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紀錄了一個黑名單。黑名單,表示為本公司未來的拒絕往來戶,據說代表永不錄用。
我經手紀錄的黑名單中,不是因為未報到(no show),就是因為來了馬上要走。
自從經手招募流程後,才發現歡迎一個新同仁入職,是一件多麼不容易的事。打從一個同仁離職開始,離職訪談不可少;確認了這個離缺可以補人後,開始開缺在求職網站,海撈各種適合的簡歷給用人單位主管,根據主管選定的人選,開始安排詢問面試意願,發送邀約通知,面談前整理面試者在人才資料庫內的填寫資料,最最重要的是透過面談,確認這位人選是公司與單位最適合的那塊拼圖,也讓人選清楚未來的工作內容,模擬未來與團隊相處的可能性。面談後和用人主管交換意見,再依實際需求與人選,展開好幾人次的重複,最適合的哪一位,開始進入下一階段-核薪流程。
需要人選現在的薪酬資訊與期望,結合市場上這個職位的行情,製作詳細的核薪報告,報告完成後,先與最後核決主管確定該人才的最終定價,再回去與人選溝通,確定人選一定會來之後,開始走核薪之簽核流程。等到各路主管簽核完成後,正式發送offer letter,在人選簽名回傳後,開始根據人選提供的基本信息,建立基本資料,一週前內部發送新人報到通知,通知相關各部門開始進行新人準備工作,報到日當天完成資料審核與繳交,領取相關設備,簡單公司環境介紹後,送新人回到部門座位交由部門主管,新人在公司的學習開始,人資正式關閉外部求職網站與內部系統職缺信息,才算真正完成一位新人招募程序。
絮絮叨叨的說了很多個步驟,彷彿是老生常談一般,就像入口的一粒米這麼珍貴,讀者沒有看錯!就是這麼多事情需要處理!
更別說,關於處理人的事情,每一個環節都超有彈性,不論是面對環肥燕瘦的候選人,還是個性十足的部門主管,在穿過了各種「彈性」後,如果,在報到日的前一天,人選來了一封email說不來了;或是今天這種,歡天喜地迎接了新人沒兩天,結果對方接到另一個Offer來個離職閃人。恩!都屬於晴天的霹靂!
設為黑名單,像是一個解氣的方式,也像是提醒自己不要重蹈覆轍,因為一個黑名單,除了整個招募流程功虧一簣之外,中間耗費的時間,是用人單位一面咬牙死撐,一面懷抱著「期望新人快來」所換來的。我反覆思考著整個環節,如果重來一次,是否有機會看到蹊蹺改變結果呢?
老實說,這次的招募作業是快速決定的,外商公司人力精簡是出名的,這個職缺已經經歷了一次黑名單,讓團隊與主管都有加倍的時間壓力;另一方面,熱情洋溢的人選,連職缺都還沒有聽到,電話一接通,光聽說了我是集團的人資,就接話願意來面談,面談過程反應敏捷、正向積極,加上能配合提早報到,簡直一拍即合。只能說這次的黑名單,半路殺出了她更想去的職位,完全是她個人的意向導致,關乎於她當下想要做的事。結案!繼續找下一個有緣人!
其實阿~看著HR團隊的大家捶胸頓足的模樣,我是絕對不會自報家門,關於我也曾經是某間公司的黑名單。
記得,我曾經都已經面試三關,還因為總經理重視其部門成員組成,最後是由總經理親自面試,總經理還是同校老學長呢~然而,入職第一天,我整個人都覺得渾身不對勁,環境,人,組織沒有一項感到安心,還沒有intranet,雖然記憶已經模糊,依稀記得新公司的通訊錄是一個excel檔案,卻幾乎是原公司的離職員工組成,帶著過去受委屈的工作經驗,再次看到故人舊識,有一種從街頭的小7上班,輪調到巷尾的小7一樣,在20出頭歲的我,有種天昏地暗的感覺,我甚至第二天都不願意再次踏入這家公司,連新人迎新晚會也未參加,一種迫不及待逃離的窘迫,即使心知肚明會成為了公司的黑名單,都有一種不幸中之大幸之感。
是那間公司真的不好嗎?當然不是!雖然我無意存心辜負這家公司,我就是無法克制的做了,一種我無法解釋,卻一點都沒有後悔的感覺,想到這個幾乎被我遺忘的回憶,對於今天這個黑名單的主角,我一點情緒也沒有,彷彿也和當初的年少輕狂和解了。
說真的,要在一家公司留下「好」名聲實在好難,留下名聲卻很容易,有的時候就是做錯了,不管是有心還是無意,總之就是錯了,但是還是要繼續勇敢往前走,因為只有持續做,才有機會創造新的好的結果,才有機會改變,不只是為了把黑名單洗白,也有機會把因為「黑」而學得的經驗真正運用。