是否能供養他們老年生活得以安享天年?還是在意我過得快不快樂?最深層的渴望與疑問,常常是:「你愛我嗎?」「不管我今天是否符合你的期望,你都愛我嗎?」甚至是「如果我今天失敗了,你還會愛我嗎?」
在感情中,我們內心反覆詢問自己和對方的,常常是:「你是真心愛我嗎?你不是只是玩玩的吧?」「我這樣做/表現,他(她)就會開心嗎?他(她)就會喜歡我嗎?」「會不會有一天,他(她)就不愛我了?」再探討的深層一點,我們想問的是:「我值得被愛嗎?」如果順利交往或結婚,考量到姻親關係,又會在意:對方家人是否「喜歡自己」?對方家人是否只是「做做樣子」還是「真心對自己好」?
老實說,我們永遠都無法保證別人會有多愛你,只有你自己可以保證自己多愛自己。
而且,就算別人是愛你的,但你沒有感受到愛,那麼,對你來說,你還是不被愛呀!
我在諮商室中看見的例子常都很血淋淋,像是父母或伴侶這一方熱切地表達自己對小孩或另一半的關心和愛,熱切的表達方式包括:「愛之深,責之切」(一直不斷指責對方來表達自己很重視關係),或者「奪命連環叩」、「要求對方清醒時間都on call、回訊息」(隨時都要掌握對方行蹤、作息),或者「好還要更好」(明示暗示對方寫更多作業、念更多書、賺更多錢、換更好的工作)等等。他們真的好愛好愛對方,可是無奈小孩跟另一半不領情,然後他們就更傷心,用更激烈、熱切的方式表達他們的愛,到了某一天,他們累了,就不想管對方,也不管了。
然後上述例子中的孩子跟另一半,常常都會有種疑惑:「你真的愛我嗎?」如果這個疑惑說不出口,孩子與另一半就會用很多方式來努力得到關愛。大家比較喜歡的方式是:他們更努力念書、賺錢工作,大家比較不樂見的方式就是:翹課、不寫作業、擺爛、不上班等等,但不管他們使用的方式是什麼,都是在試探:「我這樣做,你才會愛我嗎?」「我這樣擺爛,你也愛我嗎?」總歸一句,就是想證明自己是被愛的。
無奈在我看過的案例中,往往當事人不論怎麼樣去爭取別人對自己的愛,用盡各種方法或手段,最終得到的答案(但並非總是事實)仍舊是:「他不愛我」、「他不是真心愛我的」或者「他沒那麼愛我」。然後當事人就更崩潰。
為什麼我括號說「並非總是事實」?因為「事實」上,會有幾種可能:第一,他真的沒那麼愛或真心愛我。第二,他很愛我,但他愛的方式出錯了。第三,他很愛我,他用的方式是對的,但我感覺不到,或者,我不相信。
後兩者,常常比較是「真相」。然後在諮商中,我們會去處理的,其實是第三個選項。
總而言之,我們沒有被愛的原因實在太複雜,原因不全然是跟「別人愛不愛」有關,很多時候反而是跟「自己能不能感受到愛」或「我不相信自己被愛」很有關。
別人給自己的愛,我們很難感受到,怎麼辦?那麼,先試著自己愛自己,給自己需要的愛吧!
這時,大家可能又會疑惑了,那我要怎麼愛自己?
愛自己的概念和方式,我們下周再來談,敬請期待~
*備註:文章封面照片來自Pixabay免費圖庫。
https://pixabay.com/zh/images/search/%E7%9B%B8%E7%88%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